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盐酸氨溴索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痰药,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不断研究,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本文从氨溴索药理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易春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板蓝根是一种传统中草药,目前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复方板蓝根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作用较为突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不断受到关注,根据国内外目前对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基础,笔者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板蓝根抗炎的活性部位及板蓝根制剂抗炎症反应的机制。
作者:文飞翔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麻醉界对中医药在麻醉与镇痛领域的应用,普遍认为这可能是中国麻醉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佳途径,也可能是唯一途径。近年来,一些麻醉界有识之士怀着对中医学的一腔热情,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从单一中医药制剂到方剂,从穴位刺激到针灸,并寻求统一的中医理论指导,取得了一定成绩,使我们在麻醉领域的中医药应用前景上看到了一丝曙光。回顾我们祖先在麻醉领域的贡献,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用智慧创造了过去,也用遗产来鞭策我们,使我们不得不在祖先的光环下思考我们中医麻醉学的现在和未来[1]。
作者:苏帆;姜建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蓝色染料法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并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进行清扫,手术结束后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46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成功率为92.0%;46例患者检测出前哨淋巴结86个,平均每例检测出前哨淋巴结1.9个;本组2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呈阳性,阳性率40.0%;其中假阴性2例,假阴性率为8.7%,无一例假阳性;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的敏感性为91.3%。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采用蓝色染料法不仅经济实用,而且能够较为精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axillary nodes)的转移状况。
作者:张中华;林莉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对10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的效果如何。方法选择100例慢性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是8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湿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很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瑞屏;郑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情况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20例孕妇临床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并行空腹血糖检测及进行糖筛查,随后对引产方式做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孕妇体质量增加与巨大婴儿、子线前期-子痫以及难产均有显著正相关(r=10.343,P<0.05)。结论肥胖会造成孕妇血糖明显增加,并增加子痫前期-子痫的风险,肥胖孕妇体质量增加在10.0~15.0之间,于妊娠结局来说,是较为适宜的。
作者:郭光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分为两组,单纯血透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总抗氧化物能力(T-AOC)等氧化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MDA、CRP、IL-6和TNF-α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T-AOC活性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能。
作者:杨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有严重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与年轻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特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高玉龙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内服,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明显,并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总体应用效果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病情,易于被患者接受,毒性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贾延昭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右位心合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特殊解剖位置,故手术配合时应根据患者特殊解剖生理提供合适体位,精确定位,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一例,在X线透视下完成左室造影及介入封堵,并进行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对比。结果介入封堵后无分流,无残漏。结论右位心实属罕见病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更为少见,X线定位及测量在左心室造影及室间隔缺损判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特殊解剖结构,手术配合时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操作,采用室间隔切线位造影,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晓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及重要性。方法从高血压的目标健康教育人群,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果随着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也明显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采取多样化、生动化的教育,才能够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从而规范其服药及生活习惯,促进群众的健康。
作者:王传德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为了提高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法律和护理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工作制度、树立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基层医院产科质量。
作者:罗月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甲钴胺、西洛他唑,治疗组加用丹参酮IIA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脉络宁20mL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IIA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出现诱导闭经现象对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末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例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手术后辅助化疗,对化疗后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月经状况、复发以及闭经情况。结果有6例(60.00%)患者出现闭经(CI A),其中2例(20.00%)恢复,4例未恢复。闭经的发生、恢复和患者的年龄有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会造成卵巢功能损害,致使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发生闭经;针对不同乳腺癌患者体征,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方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李晨曦 刊期: 2013年第30期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妊娠终止和期待疗法。目前,期待疗法中主要就是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目前临床上,采用羊膜腔封闭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母婴感染减少,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羊水过少而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和发育迟缓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和研究。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现代综合护理方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1例在我院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产前采用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产妇6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孕妇63例,设为对照组;分析出现产后出血患者例数、出血患者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组患者有2例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为(531.6±23.9)mL,患者住院时间为(11.2±1.9)d;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为(726.1±43.1)mL,患者住院时间为(5.5±1.6)d。结论综合护理方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出血发生率,在产后出血时能有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世言;迟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科研成果的转化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药剂学是药学领域中药物分子转化为临床制剂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药剂学专业研究生是药物制剂实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主体之一。文章就高校在培养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及思维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浅述。同时,以普通制剂冻干粉针剂为例,对其实验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致力于科研的高校药剂学专业研究生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福明;唐美利 刊期: 2013年第30期
胆囊疾病主要是胆囊炎、胆囊结石,主要症状是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胆囊炎患者一般同时有胆囊结石,但有一些患者发病以下胸部不适为主,或出现下胸部不适合并后背部不适,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早期经扩冠后,患者病情好转,但病情反复发作,经胆囊切除术或药物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临床资料患者15例,为2000至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50~74岁(平均62.3)岁。其中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发病时间2h~20年不等。在15例中,8例既往有明确胆囊疾患,均有反复发作史,患者就诊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或心悸,且有5例伴后背部不适,呈阵发性。入院查体,墨菲征阳性2例,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王文臣 刊期: 2013年第30期
方法分析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给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8例给予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Ⅱ号灌肠液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自如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观察组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对照组,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60岁亚组、>60岁亚组以及Hp(+)亚组、Hp(-)亚组,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溃疡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0岁亚组及Hp(+)亚组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腹胀、腹胀缓解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能够在>60岁及Hp(+)的患者中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成渝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