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杨松波

关键词:宫外孕, MTX,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对25例宫外孕患者行保守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宫外孕患者25例用MTX(甲氨蝶呤)肌内注射(7d 1个疗程)+米非司酮口服方法行保守治疗,检测血HCG值、盆腔包块大小和积液,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失败2例,成功率高达92%(23例)。结论用MTX肌内注射(7d 1个疗程)+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治疗宫外孕方法简单,效果好,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妊娠终止和期待疗法。目前,期待疗法中主要就是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目前临床上,采用羊膜腔封闭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母婴感染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和发育迟缓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控对策

    目的:分析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以及防控的对策。方法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40名采血护士,对于在采血操作环节中出现的被针刺伤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采血护士共计40名,受针尖刺伤人数为14人,职业暴露发生率35%。发生职业暴露后,采用相应的措施,没有人员受到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其他不适包括胃炎1人,头疼胸闷4人,妊娠妇女4人,流产1人,流产占妊娠的比例为25%。结论在流动采血车中,科学制定防护措施,按照执行操作规范,可以降低职业危害,保证采血的安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板蓝根抗炎活性部位抗炎作用的药理机制研究

    板蓝根是一种传统中草药,目前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复方板蓝根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作用较为突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不断受到关注,根据国内外目前对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基础,笔者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板蓝根抗炎的活性部位及板蓝根制剂抗炎症反应的机制。

    作者:文飞翔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的22例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我院共有22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6例,占72.7%;医师5例,占22.7%;保洁员1例,占4.6%。拔针后针头处置不当、穿刺、伤口接触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刘卫华;严剑;沈选彬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23例产妇进行胎儿心脏筛查,采用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胎儿心脏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结果检出18例胎儿心脏畸形,9例引产尸体解剖证实,7例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例失访。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的唯一方法,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可早期发现胎儿心脏畸形。

    作者:周璇奕;白建宁;郭莉;熊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CHB)合并肺结核病(TB)患者化疗时抗病毒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HB患者合并TB后病例资料。40例查HBV-DNA均>1×105拷贝/mL,化疗方案均为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三联再加上乙胺丁醇或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能量合剂、葡醛内酯等保肝治疗,2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化疗疗程6~12个月。化疗前及化疗后,化疗中隔2周,2个月后改为隔30d复查一次肝功能,以观察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同时加用拉米夫定可以减少肝损伤的发生概率和程度,安全性好。

    作者:谭永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宽乐通信延伸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手术室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速有效的手术环境,和提供让手术患者和家属都满意的护理质量。方法实施从术前访视,术中关爱,术后随访的服务对象,从手术患者通过宽乐通信延伸到家属。结果经过开展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护士与手术患者和家属的联系,增进了彼此的认知和理解。结论手术室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既能保证手术的安全高效,有利于满足患者及家属整体需求,提高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惠卿;利惠洪;刘美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与治疗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发生。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3岁内是多数哮喘病患的起病时期,此时发生的哮喘称为婴幼儿哮喘。由于症状不典型,婴幼儿哮喘极易被漏诊、误诊而失去早期治疗机会。本文对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儿科临床医师提供诊疗参考。

    作者:胡文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气管切开及常规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9.1%,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器官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泽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佳。

    作者:汤西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质子泵抑制剂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的抑酸机制是壁细胞H+-K+-AT P酶活性永久被抑制。该药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胃酸形成的后步骤,该药抑酸完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久,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高。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重要因素,因而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环节,而PPI在根除HP治疗中的作用至为重要。1 PPI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PPl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使H+-K+-ATP酶失活,从而抑制其泌酸活性。临床上PPI主要应用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及与抗生素联用以根除Hp。

    作者:王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56例胎盘早剥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56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观察指标和分娩方式。结果①34例采取剖宫产,22例采取阴道分娩;经阴道分娩轻型早剥患者更多。②剖宫产患者胎盘早剥主要发生在未临产阶段,而阴道分娩患者胎盘早剥主要发生在第二产程。结论在判断胎盘早剥患者分娩方式时,应当对胎儿情况、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考虑周全,尽可能地保留子宫,使患者能够保有再次妊娠的条件。

