冯海
目的探讨和分析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例被手术确诊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CT资料,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20例患者中,胆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7例;位于回肠内5例;位于空肠6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2例,胆石短的直径为(3.70±1.40)cm,长径为(5.21±2.20)cm,9例胆石性完全肠梗阻,11例胆石性不完全肠梗阻。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主要显示肠道积气、扩张、同时可以看见液体平面;肝内胆管内有积气,胆囊形态发生改变;胆囊壁变厚;胆囊内发生积气;小肠内可以看见“同心圆”形成高密度影,经过手术确认CT诊断。结论 CT诊断胆石性肠梗阻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准确性高。凡怀疑胆石性肠梗阻,应首选CT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刁海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对比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将8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组(LCAI-3DCRT)和常规分割常规放疗组(CR-CRCF)。放疗方法为常规分割常规放疗组(CRCF组)40例,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4~70Gy,44~48d完成。LCAF-3DCRT组为CT模拟定位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先常规分割照射40Gy后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每次1.5Gy,2次/日,间隔6h,加照16~20次全程剂量64~70Gy/36~40次,38~40d。结果 LCAF组和CRCF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0%和57.5%、35%,LCAF-3DCRT组生存率高于CR-CF组(P<0.05)。LCAF-3DCRT组和CRCF组1年2年局控率分别为77.5%、60%和52.5%、30%。LcAF-3DCRT组局部控制率均高于组(P<0.05)。急性放疗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提高肿瘤局部放疗剂量就有可能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作者:冯连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3例显效,26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8%,而对照组13例显效,29例有效,总有效率仅8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达98%,满意度达100%,而对照组舒适度仅为20%,满意度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彭菲;李洋;冯林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新举措在践行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①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②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夯实安全管理根基;③改革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实现安全资源共享;④转变“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实现安全的工作链接;⑤规范、强化评估、告知、警示制度,做到了护患双向保护;⑥建立安全监督机制,成立护理安全小组,完善安全管理。在进行安全管理改革的同时也分别收集实行安全管理新举措前后患者调查资料及科室记录安全痕迹管理资料。统计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统计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投诉率;统计实行安全管理新举措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我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安全管理以来,取得了护士和患者双赢的成果。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患者投诉率由0.5%下降到0.3%,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4下降到0.2%,患者满意度由95.2%上升到98.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不断的评价管理效果,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方案,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徐蕾;苏秀然;刘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腹腔镜在腔镜家族中发展早、应用广、技术成熟,几乎可以参与肝、胆、胰、脾、肠等诸多类别的微创手术,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本文着眼于腹腔镜手术护理工作,通过梳理腹腔镜手术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腹腔镜手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徐广涛;王晶荣;赵艳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肠系膜中患有淋巴结炎的152例小儿用具有高频彩色特性的多普勒超声机器进行诊断,之后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器的疗效价值。方法从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之间,肠系膜中患有淋巴结炎的小儿有152例,其中,男性小儿有97例,女性小儿有55例,对这152例肠系膜患有淋巴结炎病症的小儿进行体检,重点体检部位是腹部,体检所用方法是属于高频彩色类型的多普勒超声机器,然后对小儿的肠道中的淋巴结进行观察,看有无变的肿大。之后,对淋巴结的体积大小、回声状况、分布位置、血流情况、病体数目以及形态等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152例肠膜系中的淋巴结发炎的小儿,经过高频以及彩色类型的多普勒超声机器的诊断后,发现他们肠系膜之中的淋巴结的体积都有长大和臃肿的现象。结论若小儿的肠系膜之中的淋巴结出现病症,使用具有高频彩色特性的多普勒超声机器进行诊断可以使肠系膜中的淋巴结的病状清晰的呈现出来,可看出有无肿大,进而提升小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在发炎后的确诊度,可使带有炎症的淋巴结得到鉴别和治疗。
作者:韦荣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在妊娠期选择恰当的药物,即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能将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影响减到小。方法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进行分类,通过对妊娠期常用药物分类分析,解析不同药物对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结果多种维生素类药物、大多数青霉素类、胰岛素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小,而抗肿瘤药、性激素类、地塞米松、苯乙双胍、第二代磺酰脲类、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大。结论清楚了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在治疗妊娠期疾病时权衡利弊,选择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影响小的药物。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RPN值、护理满意度、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率、住院时间和防脱位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刘萍;徐梅;闫庆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治疗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觉过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全麻下行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P、D、L、R(RL组术后患者要求镇痛者)。观察各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T1)、拔管时间(T2);入室、清醒拔管后10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清醒拔管10min、20min、30min、2h、6h、12h痛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结果各时间点VAS评分D、L、P组较R组明显降低;L组与D组相比有所降低;P组与D组相比较有下降;D、L、P组与RL组明显降低;L组与P组相比较,术后10min、20min、30min,P组VAS评分较L组降低,但术后2h、6h、12h的VAS评分L组又较P组有所降低;RL组与D、L、P、R组相比较术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且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较其他组高。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治疗瑞芬太尼全麻下所致痛觉过敏疗效可靠、持久,但在术后联合使用镇痛效果差,同时可使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所以术后联合使用存在风险,应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关注。
