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玲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抽取84例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胆囊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应用止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蒲磊;雷盼盼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解析不同年龄各类别的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体会,探讨与分析针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A组200例,分析并记录其不同的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拔管前后的相应护理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B组对照组200例,未进行任何心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A组全部2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经过了围拔管期的相应护理、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发生麻醉苏醒意外0例,发生麻醉气管插管后并发症0例,发生严重手术后并发症0例,无其他并发症。B组200例发生相关并发症19例。结论针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需要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围拔管期的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高度重视,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针对病患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的效果,减少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开展的方法体会。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儿科病房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96%提高到98.5%,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综合护理质量平均分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96分提高到99分。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白俊华;柴银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用纯化水代替含甲醇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测定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Amethyst C18-H,150mm ×4.6mm,5μm;流动性: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水(20∶80);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10nm。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纯化水代替含甲醇的流动相作为稀释剂方便、安全,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赵峰辉;李新图;陈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又被称之为心力衰竭,对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其佳的治疗方法就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分的证实,单纯左室与单纯双室起搏在血流动力学改善上有着相同的结果,并且单纯左室与双室起搏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效,有助于死亡率的降低、再住院人数的减少以及心率失常的减少。本文深入探究了单纯左室或双室起搏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旨在促进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晓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能量的过多摄入,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体育锻炼作为一个自然的抗炎和抗氧化剂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体育锻炼的抗炎和抗氧化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CRP、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进一步研究体育锻炼的抗炎和抗氧化机制,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永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延缓肌肉萎缩;预防关节挛缩;促进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方法臂丛神经损伤术后通过肌力训练、感觉功能训练和作业训练来完成整个康复训练计划。结果在58例中,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半。各种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为78%。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对肩、肘、腕关节功能恢复有确切疗效。
作者:刘艳;安林芝;安丽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3例显效,26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8%,而对照组13例显效,29例有效,总有效率仅8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达98%,满意度达100%,而对照组舒适度仅为20%,满意度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彭菲;李洋;冯林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创面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1年10月75例出现皮肤软组织破损的四肢骨折及骨外露患者,通过彻底清创后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经1~2周的治疗后,在创面上实施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治疗,75例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经10个月随访,除3例患者因出现创面感染导致肉芽组织的生长停滞,实施皮瓣修复外,其他患者骨折得以愈合,未见骨髓炎表现。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高效引流、减轻患者病痛、促进愈合,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辞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进行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方法通过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制定各岗位质量考核标准,持续收集资料,分析原因,不断改进的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结果满足了临床诊疗活动的需要,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刘丹东;陈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乳房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乳房癌的主要根治方法,辅以化学药物、放射、内分泌、生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主动参与疾病治疗,辅助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张红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与局部护理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针对其分级结果实施局部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患者的疾病有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到了93.3%,临床护理前后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针对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级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局部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娜;董秀玉;王玉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起将“五常法”管理模式引入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从组织培训、报告质量、检审归档、装订领取、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各个层面渗透,通过自查及质量控制小组的不定期检查,来提高体检中心的后续服务质量。结果采用“五常法”管理后,加强了体检报告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体检报告的质量,减少了人为误差,报告领取率及疾病的复检就诊率也显著提高。结论“五常法”是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彭虹;叶有强;袁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支气管内膜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除咳嗽症状外,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部常规X线检查及CT检查难以发现支气管内膜病灶,加之临床医师经验不足,误诊、漏诊率较高,为总结经验,减少误诊和漏诊,我们将我院收治确诊的20例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谭文秀;呼翠萍;乔牡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检查,并根据其特有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并对所有患者给予临床对症治疗。结果入选本研究的92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治疗,无失败病例发生,92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循环紊乱,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纠正。2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1例患者发生胃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于术后5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两外1例经治疗康复出院。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7d随访,1例治疗中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的患者术后3d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临床治疗复杂,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自身特点给予适宜的麻醉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蒙文敏;张恩瑜;廖增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增强患者治病信心,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共同治疗疾病。结果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70例患者大多能保持稳定的复诊依从性,对自身疾病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病情控制相对稳定。结论正确的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能力,有力与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徐小青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心灵关怀在卵巢癌疾病中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和康复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由心灵关怀师或相关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心灵关怀,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情感支撑,心理是焦虑烦躁,以及临终前是否安详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情感支持更加强烈,焦虑程度更轻,临终前很安详,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在卵巢癌疾病中采取心灵关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加强情感支撑,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产质量。
作者:毛海衡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临床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给予B超肾活检、免疫检查、光镜检查,分析确诊的IgA临床特点与病理。结果经过检查后得知,有70例患者确诊为IgA肾病,其中15例肾病综合征、2例肾小球肾炎、9例血尿、17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功能不全、1例妊娠伴随慢性肾炎。病理类型:12例轻微病变、15例系膜增殖型、25例局灶节段性硬化、9例FSGS型、5例增生硬化型。结论针对IgA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之间的严重程度不完全相符,实施肾活检,可有有效判断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作者:何东;廖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13.16%,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9.47%和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aO2、PCO2及pH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健康宣教在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并发尿潴留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预防尿潴留方面的健康宣教工作,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患者展开合理的术前、术后健康宣教工作,对于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韩林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