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0例疗效观察

苑来生

关键词:动脉瘤, 可脱性微弹簧圈, 栓塞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动脉瘤患者共50例,上述患者麻醉成功后,实施全身肝素化,在Seldinger穿刺技术进行股动脉插管,行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50例共有59枚动脉瘤,上述患者均成功实施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或者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栓塞后给予脑血管造影观察显示动脉瘤腔内填塞满意。50例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但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无术中出血患者,无脑梗死发生患者,无1例患者手术期间死亡。结论实施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或者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新聘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57名新聘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7名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稍好的是注射部位及方法38人(66.67%);其次是保存方法36人(63.16%)、治疗目的29人(50.88);掌握较差的是应用的适应证5人(8.77%)、不良反应12人(21.05)胰岛素的剂型13人(22.81%)、分类14人(24.56)。结论新聘护士对胰岛素及其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理想,影响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护理部应对新聘护士进行系统的专科知识培训。

    作者:夏志桃;龚光梅;孙绘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水平,以分析IMT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SAP及ACS患者各30名,对照组30名,SAP组和ACS组统称为冠心病组(CHD组),共60例。全部测CIMT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SAP组与ACS组这两组的IMT水平比较差异不大;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组间、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组间的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及监测冠心病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作者:魏红;杜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52例产后出血孕产妇进行综合护理,比较患者在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受损、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有48例患者治愈出院,疗效显著。结论给予孕产妇心理护理、急救护理、产后指导等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林小玲;李兰梅;黄碧冰;朱小祝;黄小英;全冬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调更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普及治疗面,探寻更简便、廉价、有效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治疗组一(按时服用):口服单次服用的药液总量200mL,于每日16时1次服用,连续服用14d、28d、42d复查并评价。治疗组二(非按时服用):口服单次服用的药液总量200mL,分2次于早晚各服100mL,连续服用14d、28d、42d复查并评价。对照组:空白组(即不配合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14d、28d、42d复查并评价。结果治疗组一的有效率为96.15%,治疗组二的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85%。3组各自比较差异都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时服用调更汤,对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燕华;陈雪梅;聂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甲硝唑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建立甲硝唑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修订版的新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了薄膜过滤法对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以上,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薄膜过滤法可消除甲硝唑栓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费夷敏;洪岩;魏宇梅;林梦感;杨国红;王曙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常压柱色谱与快速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洋铁酸模中蒽醌成分

    目的:比较常压柱色谱与快速制备色谱分离洋铁酸模蒽醌成分纯化程度。方法常压柱色谱柱采用硅胶(200~300目),流速15mL/min;快速制备色谱法柱采用FlashCS硅胶柱(柱规格40g),流速40mL/min。两方法均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检测波长254nm。结果洋铁酸模乙酸乙酯萃取物经两种色谱法分离后得到蒽醌类成分之大黄素,经超高效液相分析,纯度差异不大。常压柱色谱中,分离过程溶剂经洗脱再回收利用后消耗量大,耗时较长。与快速制备色谱相比,该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结论快速制备色谱法可准确、快速、高效分离洋铁酸模蒽醌成分,适合在工作量较大的分离纯化项目中应用;但快速制备分离色谱通常难以胜任对药物复杂体系如较多类物质的分离。

    作者:孙全乐;蔡广知;殷丹;贡济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5-氟尿嘧啶为对照,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HNE-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作用与HNE-1细胞72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HNE-1细胞的IC50是5-氟尿嘧啶的1/3;浓度为0.043μg/mL 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作用于HNE-1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6.31±0.17)%、(19.53±1.79)%。结论本实验研究显示,与5-氟尿嘧啶相比较,5-氟尿嘧啶核苷前药脂质体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具有很好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HNE-1细胞的凋亡率。

