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华
结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生活中的主要威胁。结核病主要的病原菌就是结合分枝杆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由结核病所导致的病死率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艾滋病、疟疾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总和。随着对抗结合杆菌的不断研究,研究学者已经从中发现了一些中药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就是对抗结核杆菌有效中药筛选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分子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
作者:王静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胫骨LCP桥接内固定技术。行CT检查,不遗漏骨折远端隐形骨折线。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骨折一期愈合良好。结论 LCP对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治疗不加重原创伤,对局部血供破坏小,术中无需切开植骨,术后并发症极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微创、固定及骨折愈合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姜金顺;刘义同;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5d留置时间,保障患儿安全,减轻住院压力。方法通过对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预见性风险评估、全程有效的健康宣教、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严格护理交接班,加强巡视,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留置时间、妥善固定,及时更换敷贴、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患儿行为管理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观察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时间观察组达5d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保障留置时间和患儿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欧秀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产时持续全程胎心监护效果,并提出护理体会。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入产房试产的低危孕妇4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对照组给予间歇式听诊,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剖宫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孕妇应当持续全程胎心监护。
作者:项秀芳;黄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25例宫外孕患者行保守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宫外孕患者25例用MTX(甲氨蝶呤)肌内注射(7d 1个疗程)+米非司酮口服方法行保守治疗,检测血HCG值、盆腔包块大小和积液,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失败2例,成功率高达92%(23例)。结论用MTX肌内注射(7d 1个疗程)+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治疗宫外孕方法简单,效果好,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松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5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约为8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甚至部分患者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结论前列地尔与甲钴胺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红花针联合甲钴胺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包恩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护理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来自我我院的6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随机分组,对急性期的患儿给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患儿在缓解后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对所有的研究患儿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和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的患儿相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常规组的高,对患儿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复发率也较低。两组患儿的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在治疗期间进行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防止患儿复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殷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主要讨论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心脏内科护理中的主要应用,以及这种方式对护理时间和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在能力水平、资历以及技术职称方面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三组运用分层级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对比、回顾性的分析,对在实施前后满意度、直接的护理时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理质量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的管理模式之后,在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上达到了100%,与实施之前的91.89%相比,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之后对患者的突发状况了解、以及用药状况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实施之前,所村子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的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以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实施之前要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就是将功能制护理、责任制的小组护理、分层级管理等护理的特点相结合,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可以得到全面的、高质量的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的质量,还使护患之间更加信任和理解,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
作者:于临源;杨勇;李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为了提高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法律和护理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工作制度、树立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基层医院产科质量。
作者:罗月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及重要性。方法从高血压的目标健康教育人群,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果随着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也明显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采取多样化、生动化的教育,才能够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从而规范其服药及生活习惯,促进群众的健康。
作者:王传德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手术室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速有效的手术环境,和提供让手术患者和家属都满意的护理质量。方法实施从术前访视,术中关爱,术后随访的服务对象,从手术患者通过宽乐通信延伸到家属。结果经过开展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护士与手术患者和家属的联系,增进了彼此的认知和理解。结论手术室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既能保证手术的安全高效,有利于满足患者及家属整体需求,提高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惠卿;利惠洪;刘美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常规心电图(ECG)及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关系,从而帮助诊断与指导治疗。方法对105例拟诊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ECG与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CAG阳性者78例,ECG有ST-T改变81例,在CAG阳性者中ECG无ST-T改变20例,ECG有ST-T改变58例,危险因素越多CAG阳性率越高。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应结合危险因素及CAG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朱黎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右位心合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特殊解剖位置,故手术配合时应根据患者特殊解剖生理提供合适体位,精确定位,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一例,在X线透视下完成左室造影及介入封堵,并进行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对比。结果介入封堵后无分流,无残漏。结论右位心实属罕见病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更为少见,X线定位及测量在左心室造影及室间隔缺损判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特殊解剖结构,手术配合时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操作,采用室间隔切线位造影,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晓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ICU护士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结果培训后质量评价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P<0.01)。质量评价的8项内容中,除洗手外,病房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无菌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监测、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VAP、CA-UTI、CRBSI)等7项内容在培训后明显改善。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预防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留住ICU的时间,使护理质量内涵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宋亚红;夏彦萍;薛新莉;刘荣;殷娅;卢珊;周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6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护理沟通,健康教育和细节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李周轩;林焕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的抑酸机制是壁细胞H+-K+-AT P酶活性永久被抑制。该药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胃酸形成的后步骤,该药抑酸完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久,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高。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重要因素,因而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环节,而PPI在根除HP治疗中的作用至为重要。1 PPI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PPl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使H+-K+-ATP酶失活,从而抑制其泌酸活性。临床上PPI主要应用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及与抗生素联用以根除Hp。
作者:王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的22例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我院共有22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6例,占72.7%;医师5例,占22.7%;保洁员1例,占4.6%。拔针后针头处置不当、穿刺、伤口接触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刘卫华;严剑;沈选彬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总结针对不同证型的痹症患者采取辩证施护措施的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痹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80例痹症患者的辨证施护,总体有效者74例(92.50%)。其中风湿热痹者26例中有效者24例(92.31%);行痹者18例中有效者17例(94.44%);痛痹者21例中有效者19例(90.48%),着痹者15例中有效者14例(93.33%)。结论根据不同证型对痹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施护措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分析奈达铂或卡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中晚期鼻咽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予以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B组予以卡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B组的82.1%(P<0.05);A组的重度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同期放化疗用于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卡铂。
作者:李冰;司勇锋;覃扬达;张政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针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它对骨组织有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以刺激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合成骨基质,修复骨折断端,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就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周东明;董乐乐;赵志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