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赵永福;许丹焰

关键词: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心肌病,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选取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由(164±17)次/分降至(81±12)次/分(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心胸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2年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通过控制心动过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相关参数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坚持长期治疗和随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干泳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头痛的中西医治疗用药

    头痛作为临床上的症状极为常见,从中西医对头痛的认识来浅谈头痛的治疗和用药。分析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头痛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张军;刘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的分析

    通过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压力的对策,从而减轻护士的压力,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滕凤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管理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与总结。方法以两个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一社区命名为观察组区,另一社区命名为对照组区。首先调查两社区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与用药管理的水平情况。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期限为半年,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的护理干预。半年后,再次对两社区的血压控制率与用药管理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采取护理干预之前,两社区患者的血压空置率与用药管理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5),经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社区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与血压控制率均得以明显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管理采取护理干预后,改善了患者用药管理的行为,血压也能够得到较好地控制。

    作者:董翠云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临床回顾分析

    肝内胆管癌是胆管恶性肿瘤,约15%~25%的肝癌是ICC。而ICC的病因学目前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导致ICC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有报道提示:约1/3的ICC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因而认为结石对肝内胆管黏膜慢性刺激是导致ICC的病因之一。我们报道1例此类肿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对该肿瘤诊断及预后的认识与经验。

    作者:张春宏;李秋静;刘海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6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患者发病4周后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周内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SC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SC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的第一时间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诚;李子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低剂量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

    目的:探讨孕产妇口服叶酸片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孕产妇290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有规律服用叶酸片的孕产妇2036例,另一组为无服用叶酸片的孕产妇872例。对其各自的子痫前期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2908例孕产妇中发生子痫前期90例(3.1%),其中2036例口服叶酸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期43例(2.1%),872例无口服叶酸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期47例(5.4%),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叶酸片的孕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无口服叶酸片的孕产妇发生率低,口服叶酸片对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余立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心理护理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6例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以及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H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H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庆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提高病案信息利用率

    目的:探讨提高病案信息利用率的措施,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前后病案信息的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并对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后病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与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质量是基础的医疗质量,通过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其信息利用率。

    作者:尹巧莲;尹巧琴;谢婉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阻生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阻生牙的正畸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及医学影像检查,对23例患者26个阻生牙应用早期阻断性治疗、正畸治疗、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手术拔除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6个阻生牙中,早期阻断性治疗3例,正畸治疗2例,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14例,拔除7例,其中23例治疗效果良好,3例需进一步修复治疗。结论阻生牙的治疗需要对患者全面检查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能取得患者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阳飞;周丹;徐宏志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药理学分析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其药理学。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4)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抗生素治疗,观察组(n=34)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喘息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差异显著(P<0.05),但血常规改善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③观察组患儿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够迅速平喘,且疗效明显、用药安全,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马维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影响高龄疗养员疗养安全的因素与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疗养员疗养安全的因素与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名高龄疗养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疗养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疗养安全的影响因素,接受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风险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疗养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高龄疗养员疗养护理的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高龄疗养员疗养安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针对其疗养安全的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患者疗养效果的改善。

    作者:孟庆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常用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4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其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42例患者中,用药有规律者为28.99%,用药不规律者为60.92%,未服用降压药物者为10.10%。不规则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大于规则用药;正确合理联合用降压药比单用降压药效果好且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有无并发症、有无症状、有无危险因素对用药情况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了解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正确合理联合使用减少其不良反的发生;总结其用药情况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会敏;郭秀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miR-145对HepG2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HepG2细胞中miR-145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肝癌诊治探索一条新方法。方法分别以siRNA-NC-FAM和shRNA-GFP为转染物,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效率,进行转染效率评价。结果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较好;各实验对照组相比,miR-145-5p模拟物转染组的miR-145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miR-145抑制HepG2细胞生长;转染后48h模拟物转染组过表达的miR-145可明显降低OCT4蛋白水平及干细胞标志物CD90mRNA的表达。结论以Lipofectamin2000为转染试剂,使用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优于低、高剂量,同时明显优于转染shRNA者;过表达miR-145可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miR-145可能通过下调OCT4基因表达抑制HepG2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的肝癌“保护性”miRNA。

    作者:何涛;李国庆;谢娟;陈宏辉;陈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8例病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使用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综合以上数据对其合理性作出分析。结果158例患者中有142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抗菌药使用率为89.87%,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为主,7大类30个品种,抗菌药物共使用3967例次,平均每例患者使用2.36种。结论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是在抗菌药的使用上还是应该注意提高用药合理性、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耐药性等的产生。

    作者:高庆森;于贻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多元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促进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及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药剂学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LBL教学法,可以应用其他的多元教学法,如PBL教学法、PLTL教学法、SBL教学法、GBL教学法等,主要目的在于深化药剂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综合性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时念秋;张秀荣;崔佰吉;张宏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宫高腹围法与B超(超声多参数)估计胎儿体质量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宫高腹围法与B超(超声多参数)在估计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妊娠足月孕妇的宫高腹围法(两种)与B超估计胎儿体质量比较那种方法准确性更高。结果宫高腹围法公式2估计胎儿体质量与B超估计胎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可为大多数临床产科医师所用。结论正确地估计胎儿体质量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提高分娩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哪种方式更为准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妊娠足月孕妇分娩前的宫高、腹围以及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等多个参数,对不同估计胎儿体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探讨更简便、准确的方法。

    作者:刘波;李云鹏;谭秀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5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及PEF水平较治疗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好,对于控制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秀传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200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病因,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例PHC患者的完整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相关病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2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3.5∶1;年龄分布为24~88(58.10±11.42)岁,高发年龄阶段为50~60岁,发患者数占38%;②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以腹部不适、憋胀或腹痛为主;③PHC患者中75%有HBV感染史,63%合并肝硬化;④PHC患者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并且HBV感染主要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占36.5%(73/200);⑤HBV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62%(93/150),HBV-DNA载量多在105copies/mL以下。结论HCC患者多为男性,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大多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为主,且HBV-DNA载量多在105copies/mL以下。

    作者:李青;史为涛;王勤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选取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由(164±17)次/分降至(81±12)次/分(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心胸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2年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通过控制心动过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相关参数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坚持长期治疗和随访。

    作者:赵永福;许丹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