作者:李瑞婷;薛朝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护理,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负担重,手术创面大,有计划地进行心理、生理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翠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大型水电厂工人劳动环境卫生状况检测,预防空气微生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方法高压灭菌的营养琼脂平皿和兔血琼脂平皿,采用平皿暴露空气沉降法,结果11个区域内布点采样54个,茵落总数合格率63%,链球菌合格率43%。结论对大型水电厂劳动环境监测,保证了工人在合格的环境条件下工作,预防了空气微生物带来的威胁。菌落总数的结果和链球菌结果大体一致,二者互相映证。
作者:陈建萍;陈晓明;王文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怀孕B超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站自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在外院误诊2名宫外孕患者进行总结,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我站进行B超检查后证实以上2例患者首次B超结果均为误诊。结论对于急腹症女性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检查的规范,排除妇科疾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果患者出现贫血、停经、腹痛以及阴道出血等情况时,应该详细的检查是否有异位妊娠情况的发生,综合各种检测方式,全面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刘燕;邱红;刘晓明;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单用与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两药联用组、单独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布地奈德组以及单独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沙丁胺醇组,观察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活动状态。结果两药联用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以及PEF的增加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PEF的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灿;巩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86例口腔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26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43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3.7%。结论临床上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向平;丁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将我院收治的260名产妇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使用汉密尔顿方法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各项评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提升产妇满意度。
作者:古魏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在古代外科学刚刚形成的时期,它的范畴有一定的局限性,只代表一些体表的疾病和外伤;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在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方面获得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加之诊断方法和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是的对现代外科学的范畴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它已经包括了许多人体内部的疾病。
作者:刘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原位皮瓣转移术在局部皮肤缺损治疗中的效果和体会,为今后临床治疗局部皮肤缺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方法将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所治疗的局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由于先天性色素痣34例,皮肤浅表肿物16例,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患者行原位皮瓣转移术;对照组患者仅常规缝合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有1例感染,经随访,修复皮瓣和周围自然皮肤完全符合,视觉效果不错;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感染,且留下明显瘢痕。结论对局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原位皮瓣转移术可以很好的修复局部皮肤缺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戴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探讨潘生丁治疗儿童风疹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儿童风疹的患儿4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潘生丁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吗啉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显著对比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潘生丁治疗儿童风疹的临床疗效明显,用于常规治疗,能够加快消除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并使用。
作者:许灿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2005年以前我院采用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使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传统的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亚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应用中药“自拟黄芪防己逐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服用“自拟黄芪防己逐痹汤”每日一剂,随症加减;对照组服用“地塞米松片”一次0.75mg,每日2次,两组分别用药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结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疗效稳定。
作者:苏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