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恒;蒋广元
随着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的理念也逐步得到高端人群的认可,他们在进行健康体检时,需要更高更新的需求及服务,我们通过有计划的对高端体检护士进行多方面培训及管理,有针对性制定个性化体检服务项目,并逐步建立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给予高端客户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作者:庞军;赵燕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本研究采用体内染毒法对昆明种小鼠染毒,以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DBA对小鼠DNA的损伤效应,以评价其遗传毒性。通过精子畸形试验、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DBA对小鼠损伤效应,发现DBA对小鼠DNA具有较大损伤作用,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孙毅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颅内压增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监测,是观察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其监测方法分为有创伤性和无创性两种。本文就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国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0例胆囊癌CT影像资料。结果所有21例原发性胆囊癌病灶均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中显示,直接CT征象分为三型:结节型6例(28.6%),肿块型10例(47.6%),厚壁型5例(23.8%)。结节型表现为胆囊壁突向腔内软组织结节,直径多>1.0cm,基底部宽窄不一。肿块型表现为胆囊区肿块,形态不规则,胆囊被大部分或全部充填。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形态正常或增大,胆囊壁不规则非对称性增厚。胆囊癌常伴有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易发生胆囊周围肝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T能清楚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灶,并能评价浸润程度及转移范围,可为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吕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中医理论基础,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7例。治疗组从脾胃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三七冠心宁胶囊进行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59.74%),总有效率89.61%;对照组显效31例(40.26%),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刘井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婴幼儿结石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2010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采用MPCNL治疗24例3岁以下的肾结石患儿,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手术护理。结果24例患儿经合理的围手术期访视、精心的术中护理配合,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优质的术后监护对婴幼儿肾结石的MPCNL成功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罗苑;钟文;邱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肝内胆管癌是胆管恶性肿瘤,约15%~25%的肝癌是ICC。而ICC的病因学目前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导致ICC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有报道提示:约1/3的ICC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因而认为结石对肝内胆管黏膜慢性刺激是导致ICC的病因之一。我们报道1例此类肿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对该肿瘤诊断及预后的认识与经验。
作者:张春宏;李秋静;刘海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输尿管结石治疗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患者,甲组患者40例,采用冲击波体外碎石;乙组患者52例,采用经尿道内镜下进行取石;丙组患者58例,采用钬激光碎石(LL)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丙组患者的成功碎石率、术后一年复发率、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成功碎石率、术后一年复发率、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为发生因治疗和操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碎石率较高、1年复发率低、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较高,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较高;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成功碎石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生活和经济负担。
作者:马志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50例作为PD组,并根据H-Y分期分为早期组(PD1组)、中晚期组(PD2组)。选择同期一般资料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PD组的PDS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D-1组的PDSS得分显著高于PD2组,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PD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其中,中晚期PD患者相比于早期PD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夜尿、入睡困难等。
作者:朱晓莉;闵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肺结核抗结核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疾病的安全性与效果,确定肺结核抗结核组合药的治疗意义。方法以我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74例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抗结核组合药进行治疗。结果抗结核组合药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9%),不良反应患者2例。传统药物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8%),不良反应患者6例。结论使用肺结核抗结核组合药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成员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做好心理护理,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正确的置管并严格无菌操作。结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轻疼痛,预防感染。结论护士要加强责任心,要多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并加强临床护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到明确原理,操作熟练,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关艳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前,在进行疾病的防治时,使用药品进行防治,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对于医院及其重要。在医院药房的管理中,采用规范化管理,可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其为重要环节。在本文的研究中,与临床实践进行了结合,提出了规范制度管理,加强人员管理,增强药品管理,应采取信息化管理,并加以重视,同时,应树立良好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进而才能对药房加以促进,实施规范化建设,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在为临床提供药物时,可做到质量可靠,做到疗效确切、安全,并且做到使用方便,其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可促进其发展,进行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青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难治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难治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难治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痰菌培养阳性率75.0%,平均住院天数(为18.4±7.9)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痰菌培养阳性率40.6%,平均住院天数为24.6±8.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炎效果确切,安全。
作者:王周勇;麦天勇;魏萌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性胰腺炎治疗组)2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组)2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统计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较大,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
作者:李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一般治疗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生命体征和神经症状稳定后48h,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早期康复组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康复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能显著提高疗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的预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戚玉娟;殷乐;庄娜;卞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和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5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云开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喘可治注射液,观察两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无变化。两组的临床控制及无效例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燕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病因,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例PHC患者的完整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相关病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2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3.5∶1;年龄分布为24~88(58.10±11.42)岁,高发年龄阶段为50~60岁,发患者数占38%;②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以腹部不适、憋胀或腹痛为主;③PHC患者中75%有HBV感染史,63%合并肝硬化;④PHC患者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并且HBV感染主要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占36.5%(73/200);⑤HBV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62%(93/150),HBV-DNA载量多在105copies/mL以下。结论HCC患者多为男性,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大多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为主,且HBV-DNA载量多在105copies/mL以下。
作者:李青;史为涛;王勤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每天口服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另服氯吡格雷。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结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再闭塞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例数多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较高,经检验,除再闭塞发生例数外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方案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安全可靠,可推广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作者:金小彪;秦建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常用的降脂类药物,能够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其中研究和应用为广泛的就是辛伐他汀。尽管辛伐他汀能够带来显著的临床收益,但不正确的使用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他汀类药物经常会与其他药物合用,如果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够了解的话,也会给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增加风险。
作者:范捷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