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塞式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体会

魏婉莹

关键词:新生儿, 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等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呼吸道清理、抗感染、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氧方式,观察组经鼻CPAP呼吸机给氧。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SaO2、PaCO2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酸中毒症状改善明显,PaCO2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功能性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2例功能性室性早搏老年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患者,各为51例,对比美托洛尔组、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美托洛尔组(61.2%∶45.6%;94.6%∶78.3%,均P<0.05);联合治疗组无效率显着低于美托洛尔组(5.4%∶21.7%,P<0.001)。结论联合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且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周少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实行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两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考核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心内科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倪雪梅;任春花;鲁懿萱;王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某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性知识行为的调查

    目的了解番禺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性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性相关行为,为在社区开展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性知识来源与需求等状况。结果①关于对生殖系统的了解,分别有67.8%和60.9%的人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构造稍有了解;在了解意愿方面,对自身的了解以非常想的有32.5%,而对异性的了解有18.6%。②对性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与朋友交流为34.3%。③关于异性的问题,愿意与朋友一同讨论性知识为52.4%。④关于性生理现象,31.4%的人对自己遗精或月经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⑤关于性病知识,58.6%的人不知道阳萎是否性病;54.7%的人对使用避孕套一知半解;35.5%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⑥关于婚前性行为,34.3%的人赞成婚前同居。⑦关于性知识健康讲座,37.3%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性知识讲座;34.6%的人认为性知识讲座是有必要,但我会感觉到不好意思;27.2%的人认为无必要。结论外来务工人员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底,提升对外来务工人员性健康教育的服务水平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

    作者:黄锦屏;覃伟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诊断体会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无创。本文主要从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优势、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及原因、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监测的相关情况以及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监测中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诊断体会。

    作者:于双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及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对服药过的肺结核患者采取问卷方法,了解患者规律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患者对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并总结分析。结果患者规则服药率为49.2%,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多为人为主观因素,并与受教育程度及结核病知晓情况相关。结论加强对结核病患者及综合医院医生的防痨宣教,重视肺结核患者的指导管理,是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唯一措施。

    作者:陈敏;钟小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单用与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两药联用组、单独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布地奈德组以及单独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沙丁胺醇组,观察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活动状态。结果两药联用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以及PEF的增加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PEF的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和沙丁胺醇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够改善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灿;巩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及护理。方法对50例颅脑损伤进行护理干预:入舱前护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及其他护理);入舱护理(升压、稳压、减压护理);出舱后护理。结果50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1.87±0.34)疗程;临床疗效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49例。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及时做好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张玲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9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9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90例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子患者中经过医院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显效的86例,有效的88例,无效患者2例,总体而言对于患者开展的护理效果比较明显。结论对于耳鼻喉科的手术患儿做好细致认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远清;邝君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25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25例患者均能顺利的完成介入治疗及清宫术,无一例发生大出血,无一例子宫切除。结论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确切、保留子宫。正确的护理措施能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殿芹;高尚亚;吴琼;谢剑平;左玉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聚金葡素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高聚金葡素(HASL)与丝裂霉素+顺铂(MMC+DDP)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对照组64%。且治疗组Kamofsky评分提高,副作用轻微。结论 HASL能有效控制患者恶性胸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副作用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手指末节完全离断再植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末节不同区域断指再植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手指末节断指再植,需要尽可能多地吻合血管或吻合一条动脉及一条静脉或吻合一条动脉加拔甲、小切口放血滴肝素等方法处理,恢复断指血液循环。结果本组52例成活45例,部分坏死4例,完全坏死3例,成活率86.5%,成活患指外形及功能接近正常,疗效满意。结论手指末节离断伤断指再植是在恢复患指正常解剖的基础上重建血液循环,其目的是达到恢复再植手指的外观及其功能。

    作者:李木卫;骆芳茗;古汉南;马立峰;黄少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析

    目的探讨目前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优质教学模式。方法我院于2010年开始注重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力推进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09~2011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269名护士的实习成果进行分析,将2010年前教学模式未改革时来我院进行实习的134名实习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后教学模式改革后来我院进行实习的135名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实习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实习护士对相应教学模式满意度等情况的变化。以此来具体分析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优质教学模式。结果2010年后教学模式改革后来我院进行实习的135名实验组的实习护士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成绩。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们在对实习护士的护理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进取,对现在的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发展,力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院的护理教学模式经改革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具体总结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王帆;童爱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2例宫外怀孕B超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怀孕B超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站自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在外院误诊2名宫外孕患者进行总结,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我站进行B超检查后证实以上2例患者首次B超结果均为误诊。结论对于急腹症女性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守检查的规范,排除妇科疾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果患者出现贫血、停经、腹痛以及阴道出血等情况时,应该详细的检查是否有异位妊娠情况的发生,综合各种检测方式,全面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刘燕;邱红;刘晓明;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特点,深入探讨护理人员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25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243份有效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SAS的总平均分为(46.24±9.92),明显高于我国普通人群常模(38.97±8.45)[1]。结论调查表明临床护士中焦虑性负性情绪较为突出。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医院对临床护理人群应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咨询和保健服务,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玉芬;李彬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15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对肠系膜中患有淋巴结炎的152例小儿用具有高频彩色特性的多普勒超声机器进行诊断,之后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器的疗效价值。方法从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之间,肠系膜中患有淋巴结炎的小儿有152例,其中,男性小儿有97例,女性小儿有55例,对这152例肠系膜患有淋巴结炎病症的小儿进行体检,重点体检部位是腹部,体检所用方法是属于高频彩色类型的多普勒超声机器,然后对小儿的肠道中的淋巴结进行观察,看有无变的肿大。之后,对淋巴结的体积大小、回声状况、分布位置、血流情况、病体数目以及形态等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152例肠膜系中的淋巴结发炎的小儿,经过高频以及彩色类型的多普勒超声机器的诊断后,发现他们肠系膜之中的淋巴结的体积都有长大和臃肿的现象。结论若小儿的肠系膜之中的淋巴结出现病症,使用具有高频彩色特性的多普勒超声机器进行诊断可以使肠系膜中的淋巴结的病状清晰的呈现出来,可看出有无肿大,进而提升小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在发炎后的确诊度,可使带有炎症的淋巴结得到鉴别和治疗。

    作者:韦荣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的患病情况及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患病情况及发病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艾滋病临床患者病例176例,对其展开胸片拍摄、痰涂片实验以及痰培养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检出结核病者70例,检出率为39.77%;男性多于女性(P<0.05);且24~34岁组的检出率高(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中合并结核病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展开积极的预防,降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

    作者:刘英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将我院收治的260名产妇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使用汉密尔顿方法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各项评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提升产妇满意度。

    作者:古魏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发病中的早期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的效果,探讨更合理有效的早期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加强护理力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4例对患者施行早期预防措施,进行精心的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对照组64例仅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06%,其中显效38例(5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75%,其中显效26例(40.63%)。结论在具有脑卒中发病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和脑卒中发病早期患者中施采取早期预防措施,施行精心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的发病程度,提高恢复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门诊护理管理中,523660实施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每日专人评估现存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分析讨论改进措施、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门诊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丁玉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增强患者治病信心,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共同治疗疾病。结果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70例患者大多能保持稳定的复诊依从性,对自身疾病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病情控制相对稳定。结论正确的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能力,有力与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徐小青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