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张现兰;李伟;钟同华;刘敏;韩忠新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 纤溶酶, 脑梗死
摘要:目的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60例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结果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为主治疗有明显改善血流变学、改善血黏滞状态作用,能保护脑细胞,提高脑血流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开展的方法体会。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儿科病房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96%提高到98.5%,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综合护理质量平均分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的96分提高到99分。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白俊华;柴银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持续胃肠减压患者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目的探寻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取得更好的清洁口腔的效果。方法对65例持续胃肠减压患者需口腔护理且能清楚表达意愿的患者采取患者自身前后进行对照的方法,将传统的棉花球擦拭在口腔护理和改进的纱布擦法隔天进行一次,操作过程由同一责任护士进行,然后进行效果评价是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从患者的主观感觉,护士的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用纱条做口腔护理优于棉球作口腔护理,两种方法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纱条作口腔护理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棉球的清洁效果。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达唑仑剧烈。

    作者:窦梓菁;方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阿西美辛(ACM)脂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效果。方法使用离体鼠皮进行试验,在离体鼠皮上面使用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还有阿西美辛凝胶剂,对比2种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体外透皮量、凝胶层滞留量还有皮肤层滞留量等数据,对比2种制剂的体外透皮规律,归纳其体外透皮扩散效果。结果2种制剂体外透皮扩散效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头皮扩散行为相对于阿西美辛凝胶剂更具有优越性,在24h透过药量累积达到40%,而相对于阿西美辛凝胶剂其皮肤层里面的滞留量也更具有优越性;而ACM没有经过包封则难以穿透皮肤,会有大量剂量依然存留在凝胶剂当中。结论使用阿西美辛脂质体凝胶剂能够使得药物透皮量极为显著的提高,是一种阿西美辛的外用新型制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克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精神科护士针刺伤后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针刺后的心理感受,分析针刺伤的原因及对精神科护士造成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研究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17名护士针刺后的心理感受。结果精神科护士针刺后的主要表现为害怕、恐惧、担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症状,期望针刺后得到关心,希望医院的职业损害教育得到完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关心护士的心理状况,增强职业的防护意识,以减少其针刺伤发生,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积极性。

    作者:邓娟;何彩霞;陆雪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我对照组(n=75,予以纯西医治疗)和治疗组(n=75,加用中医辅助治疗,中西医相结合)。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疗程(69.6±7.9)d,明显短于对照组(85.3±8.3)d(P<0.05);治疗组骨折一期愈合70例(93.3%)、迁延愈合5例(6.7%),对照组骨折一期愈合61例(81.3%)、迁延愈合14例(18.7%),两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治疗组FIM评分总分以及生活自理、运动、转移能力等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疗效,减少治疗时间,促进骨折及早愈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周雄清;宋德煌;李永灵;邝剑彬;叶运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探究这两种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00例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无痛肠镜组、无痛胃镜组、普通肠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每组各100例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普通胃镜组和普通肠镜组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患者明显高于无痛胃镜组和无痛肠镜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和无痛肠镜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和普通肠镜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具有比较好的检查效果,安全性和舒适度都比较好。

    作者:张兵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自制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表在脑梗死恢复期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80例脑梗死恢复期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实验组对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我科自制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表分别在入院当天、第3天、第4天及出院前一天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开展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按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表进行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升高。结论运用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表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和满意度。

    作者:马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曲安奈德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患处涂抹VE。4%碳酸氢钠液及在复方氯已啶中加入曲安奈德交替含漱。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析甲钴胺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甲钴胺用于治疗临床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性神经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临床用甲钴胺治疗的处方及病例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78例,骨科疾病39例,面神经疾病19例,观察分析其疗效。结果以上疾病通过应甲钴胺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效果显著。结论甲钴胺临床应用范围广,针对性强,属于临床长线品种,且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浅析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找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设计并运用护理质量考评指标,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总结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提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结果通过护理质量考评,分析和发现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的因素主要有认识不足、缺乏沟通、管理执行力度不强及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结论针对影响护理质量考评结果的因素,我院从多个方面入手,强化环节控制,减少影响护理质量考评因素的产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农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那格列奈在门诊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作者:伍华;陈敏;邵丽香;李卫平;谢乃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儿科药学服务

    目的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探索满足患儿需要的药学服务模式。方法了解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建立儿科治疗药物监测;建立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申报制度;开展药学信息服务。结果减少儿科不合理用药,保证了药物疗效。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儿科药学服务,对提升儿科用药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付丽佳;王玉华;徐莲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硬-腰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及麻醉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好、起效快等优点,在控制好血压的情况下,硬-腰联合麻醉可作为剖宫产手术的一种较佳麻醉方案。

    作者:陈凤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病程及血压级别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28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0例,占62.5%。患者5年、10年、20年病程阶段形成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6.0%、61.7%、75.0%,三组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45~49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不到10%;50~69岁患者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58.5%;到70~79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已升高为75%,三组比较P<0.05,有显明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增高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

    作者:张卫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术后知识应用、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规范护士健康教育行为,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门诊手术室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刘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72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确诊为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人和对照组72人。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用艾迪注射液100mL,每日1次,连用10d;对照组单纯化疗,二组化疗方案相同,主要用药包括CTX、DDP、EPI、5-FU、VP16等。结果治疗组对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白细胞下降及T细胞亚群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观察结果表明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具有改善生活质量及协同、增效、减毒作用,并且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戴奇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炎琥宁注射液与五水头孢唑啉钠合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炎琥宁注射液与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9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联合炎琥宁注射液组(66例)与常规组(63例),两组均给予五水头孢唑啉钠50~100mg/(kg?d)治疗,炎琥宁注射液组在上述治疗同时给予炎琥宁注射液80mg/(kg?d),用药10d评判疗效,体温、咳嗽、咳痰、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变化等作为观察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及其消退时间。结果①观察组中66例患者有34例痊愈,21例显效,9例进步,2例无效,在2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出现痰多的情况,经过雾化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对照组中63例患者有27例痊愈,16例显效,11例进步,9例无效,在9例无效患者中,2例存在痰多的情况,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咳嗽基本消失时间为(8.27±2.03)d,退热时间(4.98±1.52)d,对照组患者咳嗽基本消失时间为(11.34±2.11)d,退热时间(5.27±1.58)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X线改变进行比较,观察组47例患者X线改变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10.72±4.71)d;对照组32例患者X线改变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13.11±5.18)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炎琥宁注射液和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黎敏;庞永诚;李肖晖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

    加强洗手效果监测,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考核,督促医务人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降低院内感染,规范手卫生的重要性,改善不合理洗手设施,提供速干手消毒剂,树立手卫生新观念。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行手术治疗,给予永久植入放射量为0.1~6.0mCi的125I粒子,术后随访并分析患者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统计结果表明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6个月。术后经CT或MRI随访,其中CR46例,PR 23例,总有效率为95.8%;出现轻度并发症的5例(6.9%),其中少量出血4例(5.6%),粒子移位1例(1.3%)。复查病例均未发现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无明显不适反应,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其优势在于靶器官准确且正常组织损伤小、方法简便经济。

    作者:杨文魁;陈勇;薛鹏;栗敏;张琼;高松涛;陈小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