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员胸大肌断裂诊断与反思

侯建强;姚霖;李春琦

关键词:胸大肌, 断裂, 诊断, 反思
摘要:目的:通过1例胸大肌断裂病例报道,反思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今后更好工作。结论胸大肌断裂虽很少发生,此部位的损伤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漏诊;通过体格检查选择有效的辅助检查尽早诊断,制定适合运动员运动需要的治疗与康复方案。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疾病误诊为心绞痛15例

    胆囊疾病主要是胆囊炎、胆囊结石,主要症状是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胆囊炎患者一般同时有胆囊结石,但有一些患者发病以下胸部不适为主,或出现下胸部不适合并后背部不适,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早期经扩冠后,患者病情好转,但病情反复发作,经胆囊切除术或药物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临床资料患者15例,为2000至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50~74岁(平均62.3)岁。其中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发病时间2h~20年不等。在15例中,8例既往有明确胆囊疾患,均有反复发作史,患者就诊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或心悸,且有5例伴后背部不适,呈阵发性。入院查体,墨菲征阳性2例,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王文臣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浅析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110例

    目的:了解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1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热疗和化疗对其治疗效果。通过SRI全身热疗系统,让晚期肿瘤患者处于(40±0.5)℃的环境中,全身热疗时间为90~120分钟,患者每3周进行1次全身热疗。结果治疗效果为,其中完全缓解为5例(4.5%),部分缓解为19例(17.3%),稳定为49例(44.5%),进展为37例(33.6%),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66.4%。绝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症状好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全身热疗对不同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作者:唐雯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5d留置时间,保障患儿安全,减轻住院压力。方法通过对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预见性风险评估、全程有效的健康宣教、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严格护理交接班,加强巡视,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留置时间、妥善固定,及时更换敷贴、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患儿行为管理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观察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时间观察组达5d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保障留置时间和患儿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欧秀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6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护理沟通,健康教育和细节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李周轩;林焕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妊娠终止和期待疗法。目前,期待疗法中主要就是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目前临床上,采用羊膜腔封闭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母婴感染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和发育迟缓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有害因素以及如何预防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有害因素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预防。方法总结多年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危险因素以及自身采取的预防方式进行论述分析。结果供应室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因素,经过积极有效的临床预防,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供应室的危险因素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士自身的安全。

    作者:葛秀萍;李友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52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对患儿病情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2例患儿通过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显效47例(90.4%),有效3例(5.8%),无效2例(3.8%)。心力衰竭平均纠正时间为(30.2±2.5)h,平均住院时间为(7.4±1.3)d。结论加强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德霞;张兰英;李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观察组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对照组,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60岁亚组、>60岁亚组以及Hp(+)亚组、Hp(-)亚组,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溃疡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0岁亚组及Hp(+)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腹胀、腹胀缓解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能够在>60岁及Hp(+)的患者中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成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尿常规分析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意义。方法通过仪器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手段、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标本的处理等进行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科学合理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液的分析质量。结论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尤为重要,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以便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戴宗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5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约为8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甚至部分患者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结论前列地尔与甲钴胺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红花针联合甲钴胺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包恩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罗伊适应模式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适宜的护理模式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罗依适应模式通过评估,收集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个方面的行为资料,确定不适应行为,找出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措施,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应对能力,扩大适应范围。结果运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31例患者均达到了预期的护理目标,即达到整体的健康适应水平。结论运用罗伊适应模式指导护理实践工作,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应对能力,终达到整体的健康适应水平。

    作者:赵子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心脏内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主要讨论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心脏内科护理中的主要应用,以及这种方式对护理时间和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在能力水平、资历以及技术职称方面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三组运用分层级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对比、回顾性的分析,对在实施前后满意度、直接的护理时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理质量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的管理模式之后,在护理质量的合格率上达到了100%,与实施之前的91.89%相比,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之后对患者的突发状况了解、以及用药状况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实施之前,所村子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的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以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实施之前要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就是将功能制护理、责任制的小组护理、分层级管理等护理的特点相结合,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可以得到全面的、高质量的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的质量,还使护患之间更加信任和理解,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

    作者:于临源;杨勇;李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社区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优质护理,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检查量表(ADL)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1.2%,参考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6.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优质的社区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康复,提高其吞咽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营养水平,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李梦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改善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改善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有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伴喘息的患儿,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糖浆,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评分的变化。结果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道症状进行对比,咳嗽、咳痰、哮鸣音等有显著的改善;两组在咳嗽、排痰的难易程度、减少哮鸣音的有效率和持续时间等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小儿支气管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毒副作用比较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卓庆翠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40例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840例患者中829例经扰动脉穿刺成功,1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高达98.69%,5例由于桡动脉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而改为经股动脉造影。并发症:5例出现前臂血肿,1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肤荨麻疹,患者一般住院1~3d,卧床2~4h。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安全有效,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安敬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的入路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4例及经鼻蝶显微切除治疗的观察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的肿瘤体积、肿瘤残留、激素下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减小程度和内分泌激素下降的比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具有较高的肿瘤切除率,术后患者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杨国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热毒宁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稳定性及与头孢类药物的配伍研究

    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于各种溶媒里的稳态情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其同头孢类抗生素配伍的注意事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和10%葡萄糖3种溶媒里的形态、酸度、吸光强度、紫外光谱和微粒的不同;观察头孢拉啶、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他啶3种头孢类抗生素同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在3种溶媒中形态无显著变化,微粒有增多,随着时间推移可降低。以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酸度和有效成分均无明显改变,以10%葡萄糖做溶媒pH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头孢类抗生素配伍有生成物。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有配伍禁忌,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应注意微粒的增多,同头孢类抗生素有配伍禁忌。

    作者:李国邦;唐祁平;杨全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和防控对策

    目的:分析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以及防控的对策。方法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40名采血护士,对于在采血操作环节中出现的被针刺伤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采血护士共计40名,受针尖刺伤人数为14人,职业暴露发生率35%。发生职业暴露后,采用相应的措施,没有人员受到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其他不适包括胃炎1人,头疼胸闷4人,妊娠妇女4人,流产1人,流产占妊娠的比例为25%。结论在流动采血车中,科学制定防护措施,按照执行操作规范,可以降低职业危害,保证采血的安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产时持续全程胎心监护效果,并提出护理体会。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入产房试产的低危孕妇4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对照组给予间歇式听诊,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剖宫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孕妇应当持续全程胎心监护。

    作者:项秀芳;黄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板蓝根抗炎活性部位抗炎作用的药理机制研究

    板蓝根是一种传统中草药,目前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复方板蓝根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作用较为突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不断受到关注,根据国内外目前对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基础,笔者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板蓝根抗炎的活性部位及板蓝根制剂抗炎症反应的机制。

    作者:文飞翔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