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胆汤治疗胆道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韩新平;王安宁

关键词:胆道功能障碍, 利胆汤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胆汤治疗胆道运动障碍综合征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意义、指导治疗。方法对189例经B超、ERCP检查并确诊为胆道运动障碍的患者,给予利胆汤,水煎服2个疗程;临床随访观察2年。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利胆汤疏肝利胆、缓解疼痛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临床可以单独应用于胆道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适应的骨折整复方案,给予常规整复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桃红四物汤,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统一配给饮食,避免食用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症状体症得分及整体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第7天血流变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流变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其指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饮食情况下,加用桃红四物汤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万明;朱义用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治疗、预防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共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对其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临床治疗前,先对40例初步诊断观察,弄清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诊断,本次40例均为小儿手足口病,所有患儿症状表现复杂,且少数患儿为被传染者。临床重点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终治疗效果显著,病况对比差异性明显(P<0.0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病况复杂,临床需综合治疗。

    作者:陈源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奥氮平合并吡拉西坦治疗1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理性行为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具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江苏豪森)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西安杨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理性行为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比较,寻找安全、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方法。方法300例伴有精神病理性行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合并吡拉西坦和利培酮合并吡拉西坦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疗效相仿(P>0.05),但奥氮平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P<0.05)。结论奥氮平更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病理性行为的治疗。

    作者:崔丽;冯体良;罗静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微型腹腔镜线套线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1015例微型腹腔镜线套线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配合,重点强调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做好手术物品的准备,熟练掌握手术仪器、器械的性能,术中注意保暖和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切意外情况的处理等。10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金玲;杨小珊;李明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探讨研究对于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100例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后采用更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在全部100例患者中,观察组50例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护理结果。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少,满意度高。结论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于骨科大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手术结局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积极采用并推广。

    作者:闫俊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神经内科病房中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神经内科病房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危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它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的资料,对病患者进行了病房中感染因素的探讨并分析出了它的具体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这些方法的验证,发现了其中院内的感染发生率将近70%。结论由于大部分病房的感染来自于外部,所以加强了对外部环境的严格消毒隔离,正确的运用抗生素。

    作者:黎彩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展

    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在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妇科疾病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随技术逐步成熟,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但其特有的并发症给护理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将腹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丹丹;余友霞;周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自我保护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紧急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ICU护士面临更大的职业危害因素。因此,护士的医疗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疾病的蔓延,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保护护理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杜华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检测市场以及校准市场不断呈现出规范化性的发展趋势。对于疾控中心而言,要想在检测及校准市场中稳固自身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就需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角度上入手,实现对自身工作能力的稳定提升。基于此,本文以疾控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详细研究了提高疾控中心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对策,并据此论证了质量管理在疾控中心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作者:李晓莹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科素亚、海捷亚的降压疗效对比及对尿酸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评价海捷亚(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和科素亚(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尿酸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门诊患者,被随机分入海捷亚组(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或科素亚组(氯沙坦钾100mg),每日服药一次。4周后观察血压、尿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较药前显著下降。海捷亚有效率90%,较单纯科素亚组的80%高。科素亚组尿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海捷亚治疗前后尿酸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沙坦钾片除了降压作用外,还有降尿酸作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此药物。氯沙坦钾片和氢氯噻嗪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单用氯沙坦钾片好,可以作为社区门诊单一降压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首选。

    作者:吴继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普外科手术切除口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增多、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9.7%~17.7%。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感染率高的三类手术分别是:胸外、骨外、神经外科手术。感染原因: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手术器械消毒情况、手术室内外卫生环境因素、手术医师的技术能力和熟练程度等均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切除口感染的护理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作者:贾丽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2012年某社区老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

    目的通过对2012年度长征镇社区老人8587例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了解本社区老年人体质量、腹围、BMI、血脂,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587名受检者按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使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记录,体检结果使用Epidata3.0录入。结果8587名居民健康体检中发现BMI≥24有4419人占总数51.5%,其中肥胖者1299人占15.1%,高脂血症占55.3%;男性与女性之间在肥胖、高脂血症、检出率差异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高脂血症是非传染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的病因。社区居民健康不容乐观,应加强社区干预、健康指导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孙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复杂性肛瘘手术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70例肛瘘手术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例,在试验组中,采用PCEA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方式和在手术以后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麻醉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起效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麻醉效能也比后者要高;试验组患者的轻度疼痛患者要明显比对照组多;试验组患者的镇痛率为94.11%,对照组为77.6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CEA进行麻醉,镇痛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镇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CD40-CD40L系统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sVCAM-1、sICAM-1、sCD40L水平及斑块/内膜面积比以及斑块部位炎症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与CD40-CD40L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吡格列酮1mg/(kg?d)灌胃;D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mg/(kg?d)灌胃,共16周。在饲养开始前及结束后检测如下指标:①血脂;实验结束后观察:②血清hsCRP;③sVCAM-1、sICAM-1、sCD40L;④斑块/内膜面积比;⑤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CD40的表达。结果饲养开始前B、C、D组与A组比较,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6周后,B、C、D组血脂水平与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C、D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C、D组sVCAM-1、sICAM-1、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内皮保护功能,而这些功能可能与其阻CD40-CD40L系统有关。

    作者:李华伟;薛凌;高夏青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小儿脑瘫后的康复训练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小的1个月,大的6岁。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50例,加康复训练技术(Bobath技术)。其中康复训练技术包括对肌张力增高者和对肌张力低者采取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配合语言和听力的训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效果(96%)明显高于对照组(32%),两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瘫患儿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施加康复训练对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应该广泛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徐群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关于基层医院新护士岗前培训的探讨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培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如何高效地对基层医院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另她们尽快融入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安全高效的进行。方法从医院护理管理层和新聘护士双方面考虑,提出科学的岗前培训方法、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使新护士的各项技能得到提高。结果经过较严格的培训,新护士的护理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操作和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结论通过科学规范的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使护士较快的适应基层医院工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钻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及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及强化护士执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急诊留观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同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留观患者满意度及临床中出现的护理差错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与2011年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的护理安全隐患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临床中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情况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急诊护理投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于秀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健康宣教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通过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实施健康宣教,护理措施对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0.05)。对照组术前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拔除尿管后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疗法防治尿潴留。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恰当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邢孟琴;陈艳红;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食管及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17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食管X线或者是食管内镜检查,了解狭窄的具体位置以及形态,包括管径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有肿瘤等一些具体情况。对170例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或者并探讨扩张、开展对患者的热凝治疗。结果本组中单纯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患者157例,采取球囊扩张并且热凝治疗的患者总共5例,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的患者总共6例,球囊扩张并探条扩张治疗的总共2例,术后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食管及其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黄盖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ELISA-TP和TPPA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TP)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行梅毒螺旋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将270例疑似梅毒感染血液样本列入疑似组,将300例健康体检血液样本列入阴性组,所有血清样本均分别采用ELISA-TP和TPPA两种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TPPA法检测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ELISA-TP法88.15%的检测灵敏度,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性(99.00%,99.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LISA-TP和TPP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具特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甚至可以联合检测,提高检出率。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