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平
目的:主要讨论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心脏内科护理中的主要应用,以及这种方式对护理时间和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在能力水平、资历以及技术职称方面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三组运用分层级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对比、回顾性的分析,对在实施前后满意度、直接的护理时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理质量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的管理模式之后,在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上达到了100%,与实施之前的91.89%相比,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之后对患者的突发状况了解、以及用药状况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实施之前,所村子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的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以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实施之前要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就是将功能制护理、责任制的小组护理、分层级管理等护理的特点相结合,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可以得到全面的、高质量的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的质量,还使护患之间更加信任和理解,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
作者:于临源;杨勇;李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患者身体康复产生积极影响。方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运用个别或小组会谈方式,结合摄入性会谈技巧,认真关注地倾听,热情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结果增加了患者住院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知识的掌握。结论摄入性会谈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龙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自1910年,羊膜首次被用作皮肤移植物,目前其临床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本文就羊膜组织的组织学结构,生物学特性,其制备、保存、应用加以综述。1羊膜的组织学结构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是胎儿和母体之间的一层隔膜,其基底膜是全身厚的膜结构,透明、有韧性,不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由内到外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基底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海绵层。其中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基质,维持膜成分的稳定。其余各层都是以网状纤维为主要成分,各种蛋白、多糖、细胞镶嵌其中,基底层含有层粘连蛋白和硫肝糖蛋白[1],致密层薄而致密,起支持和滤过作用。纤维母细胞层在这五层结构中厚,含有成纤维细胞,海绵层的特点是胶原纤维呈波浪状。
作者:康凯;郭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有严重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与年轻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特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高玉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骨力学调控系统贯穿于生命活动始终,是骨组织赖以适应生物力学和非生物力学等外界环境的主要调控机制。股骨是人体重要的负载骨,而股骨头又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其结构和功能与应力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应力作用使股骨头拥有独特的结构单位以满足其功能;另一方面股骨头为适应不断改变的力学和非力学环境,自身的骨质及结在不断地自我更新。该文通过探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骨力学调控系统机制,试图通过合理负重以减少骨塑型期和骨重建期的股骨头应力性吸收、坏死来预防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尉伟卫;吕泽斌;李磊;高丽丽;池雷霆 刊期: 2013年第30期
股骨骨折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因直接外力、患者自身骨质问题等发生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丧失,骨折后均需绝对卧床,康复时间长,患者心理、精神、情感发生极大的变化,需要精心护理,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延误病程,甚至致残、致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于以上信息,为制定针对股骨骨折患者的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提供文献资料,笔者现将有关股骨骨折患者护理情况的文献做以综述。1西医护理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通过查阅文献,笔者了解到通过现代医学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文献较多,多包括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牵引的护理、固定位置、观察血液循环、预防压疮、饮食护理和康复指导等主要护理措施。骨折患者因对病情不了解,常常产生恐慌心理,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治疗,影响骨折愈合,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使患者了解股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活动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巫丽珍[1]对11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出股骨干骨折的康复离不开及时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而正确的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加上合理的饮食调护,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保证。
作者:孙亚超;杨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损伤疗效的作用。方法对119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科学的、系统的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结论通过科学的优质护理,可以保证关节镜手术的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蓝色染料法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并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进行清扫,手术结束后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46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成功率为92.0%;46例患者检测出前哨淋巴结86个,平均每例检测出前哨淋巴结1.9个;本组2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呈阳性,阳性率40.0%;其中假阴性2例,假阴性率为8.7%,无一例假阳性;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的敏感性为91.3%。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采用蓝色染料法不仅经济实用,而且能够较为精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的转移状况。
作者:张中华;林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盐酸氨溴索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痰药,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不断研究,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本文从氨溴索药理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易春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观察组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对照组,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60岁亚组、>60岁亚组以及Hp(+)亚组、Hp(-)亚组,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溃疡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0岁亚组及Hp(+)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腹胀、腹胀缓解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能够在>60岁及Hp(+)的患者中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成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了解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1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热疗和化疗对其治疗效果。通过SRI全身热疗系统,让晚期肿瘤患者处于(40±0.5)℃的环境中,全身热疗时间为90~120分钟,患者每3周进行1次全身热疗。结果治疗效果为,其中完全缓解为5例(4.5%),部分缓解为19例(17.3%),稳定为49例(44.5%),进展为37例(33.6%),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66.4%。绝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症状好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全身热疗对不同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作者:唐雯 刊期: 2013年第30期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发生。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3岁内是多数哮喘病患的起病时期,此时发生的哮喘称为婴幼儿哮喘。由于症状不典型,婴幼儿哮喘极易被漏诊、误诊而失去早期治疗机会。本文对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儿科临床医师提供诊疗参考。
作者:胡文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环境护理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对严重烧伤致MO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烧伤致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环境护理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率、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环境护理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改善病情。
作者:韩菲;黄蕾;高媛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套扎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对其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治愈率显著优于的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段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28(8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套扎术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隋福荣;王晓燕;许静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了解分娩过程中突发出现子宫内翻的临床表现及抢救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子宫内翻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第三产程表现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对两例子宫内翻患者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积极抢救及经阴道手法复位成功。结论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子宫内翻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复位是治疗子宫内翻关键。
作者:伍献芬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甲钴胺、西洛他唑,治疗组加用丹参酮IIA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脉络宁20mL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IIA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结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生活中的主要威胁。结核病主要的病原菌就是结合分枝杆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由结核病所导致的病死率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艾滋病、疟疾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总和。随着对抗结合杆菌的不断研究,研究学者已经从中发现了一些中药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就是对抗结核杆菌有效中药筛选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分子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
作者:王静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情况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20例孕妇临床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并行空腹血糖检测及进行糖筛查,随后对引产方式做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孕妇体质量增加与巨大婴儿、子线前期-子痫以及难产均有显著正相关(r=10.343,P<0.05)。结论肥胖会造成孕妇血糖明显增加,并增加子痫前期-子痫的风险,肥胖孕妇体质量增加在10.0~15.0之间,于妊娠结局来说,是较为适宜的。
作者:郭光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40例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840例患者中829例经扰动脉穿刺成功,1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高达98.69%,5例由于桡动脉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而改为经股动脉造影。并发症:5例出现前臂血肿,1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肤荨麻疹,患者一般住院1~3d,卧床2~4h。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安全有效,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安敬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有害因素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预防。方法总结多年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危险因素以及自身采取的预防方式进行论述分析。结果供应室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因素,经过积极有效的临床预防,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供应室的危险因素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士自身的安全。
作者:葛秀萍;李友芹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