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干预治疗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王淑枝

关键词: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中医药,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干预治疗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36例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溶于50mL无菌注射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成药血塞通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对本组患者治疗30d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11例,占61.11%,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15例,占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干预治疗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将肢体语音运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诊所近年来接诊的154例小儿患者,平均的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78例患者接受一般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外带有肢体语音沟通的治疗,统计治疗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未经肢体语言沟通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抵触情绪,相比而言实验组患儿在治疗中配合度较好,更易于接受治疗。结论在小儿护理的工作中,加强与患儿肢体语音沟通对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王宗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目的: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髁间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胫骨髁间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关节镜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使用空心钛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部分患者给予垫片;在术后早期制定并实行CPM训练计划。结果上述选取对象在经过骨折手术治疗和CPM训练后,骨折部位均在3个月内愈合,Lysholm评分平均为(97.6±2.3)分,31例骨折患者中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和轻度伸膝受限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例和3例。结论在关节镜下,采取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胫骨髁间脊骨折,治疗效果好,该术式操作简单、方便,安全,能准确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对尽快开展术后早期训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俞力微;汪益荣;蔡文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甘油果糖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滴定法与高效液相法的研究比较

    与高效液相法比较建立滴定法对甘油果糖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国家药品标准的高效液相色谱以及美国药典滴定分析法方法测定甘油果糖注射液中氯化钠的含量。改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注射液中的氯化钠,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良好、回收率高。

    作者:高婕;齐雷;曲荣广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精神科护理带教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带教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验总结和分析。结果转变带教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常规护理教学与护理查房及角色扮演相结合的带教模式,对提高学生临床专科护理水平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多种技巧的培养可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维敬;柴晓萍;周玉来;陈宏梅;严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浅谈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给药方法,门诊输液室每天静脉注射50余次,以儿童和妇女为主,临床发现患者都多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我们根据不同患者实施疾病护理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人、环境、健康、护理”的现代护理观念落实到门诊输液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王艳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89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及各类防治措施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中对于重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对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分娩时发生重度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住院情况、妊娠并发症、出血原因、止血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结合出血原因选择适合的药物及采取适宜的止血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病死率。其中治疗组显效53例(59.55%),总有效率91.01%;对照组显效38例(42.70%),总有效率70.7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缩宫素进行重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比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于雪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随着新医改步伐的加快和深入,加强对药品采购与使用监管,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已逐渐成为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将主要对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通过建立并完善新管理模式,推动医疗改革向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遏制在药品采购与使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促进卫生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李旺芝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儿童哮喘的生理和病例特征,对患儿采取生活照顾、用药监测及指导、心理安慰及鼓励、出院指导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发作次数得到控制,总治愈率为100%。结论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哮喘复发率,使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邱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半喉切除术后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半喉切除术后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入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间断注入湿化法组), B组100例为实验组(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组),然后观察湿化效果。结果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注入湿化法。结论气道湿化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主要的气道湿化仍然使用间断注入湿化法,拔管后塑料气管导管容易堵塞。采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文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某院2009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的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2009~2011年各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逐年增加,但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均占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55%以上,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类的DDDS排序一直居前三位。结论我院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和其他β-内酰胺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正在改观,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合理使用。

    作者:王亚峰;马全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大黄外敷神阙穴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肠病2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大黄外敷神阙穴加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外敷神阙穴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3例只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9.6%,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外敷神阙穴加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贵华;黄晓燕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483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重庆市永川计生集爱医院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的483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9例不孕症患者中,经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483例(966条输卵管),占70.10%。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输卵管畅通率达90.27%;术后随访10~27个月,有98例怀孕,妊娠率为20.29%,校正妊娠率为23.79%。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妊娠率满意,可以作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何燕;冯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超声设备数字扫描变换在OMAP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建立在双核架构OMAP平台设计方案的基础之上,就超声设备数字扫描变换在OMAP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说明。

    作者:刘灼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小儿肠套叠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辅助临床选择复位方法的价值。方法对32例小儿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临床复位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诊断32例小儿肠套叠,28例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成功(87%),4例手术复位成功(12%),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无血流显示等情况时应尽快手术复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诊断率高,无痛、无创、能测血流并可多切面进行连续地动态观察等特征,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杨丹丹;韩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药治疗180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风热型和阴虚型,前者用自拟方银翘散加减,后者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49例,好转31例。结论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钱可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15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1年报告的15例由注射用炎琥宁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为常见,过敏性休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以1~10岁的幼儿高。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注射用炎琥宁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毕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虚寒型膝骨关节炎患者11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应用温针灸治疗)56例,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54例,从关节疼痛评分与基本治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从关节疼痛评分角度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疼痛感更弱,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基本治愈率角度看,实验组为32.1%,对照组为7.4%,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充分说明温针灸是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严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更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且更受患者欢迎。

    作者:焦坤;乔宏;吴志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胃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的胃镜检查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胃镜检查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通过心电监护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的收缩压、心率及呼吸的改变情况。评定插管成功与失败。胃镜检查后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自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结果观察组在提交申请时、检查前15min、检查结束即刻的收缩压、心率、呼吸均低于同时刻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胃癌患者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提高插管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杨萍;方琴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应用于牙龈炎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碘甘油治疗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就诊的牙龈炎患者24例(患牙74颗)随机分为试验组12例(患牙38颗)和对照组12例(患牙36颗)。在牙周基础治疗和冲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碘甘油注入牙龈患处治疗,2组均用药1次,对一周后与1个月后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比发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龈炎效果比碘甘油持续而有效。

    作者:陈昀霞;赵金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