    作者:林力;邓碧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9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糖尿病组,将74名健康的老年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ALB、HDL-C、LDL-C、TG、Ch、GLU进行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的是免疫比浊分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采用的是直接酶法;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的是胆固醇氧化酶法;空腹血糖(GLU)的检测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TG)的检测采用的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ALB、LDL-C、TG、Cho、GLU、HbAlc的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的血清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增高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空腹时血糖也会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相关,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mALB以及HbAlc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作者:王丽英;吴永岳;陈小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经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4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阴道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查出卵巢黄体破裂79例,检出比例为75.9%。25例误诊,误诊率为24.1%。误诊原因:13例诊断为宫外孕,占比12.5%;11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占比10.5%,1例诊断为输卵管卵巢脓肿,占比0.9%。所有的患者腹部均有积液,且部分的患者可见沉积状颗粒样回声;大部分患者子宫大小和形状正常,子宫肌壁血流不丰富,少数患者内膜增厚,子宫变大。结论阴道超声对于卵巢黄体破裂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图像特征清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金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动态原理在病区急救药械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为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急救病区药械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探讨动态原理如何促进急救病区药械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对急救病区的药械进行动态管理,在实验前后分别抽查100次,比较分析实施动态原理管理之后的急救药品、机械的抽查合格度和使用满意度。结果在适应动态原理管理之后发现病区急救药械的管理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结论在急救病区药械管理中采用动态原理管理可以大大改善管理现状,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李磊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儿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30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为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儿的资料。结果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近年来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皮疹、淋巴结肿大、体质量下降为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mm3,特征型皮疹具有诊断意义,血培养、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伊曲康唑口服液疗效较好。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成为广州地区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皮疹,基本发生于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儿,可通过血、骨髓培养及皮肤活检确诊,治疗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安全、有效、可及性高。

    作者:钟活麟;陈谐捷;张坚生;李永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应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3岁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按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为实验组,穿刺前用两块约六寸长,一寸宽的小夹板放在踝关节的内后侧或外后侧用绷带固定踝关节,使足背静脉充分暴露、稳定,然后穿刺;双日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1用一块小夹板固定后穿刺。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3.16%大于对照组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两块小夹板固定踝关节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友红;李学凯;熊燕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

    目的:总结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采取介入治疗的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向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和完善的预防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武晓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即长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一般情况下如果可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再选择适用的治疗药物,不仅可有效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而且可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1]。其主要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钙拮抗剂、AT1受体拮抗剂类、抗凝药与抗血栓形成药、抗氧化剂和生长抑素类,还可采用祖国中医学治疗。

    作者:张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某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对太仓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状况及分布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至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1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112岁,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太仓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为47.3%,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的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9岁组Hp感染率高,40~49岁组及30~39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仓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朱建新;毛秋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分析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骨科178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对抗生素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7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9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5.2%、30.7%、2.8%,病原菌分布呈现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结论耐药菌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中占主导地位,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合理、科学应用抗生素。

    作者:高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留置双J管后相关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留置双J管后相关症状的效果。方法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 A组(坦洛新组):接受坦洛新(0.2mg 1次/d)治疗;B组(联合用药组):接受坦洛新(0.2mg 1次/d)和托特罗定(2mg 2次/d)治疗。106例患者随访4周,术前1d及术后4周拔双J管时填写IPSS评分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结果106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术后4周尿急症状评分分别为(3.3±0.9)分与(0.9±0.2)分;IPSS评分分别为(11.5±1.8)分与(8.9±1.3)分;OABSS评分分别为(8.3±1.8)分与(3.7±1.6)分;QOL评分分别为(39.7±13.2)分与(18.2±10.6)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能明显改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操志宏;方小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快速检测试验在HIV抗体筛检中的合理应用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血液筛检、人群监测和辅助疾病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检测试验(RT)、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CLIA)是筛检HIV抗体的主要检测方法[1],其中前两者在实际工作应用为广泛。ELISA法因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优点,在HIV抗体筛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T法因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条件限制和现场筛检HIV抗体工作之中,了解自愿咨询检测者和特殊人群甚或普通人群HIV抗体是否呈现阳性[2-5],以进一步通过确认实验判定机体是否感染HIV,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陈宏;任涛;杨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针刺、放血拔罐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拔罐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带状疱疹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病变局部围刺为主,辅以循经取穴,针刺夹脊穴、太冲、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联合中药治疗。对应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87%。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2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雅;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