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华
目的:探讨98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196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压、脉搏及呼吸等指标评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血糖、心电图的评估,同时组建院前预报机制。结果实验组患者再进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干预后,留观(24h)意外的发生率为9.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9%,P<0.05。实验组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为3.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使急救患者的救治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减少病死率及意外不良情况发生率。
作者:张耿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提高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认知与治疗水平。方法选择同期8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根据发生孕周的不同分为早发型(孕周<32周)与晚发型(孕周≥32周),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在母婴结局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均显著差于晚发组。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引起的不良母婴结局多,应加强监测与治疗的同时,选择合理时机终止妊娠。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中药黄芪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中药黄芪在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栓、糖尿病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疗效明显。结论中药黄芪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辐射及抗感染等作用,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作者:吴清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5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均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手术病理学证实。结果本组2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有38例上消化道疾病出现恶心、鼻胀、咽喉部不适以及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达到13.6%。发现明确病变的患者为165例,比例达到58.9%。结论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良好的诊断率,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石玉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运用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并进行相应治疗,观察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差异。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CT检查确诊分型,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种类型均进行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的A-E不同类型型,分别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情况、死亡情况、住院天数,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进行率、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运用CT诊断分型,对判断预后以及采取恰当治疗效果佳,值得被运用在临床。
作者:任科研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AL患者170例,对患者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170例AL患者中PLT浓度及白细胞总数为影响出血的相关因素。AL患者血型构成与正常人群无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肝功能更易被损害。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ALL更易发生器官以及组织的浸润,血型与急性白血病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其中行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9例,补片修补1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经X线检查,肺部纹理较术前明显减少,无心包腔和胸腔积液发生,且与同期进行的行右胸前正中切口的30患者比较,术后的引流量、体外循环的时间和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均小于行右胸前正中切口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且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兴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土家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抽样测量1865名土家族中小学生体质量、肱三头肌位、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和小腿腓位皮褶厚度,分析皮褶厚度随年龄的变化特征,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男生皮褶厚度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女生的皮褶厚度则呈持续上升,且同一部位各个年龄段皮褶厚度女生均高于男生,12岁开始,男女各部位皮褶厚度均有显著差别。各个年龄段,体密度男生高于女生,体脂比女生高于男生,除6~9岁组,男女生体脂肪均有差异。6~11岁瘦体质量女生和男生相差不大,13岁以后瘦体质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论调查结果符合男女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征,土家族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状况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
作者:石慧娟;黄大元;王鹏;龚兴牡;熊健;梁成青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去氢钩藤碱对MK-801所致的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自主活动及探究行为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66只分组,进行下述对照观察:①取30只为A组:观察去氢钩藤碱高、中、低剂量(2.6、1.3、0.75mg/kg)灌胃3d对昆明种小鼠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的影响;②取36只为B组:给予浓度为0.072mg/mLMK-801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自主活动增加,观察去氢钩藤碱各组对MK-801所致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结果①A组:去氢钩藤碱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活动总路程差别不明显(P>0.05)。②B组: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活动总路程明显增加(18692.47±4108.67 vs 6893.08±1210.11,P<0.01),去氢钩藤碱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活动总路程明显减少(9736.95±870.22,9396.5±1460.13,9416.05±1266.25vs18692.47±4108.67,P<0.05);中央区和周边区活动路程也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结论①去氢钩藤碱对正常小鼠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无影响;②去氢钩藤碱对MK-801所致的谷氨酸功能低下小鼠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的增高有下调节作用。
作者:肖凡;师建国;张燕;刘飞虎;袁方;杨春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甲钴胺、西洛他唑,治疗组加用丹参酮IIA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脉络宁20mL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IIA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我站门诊检查的4765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抽血3~5mL,并分离血清,采用抗体捕获EL-ISA(MAC-ELISA)检测TORCH抗体,结果判定采用波长450nm酶标仪在30min内读吸收值。阳性育龄妇女要求1周后重新抽血复查。结果4765例育龄妇女中TORCH抗体阳性结果包括:TOX-IgM阳性3例(0.06%,3/4765)、TOX-IgG阳性2例(0.04%,2/4765);CMV-IgM阳性4例(0.08%,4/4765),CMV-IgG阳性3670例(77.02%,3670/4765);RV-IgM阳性18例(0.38%,18/4765), RV-IgG阳性3564例(74.79%,3564/4765);HSVⅡ-IgM阳性25例(0.52%,25/4765)结论门诊检查的育龄妇女TORCH-阳性率较高,是引起胎儿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经确认检出TORCH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者暂缓妊娠或终止妊娠,TORCH特异性抗体IgG阳性者,可以怀孕,TORCH特异性抗体IgG阴性者应当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感染。
作者:常青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本文就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老年人肺气肿感染的疗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8%,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老年人肺气肿感染的效果十分明显,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控制,有效的减少和降低了肺气肿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车维东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CHB)合并肺结核病(TB)患者化疗时抗病毒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HB患者合并TB后病例资料。40例查HBV-DNA均>1×105拷贝/mL,化疗方案均为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三联再加上乙胺丁醇或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能量合剂、葡醛内酯等保肝治疗,2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化疗疗程6~12个月。化疗前及化疗后,化疗中隔2周,2个月后改为隔30d复查一次肝功能,以观察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同时加用拉米夫定可以减少肝损伤的发生概率和程度,安全性好。
作者:谭永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观察组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对照组,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60岁亚组、>60岁亚组以及Hp(+)亚组、Hp(-)亚组,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溃疡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0岁亚组及Hp(+)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腹胀、腹胀缓解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能够在>60岁及Hp(+)的患者中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成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无菌手术的15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科无菌手术的感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就相关性的感染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提示,15例骨科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所选用的手术类型、临床手术地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加入了一定的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后,骨科无菌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而且在护理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失误也减少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加了。
作者:曲强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损伤疗效的作用。方法对119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科学的、系统的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结论通过科学的优质护理,可以保证关节镜手术的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5d留置时间,保障患儿安全,减轻住院压力。方法通过对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预见性风险评估、全程有效的健康宣教、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严格护理交接班,加强巡视,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留置时间、妥善固定,及时更换敷贴、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患儿行为管理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观察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时间观察组达5d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保障留置时间和患儿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欧秀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股骨骨折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因直接外力、患者自身骨质问题等发生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丧失,骨折后均需绝对卧床,康复时间长,患者心理、精神、情感发生极大的变化,需要精心护理,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延误病程,甚至致残、致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于以上信息,为制定针对股骨骨折患者的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提供文献资料,笔者现将有关股骨骨折患者护理情况的文献做以综述。1西医护理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通过查阅文献,笔者了解到通过现代医学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文献较多,多包括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牵引的护理、固定位置、观察血液循环、预防压疮、饮食护理和康复指导等主要护理措施。骨折患者因对病情不了解,常常产生恐慌心理,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治疗,影响骨折愈合,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使患者了解股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活动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巫丽珍[1]对11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出股骨干骨折的康复离不开及时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而正确的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加上合理的饮食调护,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保证。
作者:孙亚超;杨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套扎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对其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治愈率显著优于的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段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28(8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套扎术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隋福荣;王晓燕;许静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鹿角胶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酸水解是鹿角胶口服液制备工艺关键,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鹿角胶水解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佳水解工艺为:温度105℃,PH=2,时间120min条件下水,在此基础上拟定了鹿角胶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作者:苏双印;张东光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