    作者:丛树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全胸腔镜下与右侧开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与右侧开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全胸腔镜组(28例)和右侧开胸小切口组(22例)。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全胸腔镜组与右侧开胸小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25±41)min和(55±8)min(P<0.05);升主动脉阻闭时间分别为(34±16)min和(19±5)min(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6.4±1.6)h和(6.8±1.7) h(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分别为(102±20)mL和(133±28)mL(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9±1.15)d和(5.8±2.1) d(P>0.05)。结论早期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较侧开胸小切口手术操作时间稍长,但患者术后恢复无差异。

    作者:罗鸿;乔晨晖;张新;张伟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培训助产士专业化技能操作的体会

    目的:更有效地培训新上岗助产士的专业操作技能。方法通过选拔高职的助产士进行专职带教,在带教过程中总结培训方式方法。结果在专职带教过程中得到有效、快速的培训方式。结论对新上岗的助产士需要规范其培训流程和方法,以便其快速熟练掌握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产科各项技能操作的技巧。

    作者:陈晓敏;汪卫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介入封堵镜面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影像学浅析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右位心合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特殊解剖位置,故手术配合时应根据患者特殊解剖生理提供合适体位,精确定位,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一例,在X线透视下完成左室造影及介入封堵,并进行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对比。结果介入封堵后无分流,无残漏。结论右位心实属罕见病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更为少见,X线定位及测量在左心室造影及室间隔缺损判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特殊解剖结构,手术配合时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操作,采用室间隔切线位造影,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晓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失眠特征,研究加味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入选病例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伴失眠患者,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失眠状况进行调查,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中药组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CVH患者失眠特征和治疗前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失眠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早醒、头昏、健忘、再入睡困难、反应迟钝等;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52.2%;中药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1.3%。中药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失眠特征以多梦、早醒、健忘等为主,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特征,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LCP接骨板在胫骨中下1/3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胫骨LCP桥接内固定技术。行CT检查,不遗漏骨折远端隐形骨折线。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骨折一期愈合良好。结论 LCP对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治疗不加重原创伤,对局部血供破坏小,术中无需切开植骨,术后并发症极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微创、固定及骨折愈合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姜金顺;刘义同;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羊膜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自1910年,羊膜首次被用作皮肤移植物,目前其临床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本文就羊膜组织的组织学结构,生物学特性,其制备、保存、应用加以综述。1羊膜的组织学结构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是胎儿和母体之间的一层隔膜,其基底膜是全身厚的膜结构,透明、有韧性,不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由内到外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基底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海绵层。其中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基质,维持膜成分的稳定。其余各层都是以网状纤维为主要成分,各种蛋白、多糖、细胞镶嵌其中,基底层含有层粘连蛋白和硫肝糖蛋白[1],致密层薄而致密,起支持和滤过作用。纤维母细胞层在这五层结构中厚,含有成纤维细胞,海绵层的特点是胶原纤维呈波浪状。

    作者:康凯;郭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药材制成超微细粉的优点及应用

    粒径<3μm的粉体称为超细粉体。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超细粉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超细粉体由于具有体积极其微小的显著特点,它的扩散与渗透等物理性质相比其他粉末优势明显,可快速与其他物质紧密结合,而发挥独特作用。由于祖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以及中药的独特疗效,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如何将现代技术与中国中医药相结合,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乃至促进中药的发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粒径小易于吸收,高效且生物利用度高是中药发展的趋势,超微粉碎技术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发出来的。超微细粉技术与中药相结合,给传统中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满足群众需要的能力。

    作者:潘磊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冠心病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我院治疗冠心病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我院的整体治疗效果,本文就冠心病诊疗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展开了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结果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诊治和优质的护理护理服务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控制,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给予患者全面、严谨的优质护理服务是减少和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子怡;牛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