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张蕾;迟慧艳

关键词: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不良反应, 预防及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方法施行CT增强扫描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加强扫描中的配合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扫描质量及诊断准确度。我院自2011年3月份至2012年3月共做64排螺旋增强扫描1015人次,出现不良反应的13人次,其中轻度不良反应的10人次,中度不良反应的3人次,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CT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后再进行扫描,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护士临床护理工作中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好自我防护。方法统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血源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压力的损害,通过加强职业暴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找出自我防护佳方法。结果通过各方面努力,护士的职业性感染率降低,负担心理减少。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防护,提高风险意识,社会、领导重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使护士的身体健康,保障职业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宋彩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前尿道结石治疗1例临床体会

    尿道结石是尿石症中较少见的疾病。超声探查是诊断尿道结石比较可靠、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探查到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本研究中1例尿道结石均有突然腰痛,会阴部剧痛、排尿不畅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闭等症状。超声探查结果显示前尿道内可见强回声光团,长约2.5cm,后伴声影,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操作简单、准确、可重复、无损伤等优点,有助于诊断尿路结石,对于X线不能显影的阴性结石,超声检查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于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和分析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例被手术确诊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CT资料,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20例患者中,胆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7例;位于回肠内5例;位于空肠6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2例,胆石短的直径为(3.70±1.40)cm,长径为(5.21±2.20)cm,9例胆石性完全肠梗阻,11例胆石性不完全肠梗阻。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主要显示肠道积气、扩张、同时可以看见液体平面;肝内胆管内有积气,胆囊形态发生改变;胆囊壁变厚;胆囊内发生积气;小肠内可以看见“同心圆”形成高密度影,经过手术确认CT诊断。结论 CT诊断胆石性肠梗阻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准确性高。凡怀疑胆石性肠梗阻,应首选CT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刁海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功能性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2例功能性室性早搏老年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患者,各为51例,对比美托洛尔组、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美托洛尔组(61.2%∶45.6%;94.6%∶78.3%,均P<0.05);联合治疗组无效率显着低于美托洛尔组(5.4%∶21.7%,P<0.001)。结论联合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且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周少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7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吸痰、吸氧、预防出血、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NRDS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和13.16%,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9.47%和10.5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aO2、PCO2及pH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预防NRDS的发生,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振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诊断体会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无创。本文主要从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优势、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及原因、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监测的相关情况以及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监测中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诊断体会。

    作者:于双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配合蓝光照射治疗150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接受蓝光治疗的150例黄疸新生儿给予积极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28例黄疸完全消退且血清胆红素也下降到正常水平,其余的22例效果也比较显著,血清胆红素几乎接近正常水平,在持续治疗1周内全部恢复正常,总有效率100%。结论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法,配合蓝光治疗给予精心护理是实现理想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Fogarty球囊导管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经输尿管镜,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5例。结果本组55例患者,单次手术成功率为100%(55/55),平均手术时间49.4 min,平均术后住院4.1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行B超或KUB+IVP检查,均未发现结石残留,结石排净率为100%。结论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经输尿管镜,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

    作者:薛东芳;张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新形势下门诊管理模式的探索

    医院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在医院的整体功能中,门诊是患者就医时早接触的场所,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社会和患者感受并检验医院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门户。门诊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市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等职责,收治全市城区及各乡镇的患者。我院自2009年1月份新门诊大楼启用后,业务量飞速发展,日均门诊例次突破1500例次。2011年,我院成为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单位,为了提高门诊管理效率,我们对门诊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对门诊的一些就诊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及护理。方法对50例颅脑损伤进行护理干预:入舱前护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及其他护理);入舱护理(升压、稳压、减压护理);出舱后护理。结果50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1.87±0.34)疗程;临床疗效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49例。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及时做好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张玲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妊娠期的合理用药

    目的在妊娠期选择恰当的药物,即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能将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影响减到小。方法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进行分类,通过对妊娠期常用药物分类分析,解析不同药物对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结果多种维生素类药物、大多数青霉素类、胰岛素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小,而抗肿瘤药、性激素类、地塞米松、苯乙双胍、第二代磺酰脲类、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大。结论清楚了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在治疗妊娠期疾病时权衡利弊,选择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影响小的药物。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目的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60例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结果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为主治疗有明显改善血流变学、改善血黏滞状态作用,能保护脑细胞,提高脑血流量。

    作者:张现兰;李伟;钟同华;刘敏;韩忠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达到合理方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选取我院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组58例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组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有其独特的临床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建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92例老年人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检查,并根据其特有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并对所有患者给予临床对症治疗。结果入选本研究的92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治疗,无失败病例发生,92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循环紊乱,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纠正。2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1例患者发生胃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于术后5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两外1例经治疗康复出院。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7d随访,1例治疗中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的患者术后3d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临床治疗复杂,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自身特点给予适宜的麻醉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蒙文敏;张恩瑜;廖增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潘生丁治疗儿童风疹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探讨潘生丁治疗儿童风疹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儿童风疹的患儿4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潘生丁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吗啉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显著对比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潘生丁治疗儿童风疹的临床疗效明显,用于常规治疗,能够加快消除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并使用。

    作者:许灿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单用与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两药联用组、单独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布地奈德组以及单独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沙丁胺醇组,观察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活动状态。结果两药联用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以及PEF的增加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PEF的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灿;巩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氯胺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NF-κB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NF-κB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氯胺酮干预组(KTM组),每组20只。应用逆行胰胆管泵注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氯胺酮干预组术后腹腔给予4mg/kg氯胺酮。造模后12h检测肺湿重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造模后6h,12h肺组织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 NF-κB p65mRNA在SAP时除肺泡的细胞质内有表达外,出现细胞核内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 KTM组NF-κB p65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NF-κB活化与SAP的肺损伤密切相关,氯胺酮可以通过抑制NF-κB p65mRNA的表达起到肺保护作用。

    作者:姜金玉;郑贤军;孔高茵;张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鼻塞式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等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呼吸道清理、抗感染、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氧方式,观察组经鼻CPAP呼吸机给氧。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SaO2、PaCO2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酸中毒症状改善明显,PaCO2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魏婉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门诊护理管理中,523660实施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每日专人评估现存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分析讨论改进措施、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门诊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丁玉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9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9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90例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子患者中经过医院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显效的86例,有效的88例,无效患者2例,总体而言对于患者开展的护理效果比较明显。结论对于耳鼻喉科的手术患儿做好细致认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远清;邝君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