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定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0例胆囊癌CT影像资料。结果所有21例原发性胆囊癌病灶均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中显示,直接CT征象分为三型:结节型6例(28.6%),肿块型10例(47.6%),厚壁型5例(23.8%)。结节型表现为胆囊壁突向腔内软组织结节,直径多>1.0cm,基底部宽窄不一。肿块型表现为胆囊区肿块,形态不规则,胆囊被大部分或全部充填。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形态正常或增大,胆囊壁不规则非对称性增厚。胆囊癌常伴有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易发生胆囊周围肝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T能清楚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灶,并能评价浸润程度及转移范围,可为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吕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在室温下注射用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炎琥宁与氨基甙类几种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变化,观察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8h内配伍液pH值、吸收峰形及峰位无明显变化,但颜色、含量及吸收峰值有变化。结论炎琥宁与氨基甙类不宜混合配伍应用,需分开输注。
作者:苏坤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的常见的高血压病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在我国占所有脑卒中的15%~30%,30d内的病死率为30%~52%[1]。目前认为,高血压是一种全身疾病,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一旦发生HICH,其对脑组织的破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血肿本身直接的占位和压迫。第二血肿周围半暗带区的继发性损害,主要体现在半暗带内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所及其导致的损害,具体表现为血脑屏障的破坏、局部脑血流量下降及其导致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多效性前炎性细胞因子,在触发炎性反应引起的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破坏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目前的研究表明TNF-α与高血压及HICH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为了在更好地了解TNF-α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服务临床治疗,下面就TNF-α及其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吴建恒;蒋广元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35例我院肺炎症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肺尖至肺底连续扫描全肺,部分病例行感兴趣区薄层扫描,用肺窗与纵膈窗对病变进行观察,l0例作强化扫描,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35例患者共发现39个病灶,4例为双发,直径为2.2~5.0cm,平均(3.12±0.45)cm,7例位于肺门区,7例左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2例右肺下叶,4例右肺中叶,11例右肺上叶;CT表现6例患者为有胸膜粘连、增厚,其发生在近胸膜处;4例伪足征的表现;7例引流支气管影;13例肿块内有含气或小空洞支气管影;17例肿块密度均匀,10例肿块附近有晕圈样、小片状的表现;9例粗大毛刺征表现;6例患者有浅分叶征的表现,10例患者为肿块不规则形,25例患者为肿块圆形表现。结论肺炎性假瘤CT上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CT动态随访能够观能够察到病灶状况,使诊断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庄向荣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及氟尿嘧啶治疗过程中手足综合征(HFS)的发生情况和治疗反应。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2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23例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13例(28.9%)发生HFS,其中Ⅰ度7例(15.6%)、Ⅱ度3例(6.7%)、Ⅲ度2例(4.4%);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组、与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组分别有9例(40.9%)、3例(13.0%)、各组间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0.025);Ⅰ度HFS患者都维持卡培他滨剂量,Ⅱ度HFS患者中2例(66.7%)例需减量后完成化疗,Ⅱ度HFS患者中1例,Ⅲ度HFS患者中2例因患者不能耐受中止化疗。结论HFS是卡培他滨化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化疗过程种发生率较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高。发生前应给予预防,如发生后应及时处理HFS,避免皮肤损伤加重,必要时适当减低卡培他滨用量,以使患者能坚持完成预定的化疗周期。
作者:郭千弘;马建瓴;张炯;王秦西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儿科哮喘患儿85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哮喘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平喘、止咳化痰以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中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45例,无效1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50例,无效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4.1%。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理想,辅以精心的护理,临床中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清秀;糜均桃;陈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531例,其中401例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报警提示,130例无报警提示,同时对标本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RBC、WBC、PLT、HB、MCV镜检阳性率均较高,而报警提示标本中镜检阳性率为69.08%,无报警提示标本白细胞分类镜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符合性均较高(P>0.05),嗜碱性粒细胞符合性较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率,对细胞异常阳性结果检出具有较高的效果,适合临床检验推广应用。
作者:韩临凤 刊期: 2013年第31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左膝跪地伤后肿痛伴活动受限4h入院。入院查体:精神好,营养中等,左膝肿胀,左髌骨上囊丰满,皮下淤血膝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扪及髌骨分离槽,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左髌骨横形骨折,明显分离,积极术前准备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清除关节积血,髌骨复位、记忆合金髌骨爪固定术,术后复查膝关节X线提示:复位、固定良好。术后常规托马氏架抬高患肢,预防感染、镇痛、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术后因膝部疼痛,患肢一直平放,未曾抬离过托马氏架,术后第11天,患者进食下午饭后坐在病床上,家属将患肢抬离托马氏架后为其按摩,按了几次后患者突感恶心、胸闷、胸痛。疼痛部位在双侧乳突连线上缘;背心痛,不能平卧,呕出约500mL胃内容物,无血丝,均为进食的面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湿冷,双侧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听诊:双肺呼吸音弱,无啰音;心电监测提示:SpO2进行性下降,脉率120次/分,急诊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立即给予吸氧、扩容、溶栓、镇痛、镇静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恶化,于发作后7min左右呼吸、心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双瞳散大,静脉推注“可拉明、洛贝林、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双人交替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约40min后呼吸、心跳及大动脉搏动仍未恢复,意识无恢复,心电图显示水平线,进入临床死亡。死亡原因: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病情进展快,从发生到死亡仅7min,未来得及做相关检查,拟行尸检,但因患者家属拒绝而未能采取。
