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王玉兰

关键词:白内障, 临床护理, 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式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的5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A组和B组,其中临床护理的250例患者为A组,常规护理的250例患者为B组,对比A、B组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A组术后视力为(0.66±0.15),住院天数为(2.9±1.3),并发症发生率为1.9%, B组术后视力为(0.51±0.12),住院天数为(6.9±1.2),并发症发生率为9.2%,A组相比B组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B组之间的对比差异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视力、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了护理人眼的职业素质,提高了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的入路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4例及经鼻蝶显微切除治疗的观察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的肿瘤体积、肿瘤残留、激素下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减小程度和内分泌激素下降的比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瘤具有较高的肿瘤切除率,术后患者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杨国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蓝色染料法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并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进行清扫,手术结束后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46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成功率为92.0%;46例患者检测出前哨淋巴结86个,平均每例检测出前哨淋巴结1.9个;本组2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呈阳性,阳性率40.0%;其中假阴性2例,假阴性率为8.7%,无一例假阳性;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的敏感性为91.3%。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采用蓝色染料法不仅经济实用,而且能够较为精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的转移状况。

    作者:张中华;林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提高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认知与治疗水平。方法选择同期8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根据发生孕周的不同分为早发型(孕周<32周)与晚发型(孕周≥32周),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在母婴结局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均显著差于晚发组。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引起的不良母婴结局多,应加强监测与治疗的同时,选择合理时机终止妊娠。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尿常规分析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意义。方法通过仪器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手段、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标本的处理等进行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科学合理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液的分析质量。结论尿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尤为重要,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以便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戴宗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6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护理沟通,健康教育和细节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李周轩;林焕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手术前后护理方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为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失眠特征及加味血府逐瘀汤的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失眠特征,研究加味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入选病例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伴失眠患者,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失眠状况进行调查,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中药组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CVH患者失眠特征和治疗前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失眠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夜间易醒、早醒、头昏、健忘、再入睡困难、反应迟钝等;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52.2%;中药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1.3%。中药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失眠特征以多梦、早醒、健忘等为主,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特征,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培训助产士专业化技能操作的体会

    目的:更有效地培训新上岗助产士的专业操作技能。方法通过选拔高职的助产士进行专职带教,在带教过程中总结培训方式方法。结果在专职带教过程中得到有效、快速的培训方式。结论对新上岗的助产士需要规范其培训流程和方法,以便其快速熟练掌握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产科各项技能操作的技巧。

    作者:陈晓敏;汪卫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的22例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我院共有22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6例,占72.7%;医师5例,占22.7%;保洁员1例,占4.6%。拔针后针头处置不当、穿刺、伤口接触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刘卫华;严剑;沈选彬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依立卢对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缩窄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依立卢的干预机制。方法将升主动脉缩窄术后20周心力衰竭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B组)和治疗组(C组),同时制备对照组(A组),4周后观察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B组与A组对比,LVDEP明显增高,而LVSP和±dp/dtmax明显减低;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mRNA表达明显上调,Rho GTPases 活性增高。C组与B组相比, LVDEP明显减低,LVSP和±dp/dtmax明显增高;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mRNA表达明显降低,Rho GTPases活性降低。结论治疗组(C组)心肌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提示Rho激酶抑制剂依立卢有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干预Rho激酶的表达和合成有关。

    作者:季迁;张曼;李敏;胡颖;姜殿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甲钴胺、西洛他唑,治疗组加用丹参酮IIA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脉络宁20mL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IIA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3例,给予参考组患者胃复安、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例数、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6例,占11.3%,参考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19例,占35.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消化道反应2例,参考组患者重度消化道反应8例,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消化道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化疗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及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急性子宫内翻2例抢救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分娩过程中突发出现子宫内翻的临床表现及抢救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子宫内翻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第三产程表现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对两例子宫内翻患者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积极抢救及经阴道手法复位成功。结论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子宫内翻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复位是治疗子宫内翻关键。

    作者:伍献芬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

    促进检验与临床的良性互动,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水平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也是当前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任务。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知识宣教,建立并健全工作考评制度等各种有效手段,来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以期能够有效地促进检验与临床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临床检验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实验证明,通过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确实可以有效的促进检验与临床的良性互动,提升临床的检验质量。

    作者:利小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观察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胃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雷雷贝拉唑、铝碳酸镁两种药物的共同运用对于治疗临床治疗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需要治疗的临床45例胆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临床病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联合组3组,每组中有15例临床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患者。治疗组临床治疗组每天口服雷贝拉唑20mg,一般早饭后0.5~1h后服用;对照组每天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3次,0.1g/片,饭后1~2h;联合组链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服用,8个星期为1个临床治疗疗程,观察三组后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并注意观察内镜下的胆汁反流情况,做好实时记录。结果治疗组中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明显的缓解,患者的胆汁反流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率达到96.7%),临床中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临床对照组(P<0.5)。在临床上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雷雷贝拉唑、铝碳酸镁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临床上治疗囊切除手术的后有胆汁反流胃炎有较好的实际效果,临床患者的病症得到较快缓解。

    作者:陈淑珠;林秀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鹿角胶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鹿角胶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酸水解是鹿角胶口服液制备工艺关键,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鹿角胶水解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佳水解工艺为:温度105℃,PH=2,时间120min条件下水,在此基础上拟定了鹿角胶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作者:苏双印;张东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中药黄芪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中药黄芪在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栓、糖尿病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疗效明显。结论中药黄芪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辐射及抗感染等作用,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作者:吴清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妊娠终止和期待疗法。目前,期待疗法中主要就是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目前临床上,采用羊膜腔封闭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母婴感染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和发育迟缓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中医疗法治疗老年RA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该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老年RA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0例,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西医疗法治疗继发骨质疏松症,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医治疗组显效11例,显效率32.4%;好转19例,占55.9%;无效4例,占11.8%;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显效3例,显效率15.0%;好转12例,占60.0%;无效5例,占25.0%;总有效15例,总有效率75.0%。中医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老年RA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在缓解RA并发症的同时有助于RA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图力?古尔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25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25例宫外孕患者行保守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宫外孕患者25例用MTX(甲氨蝶呤)肌内注射(7d 1个疗程)+米非司酮口服方法行保守治疗,检测血HCG值、盆腔包块大小和积液,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失败2例,成功率高达92%(23例)。结论用MTX肌内注射(7d 1个疗程)+米非司酮口服保守治疗宫外孕方法简单,效果好,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松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