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董秀玉;王玉书
光固化复合树脂因其美观价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因存在易脱落、继发龋、牙髓炎等缺点。本文对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应用做简单分析。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实施怎样的管理对策可以降低检验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我院近五年院内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检验科发生感染的管理对策。结果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众多因素有着关联,归根结底是与医院内管理人员的不重视程度有关,而且与不能形成相对严格的规则制度和良好的遵守规章制度的风气密切相关,其次与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预防感染知识、医院内的硬件设施陈旧也有关系。结论管理人员要对检验科发生感染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宣导和宣教,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是更换,保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检验科发生感染的概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祁双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起将“五常法”管理模式引入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从组织培训、报告质量、检审归档、装订领取、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各个层面渗透,通过自查及质量控制小组的不定期检查,来提高体检中心的后续服务质量。结果采用“五常法”管理后,加强了体检报告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体检报告的质量,减少了人为误差,报告领取率及疾病的复检就诊率也显著提高。结论“五常法”是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彭虹;叶有强;袁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方法施行CT增强扫描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加强扫描中的配合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扫描质量及诊断准确度。我院自2011年3月份至2012年3月共做64排螺旋增强扫描1015人次,出现不良反应的13人次,其中轻度不良反应的10人次,中度不良反应的3人次,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CT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再进行扫描,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蕾;迟慧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大型水电厂工人劳动环境卫生状况检测,预防空气微生物带来的潜在风险。方法高压灭菌的营养琼脂平皿和兔血琼脂平皿,采用平皿暴露空气沉降法,结果11个区域内布点采样54个,茵落总数合格率63%,链球菌合格率43%。结论对大型水电厂劳动环境监测,保证了工人在合格的环境条件下工作,预防了空气微生物带来的威胁。菌落总数的结果和链球菌结果大体一致,二者互相映证。
作者:陈建萍;陈晓明;王文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86例口腔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26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43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3.7%。结论临床上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向平;丁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又被称之为心力衰竭,对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其佳的治疗方法就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分的证实,单纯左室与单纯双室起搏在血流动力学改善上有着相同的结果,并且单纯左室与双室起搏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效,有助于死亡率的降低、再住院人数的减少以及心率失常的减少。本文深入探究了单纯左室或双室起搏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旨在促进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晓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作者:伍华;陈敏;邵丽香;李卫平;谢乃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等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呼吸道清理、抗感染、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氧方式,观察组经鼻CPAP呼吸机给氧。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SaO2、PaCO2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酸中毒症状改善明显,PaCO2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魏婉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恶性肿瘤常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调查显示在我国总体死亡原因中占第2位,同时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恶性肿瘤死亡甚至达到全部死亡人数的19.7%,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仍是全球性的难题,但随着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的普及,恶性肿瘤病死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心理干预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肿瘤患者的部分典型心理特征并给出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沈树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原位皮瓣转移术在局部皮肤缺损治疗中的效果和体会,为今后临床治疗局部皮肤缺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方法将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所治疗的局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由于先天性色素痣34例,皮肤浅表肿物16例,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患者行原位皮瓣转移术;对照组患者仅常规缝合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有1例感染,经随访,修复皮瓣和周围自然皮肤完全符合,视觉效果不错;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感染,且留下明显瘢痕。结论对局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原位皮瓣转移术可以很好的修复局部皮肤缺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戴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心灵关怀在卵巢癌疾病中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和康复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由心灵关怀师或相关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心灵关怀,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情感支撑,心理是焦虑烦躁,以及临终前是否安详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情感支持更加强烈,焦虑程度更轻,临终前很安详,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在卵巢癌疾病中采取心灵关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加强情感支撑,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产质量。
作者:毛海衡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决定需要手术的时候开始,到手术完成后的生理功能基本恢复的一段时期。手术之前的术前期就有可能是几分钟到几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也因为不同的疾病以及手术的方式而有所不一样。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够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手术后的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落实手术前的准备内容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措施,是医疗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的控制护理意外的发生,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内镜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证实有6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70.4%;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5例,经病理诊断后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11例(73.3%);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5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38例(65.5%);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者共49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46例(93.8%)。内镜下表现出的3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剂,近年来,其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作用是抗心律失常,且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以及频发室性早搏都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由于人们对利多卡因的研究不断加深,发现该麻醉剂还能有效地治疗其他疾病。本文主要分析利多卡因在内科临床中的新用途。
作者:蒋洪梅;高奉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调查研究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两组正常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67.7%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张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升新护士护理技能中的应用。方法对147名新护士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技能培训。结果5年共培训新护士147名,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平均86.3%,不合格者经再次培训均合格。结论运用PDCA法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增强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及临床适应能力。
作者:马火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研究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矽肺病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矽肺病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治疗组使用中药,制成矽汤,进行水煎服,一天一剂;另取20mL煎剂雾化吸收,一天两次,再配以抗感染及茶碱进行治疗,必要之时进行吸氧。对照组中30例患者,进行抗感染、沐舒坦、茶碱等对症治疗,必要之时采用吸氧。两组的疗程都为四周,观察患者肺总有效率和功能改变、以及胸部X线改变。结果采用中西医治疗的结合组的总有效率达95.0%,而对照组为63.3%。两组间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之后,其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 FVC)和1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FEV1)等都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之后发生显著改善(P都<0.05),肺部体征及临床症状发生明显的减少或者消失,而对照组出现明显缩短(P都<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矽肺病,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肺功能,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刘世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诊室护患沟通的技巧,使急诊护理中护患和谐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根据急诊工作中的相应特点,找出沟通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流程。结果良好的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67.4%上升至90.7%。结论加强急诊护士的沟通技巧,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间的和谐,使社会效益和医院效益获得双丰收。
作者:李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病因不同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52例和癌性胸腔积液38例,观察两组患者CRP水平。结果结核组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浓度测定不但是临床上一种快速、实用、经济的实验室检查,也是一项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良好指标,对鉴别结核性和癌性胸积液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唐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