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华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达唑仑剧烈。
作者:窦梓菁;方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通过对产科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冲突管理的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旨在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为妇幼保健事业服务。
作者:陆凤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针对新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下发后,全国240余家医院评审后又被宣布结果无效进行了如下思考。①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产生的挑战与考验。②面对“冲击”和“碰撞”、如何理解“新标准”、“新办法”。③对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完善各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地构建本地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新标准中自我评价、现场评价、数据监测分析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的检查方法,合理分配四个评价维度的权重;评审组织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评审专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和评审组织举办的培训、考核;认真汲取第一周期评审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李良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新聘护士对血液制品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43名新聘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聘护士对全血及红细胞、血小板、浓缩粒细胞、新鲜冷冻血浆及冷沉淀的储存温度知晓率为72.09%、41.86%、34.88%、32.59%;储存时间知晓率为48.84%、41.86%、20.93%、39.53%;输注时速知晓率为55.81%、25.58%、11.63%、48.84%;输注时限知晓率为53.49%、18.60%、11.63%、44.19%。结论对新聘护士应加大输血知识的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使输血达到佳效果。
作者:刘显兰;龚光梅;张琼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应用中药“自拟黄芪防己逐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服用“自拟黄芪防己逐痹汤”每日一剂,随症加减;对照组服用“地塞米松片”一次0.75mg,每日2次,两组分别用药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结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疗效稳定。
作者:苏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寻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取得更好的清洁口腔的效果。方法对65例持续胃肠减压患者需口腔护理且能清楚表达意愿的患者采取患者自身前后进行对照的方法,将传统的棉花球擦拭在口腔护理和改进的纱布擦法隔天进行一次,操作过程由同一责任护士进行,然后进行效果评价是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从患者的主观感觉,护士的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用纱条做口腔护理优于棉球作口腔护理,两种方法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纱条作口腔护理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棉球的清洁效果。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支气管内膜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除咳嗽症状外,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部常规X线检查及CT检查难以发现支气管内膜病灶,加之临床医师经验不足,误诊、漏诊率较高,为总结经验,减少误诊和漏诊,我们将我院收治确诊的20例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谭文秀;呼翠萍;乔牡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尤其医学院校,更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高职高专中医实践教学中临床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作者:纪艳波;丁培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进行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方法通过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制定各岗位质量考核标准,持续收集资料,分析原因,不断改进的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结果满足了临床诊疗活动的需要,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刘丹东;陈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高聚金葡素(HASL)与丝裂霉素+顺铂(MMC+DDP)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对照组64%。且治疗组Kamofsky评分提高,副作用轻微。结论 HASL能有效控制患者恶性胸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副作用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门诊护理管理中,523660实施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每日专人评估现存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分析讨论改进措施、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门诊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丁玉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优质服务在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在职临床护士以及该时期收治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2至2013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同2011至2012年度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该科室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得到显著提高(P<0.05),家属陪护率得到了显著降低(P<0.05),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能够使临床护士的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从而可以实现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周红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延缓肌肉萎缩;预防关节挛缩;促进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方法臂丛神经损伤术后通过肌力训练、感觉功能训练和作业训练来完成整个康复训练计划。结果在58例中,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半。各种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为78%。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对肩、肘、腕关节功能恢复有确切疗效。
作者:刘艳;安林芝;安丽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应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60例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结果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纤溶酶为主治疗有明显改善血流变学、改善血黏滞状态作用,能保护脑细胞,提高脑血流量。
作者:张现兰;李伟;钟同华;刘敏;韩忠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治疗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觉过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全麻下行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P、D、L、R(RL组术后患者要求镇痛者)。观察各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T1)、拔管时间(T2);入室、清醒拔管后10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清醒拔管10min、20min、30min、2h、6h、12h痛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结果各时间点VAS评分D、L、P组较R组明显降低;L组与D组相比有所降低;P组与D组相比较有下降;D、L、P组与RL组明显降低;L组与P组相比较,术后10min、20min、30min,P组VAS评分较L组降低,但术后2h、6h、12h的VAS评分L组又较P组有所降低;RL组与D、L、P、R组相比较术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且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较其他组高。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治疗瑞芬太尼全麻下所致痛觉过敏疗效可靠、持久,但在术后联合使用镇痛效果差,同时可使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所以术后联合使用存在风险,应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关注。
作者:李瑞婷;薛朝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卡对眼耳鼻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眼耳鼻喉患者共计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150例。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卡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调查问卷为方式,针对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卡针对眼耳鼻喉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对眼耳鼻喉疾病的正确认识,更为有效的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的开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唐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与局部护理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针对其分级结果实施局部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患者的疾病有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到了93.3%,临床护理前后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针对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级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局部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娜;董秀玉;王玉书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解析不同年龄各类别的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体会,探讨与分析针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拔管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4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A组200例,分析并记录其不同的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拔管前后的相应护理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B组对照组200例,未进行任何心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A组全部200例全麻手术的患者经过了围拔管期的相应护理、心理护理、拔管护理等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发生麻醉苏醒意外0例,发生麻醉气管插管后并发症0例,发生严重手术后并发症0例,无其他并发症。B组200例发生相关并发症19例。结论针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需要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围拔管期的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高度重视,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针对病患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的效果,减少手术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6排螺旋CT在二甲医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排螺旋CT以及双排螺旋CT分别对60名患者进行检查,对病灶检查率进行比对。结果使用6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病灶检查率为90%,使用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病灶检查其检查率仅为69%。结论6排螺旋CT在病灶检查过程中能够更为准确检测出患者患病情况,对于病灶检查率相比于双排螺旋CT有明显提高,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胃黏膜是存在于胃部内壁的一层很薄、很脆弱的黏膜组织,如同一堵天然“屏障”保护着胃壁的安全。它具有一个损伤与自我修复的动态平衡机制,保护着胃部的正常运作。一旦外界给予胃的负担过重或刺激过强,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胃酸便开始对胃壁的“自我消化”,继而形成凹入表面的破损。胃黏膜一旦受损,就很难再恢复如初。随之而来的就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胃部不适的症状。专家指出,保护胃黏膜免受伤害,除了要减少不良因素对胃的刺激外,还需同时修复和保护相对脆弱的胃黏膜,这样才能避免胃病发生和复发。
作者:施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