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2例老年人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

蒙文敏;张恩瑜;廖增定

关键词:老年患者, 急腹症手术, 麻醉处理, 硬膜外麻醉, 全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检查,并根据其特有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并对所有患者给予临床对症治疗。结果入选本研究的92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治疗,无失败病例发生,92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循环紊乱,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纠正。2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1例患者发生胃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于术后5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两外1例经治疗康复出院。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7d随访,1例治疗中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的患者术后3d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临床治疗复杂,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自身特点给予适宜的麻醉处理十分重要。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联合放化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率为6.5%(2/31),远处转移率为9.7%(3/31),1年生存率为93.5(29/31),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6.3%(4/63),远处转移率为11.1%(7/63),1年生存率为92.1(58/6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美观优良率为93.5%(29/31),对照组均为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在不降低临床疗效同时,能保留乳房的形体美,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增强自信心。

    作者:迪丽拜尔?吾守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完成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8例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4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及远期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min比(198±41)min, 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2±1.9)cm、(5.7±1.7)cm,开腹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4±2.0)cm、(5.9±1.7)cm,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与开腹组出血量分别为(65±13)mL和(171±19)mL,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生存率及术后复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志利;孙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右美托咪啶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啶为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无呼吸抑制等特点,不良反应少而轻,可在围手术期应用,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并适合儿童使用。本文对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陈维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优质服务在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优质服务在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在职临床护士以及该时期收治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2至2013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同2011至2012年度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该科室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得到显著提高(P<0.05),家属陪护率得到了显著降低(P<0.05),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能够使临床护士的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从而可以实现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周红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6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疗效。方法从确诊为RA的患者中选取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于同样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中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孙琳;郎需和;潘秀霞;孙敬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柔情管理理论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对护理柔情管理的需求,学习柔情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结果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情管理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得到了改进与完善,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避免和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应用柔情管理理论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达唑仑剧烈。

    作者:窦梓菁;方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舒适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69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度,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内涵,提高和改善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筱茜;闫国胜;王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乳房癌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指导

    乳房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乳房癌的主要根治方法,辅以化学药物、放射、内分泌、生物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主动参与疾病治疗,辅助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张红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开展的方法体会。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儿科病房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96%提高到98.5%,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综合护理质量平均分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96分提高到99分。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白俊华;柴银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法的工作体会

    目的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进行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方法通过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制定各岗位质量考核标准,持续收集资料,分析原因,不断改进的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结果满足了临床诊疗活动的需要,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刘丹东;陈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胆囊管解剖变异的MRCP诊断

    目的分析和研究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管解剖变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校附属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共收治了640例患者使用MRCP进行检查。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些患者中,其中有600例患者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胆囊管,发生胆囊管变异的患者有58例,占9.7%。8例患者为胆囊管负角度汇入肝总管;6例患者为胆囊管汇入到左右肝管的分叉处;8例患者为低位汇入合并肝总管并行;10例患者为低位汇入到胆总管;6例患者为汇入肝总管的左侧合并肝总管并行;6例患者和肝总管并行;10例患者为旋前或旋后汇入到肝总管的左侧;4例患者为短胆囊管。结论对患者进行MRCP,这是一种没有创伤,并且能够将胆管变异快速显示出来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前了解胆道解剖变异的详细情况,降低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损伤情况。

    作者:王利萍;司运辉;崔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论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措施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决定需要手术的时候开始,到手术完成后的生理功能基本恢复的一段时期。手术之前的术前期就有可能是几分钟到几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也因为不同的疾病以及手术的方式而有所不一样。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够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手术后的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落实手术前的准备内容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措施,是医疗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的控制护理意外的发生,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13.16%,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9.47%和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aO2、PCO2及pH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部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利于评估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及CT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6例胰腺炎患者中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4.4%,与CT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且对腹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T。结论腹部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上有实用的临床价值,无痛无创、快捷简便,且能评估病情的程度,便于临床治疗。

    作者:唐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阴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阴道直肠型和特殊部位型4大类[1],其中阴道直肠型占5%~10%,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内异症在这个部位的发生率大于所有的资料报道。阴道直肠内异症和慢性盆腔疼痛有关,是一种侵袭性能致使患者功能不全的疾病,在严重的病例中直肠子宫陷凹完全或部分消失,甚至肠道阻塞,肾功能丧失和不育,症状的周期性变化非常明显,医生在诊断中常意识不到这种疾病,并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有限,至少50%的患者没得到正确诊断而就行外科手术。国外关于这一疾病的研究较多,近几年国内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现将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段杨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9月起开展了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护理,选取干预护理实施前3年内收治的67例患者组成A组,选取干预护理实施后收治的69例患者组成B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干预护理的B组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奇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方法施行CT增强扫描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加强扫描中的配合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扫描质量及诊断准确度。我院自2011年3月份至2012年3月共做64排螺旋增强扫描1015人次,出现不良反应的13人次,其中轻度不良反应的10人次,中度不良反应的3人次,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CT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再进行扫描,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蕾;迟慧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

    目的避免薄弱环节管理不当,发生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方法总结手术室工作环节多、操作多、清点交接多、参与人员多、学科相互协作多的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结果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三级管理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提高,2008年以来完成2万余例手术,无护理安全差错事故发生。结论注重环节管理,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落实相关护理操作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文关怀,这样才能确保手术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作者:田维勇;邱庆明;孙大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

    加强洗手效果监测,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考核,督促医务人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降低院内感染,规范手卫生的重要性,改善不合理洗手设施,提供速干手消毒剂,树立手卫生新观念。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