作者:肖志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注意感染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方法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宣传防感染的重要性,同时要积极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检测,反馈。结果医院的感染率有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在感染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做好护理工作。
作者:李毓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和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5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云开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组)和98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治疗前、治疗后HCY水平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前男性为(23.18±9.26)μmol/L,女性为(20.87±9.87)μmol/L。男性患者HCY水平高于女性患者,两者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男性为(21.84±9.67)μmol/L,女性为(20.11±10.16)μmol/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男性为(13.16±8.13)μmol/L,女性为(12.31±8.22)μmol/L。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9%,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抗精神病药物不能降低患者HCY水平。
作者:张云飞;马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择本院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80例, ASAⅠ或Ⅱ级,年龄54~72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和地佐辛+芬太尼组(Ⅱ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二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结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及镇静评分(Ram-say)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荣;杨红湘;施海珊;辛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针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组织氧耗及灌注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外科ICU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复苏后血乳酸(Lac)>4mmol/L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多巴酚丁胺针、左西孟旦针。所有患者均行持续有创动脉及中心静脉监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入组第6、12、24、48、72h行中心静脉血气分析。记录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记录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多个时间点CVP及MB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Lac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SCVO2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ICU住院天数和ICU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明显心律失常,试验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组织氧耗及灌注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湛元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6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患者发病4周后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周内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SC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SC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的第一时间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诚;李子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医院读者的阅读类型和阅读心理特征,提出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可以解决好服务和管理之间的矛盾,加深读者和馆员之间的了解,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并且总结了几点改进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
作者:唐纪元;王鹤凤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为寻求一种治疗消化道性溃疡的理想方法,特探讨对其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其分别进行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综合治疗,治疗后分析其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6.67%,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5),而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方式,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等甚微,故具有重要的临床上推广意义。
作者:许定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肝疾病超声诊断与表现。方法从肝疾病肝脓肿、肝囊肿及肝包囊虫病、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等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肝脏超声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结论超声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黄莉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颈椎练功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灸牵引协同颈椎练功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牵引加针灸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3个月后采用VA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治疗4周、3月的颈椎病治疗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4周、3月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结合颈椎练功疗法能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作者:赵晓;陈勇;李馥坚;余小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5例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手术相关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随访,随诊6~24个月。6个月内骨折均正常愈合,根据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膝关节轴线,关节稳定性及骨折复位综合评分,本组优(kiss评分85~100分)28例,良6例(kiss评分70~84分),可(kiss评分60~69分)1例,差(kiss评分60分以下)1例,优良率为94.74%(36/38)。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办法,应依据骨折情况和患者的临床体征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褚卫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析护理业务查房新模式对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我科自2010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业务查房新模式,护理业务查房新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教学查房、病例查房、管理查房为一体,联合医师围绕病例进行现场研讨,评估、总结,拓展。结果护理业务查房新模式实施后,护士综合素质水平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往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业务查房新模式有助于护理知识的传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增强护士责任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显着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