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辉

关键词:口腔颌面, 外科, 术后感染,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问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480例进行研究,整理所选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480例,有32例发生术后感染比例为6.7%;其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为56.2%,<10岁的儿童及超过60岁的老年人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0%、9.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概率越大。结论口腔颌面外科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较大,其中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气管切开及常规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9.1%,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器官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泽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巧囊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巧囊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依病情、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55)和开腹组(75)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60.5±5.2)mL明显少于开腹组(120.5±9.6)mL(P<0.01);术后排气时间(25.6±4.5)h明显早于开腹组(48.8±5.2)h(P<0.01);腹腔镜术后病率(9/55)显著低于开腹组(31/75)(P<0.0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0.5±9.2)min与开腹组(62.6±7.3)min无明显区别(P>0.05)腹腔镜组术后痛经缓解率(27/39)与开腹组(35/52)无显著差别(P>0.05);腹腔镜组术后妊娠率(5/22)与开腹组(7/25)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巧囊疗效与开腹相同,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优于开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巧囊的手术方式。

    作者:关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式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的5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A组和B组,其中临床护理的250例患者为A组,常规护理的250例患者为B组,对比A、B组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A组术后视力为(0.66±0.15),住院天数为(2.9±1.3),并发症发生率为1.9%, B组术后视力为(0.51±0.12),住院天数为(6.9±1.2),并发症发生率为9.2%,A组相比B组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组之间的对比差异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视力、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了护理人眼的职业素质,提高了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体会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是急腹症的代表性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60%由粘连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可以治愈。因此,对于肠梗阻,重要的是早期确诊和治疗。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因此,一旦确诊为肠梗阻,实施胃肠减压是针对肠梗阻所必要的急救处置措施。

    作者:高军;范立萍;刘洋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妊娠终止和期待疗法。目前,期待疗法中主要就是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目前临床上,采用羊膜腔封闭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母婴感染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和发育迟缓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介入封堵镜面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影像学浅析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右位心合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特殊解剖位置,故手术配合时应根据患者特殊解剖生理提供合适体位,精确定位,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一例,在X线透视下完成左室造影及介入封堵,并进行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对比。结果介入封堵后无分流,无残漏。结论右位心实属罕见病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更为少见,X线定位及测量在左心室造影及室间隔缺损判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特殊解剖结构,手术配合时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操作,采用室间隔切线位造影,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晓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尿常规分析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意义。方法通过仪器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手段、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标本的处理等进行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科学合理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液的分析质量。结论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尤为重要,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以便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戴宗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和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200例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的孕期保健;试验组:在对照组孕期保健的基础上,对孕妇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家庭健康教育等保健。结果经过保健之后,试验组孕期妇女所发生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期妇女进行孕期健康教育保健,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剖宫产概率,促进母婴的健康成长。

    作者:魏本贤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佳。

    作者:汤西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有严重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与年轻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特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高玉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卵巢移位及腹膜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卵巢移位及腹膜阴道延长术根治宫颈癌,观察卵巢移位和延长术对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近五年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移位以及阴道延长术;对照组仅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前1月其阴道长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阴道测量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卵巢移位和阴道延长术前与术后的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FSH水平低于术后,E2水平术前高于术后。结论宫颈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经手术治疗后,可长期生存。本文主要通过卵巢移位和阴道延长术对宫颈癌进行根治,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世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23例产妇进行胎儿心脏筛查,采用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胎儿心脏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结果检出18例胎儿心脏畸形,9例引产尸体解剖证实,7例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例失访。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的唯一方法,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可早期发现胎儿心脏畸形。

    作者:周璇奕;白建宁;郭莉;熊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强化培训对ICU护士医院感染知识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ICU护士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结果培训后质量评价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P<0.01)。质量评价的8项内容中,除洗手外,病房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无菌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监测、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VAP、CA-UTI、CRBSI)等7项内容在培训后明显改善。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预防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留住ICU的时间,使护理质量内涵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宋亚红;夏彦萍;薛新莉;刘荣;殷娅;卢珊;周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循证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拆线时间、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且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拆线时间、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应用有利于保证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LCP接骨板在胫骨中下1/3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胫骨LCP桥接内固定技术。行CT检查,不遗漏骨折远端隐形骨折线。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骨折一期愈合良好。结论 LCP对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治疗不加重原创伤,对局部血供破坏小,术中无需切开植骨,术后并发症极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微创、固定及骨折愈合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姜金顺;刘义同;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手术前后护理方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为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观察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胃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雷雷贝拉唑、铝碳酸镁两种药物的共同运用对于治疗临床治疗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需要治疗的临床45例胆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临床病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联合组3组,每组中有15例临床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患者。治疗组临床治疗组每天口服雷贝拉唑20mg,一般早饭后0.5~1h后服用;对照组每天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3次,0.1g/片,饭后1~2h;联合组链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服用,8个星期为1个临床治疗疗程,观察三组后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并注意观察内镜下的胆汁反流情况,做好实时记录。结果治疗组中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明显的缓解,患者的胆汁反流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率达到96.7%),临床中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临床对照组(P<0.5)。在临床上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雷雷贝拉唑、铝碳酸镁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临床上治疗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有较好的实际效果,临床患者的病症得到较快缓解。

    作者:陈淑珠;林秀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16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甲状腺性疾病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工具。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的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先对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的常规平扫,然后再进行灌注成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并对其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两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平均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均得P<0.05,即差异显著,故具有统计学意义。63例甲状腺疾病中诊断出58例,误诊5例,诊断率为92.06%。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灌注技术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检查,得到的图像可清楚地显示甲状腺组织局部血流的灌注变化,对于诊断甲状腺病变有重要的意义,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立波;徐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干燥综合征起病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及预后研究

    目的:对干燥综合征起病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以及相应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干燥综合征起病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5例和同期非干燥综合征起病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男女比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年龄、病程以及相应等临床表现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后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起病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年龄较晚,病情较轻,患者临床表现与非干燥综合征起病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孟庆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56例胎盘早剥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56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观察指标和分娩方式。结果①34例采取剖宫产,22例采取阴道分娩;经阴道分娩轻型早剥患者更多。②剖宫产患者胎盘早剥主要发生在未临产阶段,而阴道分娩患者胎盘早剥主要发生在第二产程。结论在判断胎盘早剥患者分娩方式时,应当对胎儿情况、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考虑周全,尽可能地保留子宫,使患者能够保有再次妊娠的条件。

    作者:丛树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