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置入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分析

宋书会

关键词:PICC,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PICC置入机械性静脉炎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72例在我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均经肘部静脉进行置管,均引发静脉炎,针对上述症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的基础上,对72例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显效、有效的人数依次为56例和16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0%,终导管得以保留。结论对于PICC置入后引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延长PICC保留时间。这对减轻患者痛苦和提升治疗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实际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床边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脑功能监护仪对60例昏迷患儿进行床边脑电图监测(CEEG), Glasgow评分评估昏迷状况,分析CEEG/Glasgow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8例(46.7%)II级脑电图患儿全部预后良好转归;10例(16.7%)III级患儿预后良好转归2例,不良转归8例,无死亡;17例脑电图IV级患儿(28.3%)预后不良转归2例,死亡15例;5例(8.3%)脑电图V级患儿死亡5例。脑电图与预后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53,P<0.001;脑电图分级越高,Glasgow评分越低,并且Glasgow评分与预后相关,Spearman系数为0.84,P<0.001。结论连续床边脑电图检测可实时反映脑功能的状态,对昏迷患儿预后的评估有指导价值。

    作者:姚拥华;陈玲;白海涛;吴瑾准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某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的应用类别、用药种类、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分析其变化及走势。结果3年来阿托伐他汀钙的销售始终位列第一,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新品种的药物不断引进,瑞舒伐他汀、国产非诺贝特先后进入我院,且瑞舒伐他汀销量增长速度迅猛,大有取代阿托伐他汀之势。他汀类占据了调脂药物应用的主要部分。血脂康等调脂中成药越来越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销量也有所上升,而阿昔莫司则略有下降。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占据主导地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发展趋势。

    作者:廖巍;郭玉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急诊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急诊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评价效果,为急诊纠纷事件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搜集以往急诊科出现的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将急诊科2011年全年收治的118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收治的1200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针对案例的分析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都较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针对急诊科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有效的防范措施。

    作者:张红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危重患者血糖护理的研究进展

    危重医学科(简称ICU)收治的主要对象是各科室病情重,病情复杂多变,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患者。危重患者在身体经受比较大的创伤之后,身体内的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或者减少引起的身体上的一些变化,往往伴有应激性高血糖反应,导致血糖升高,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影响危重患者的预后。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高血糖对危重患者的影响,加强对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和护理,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作者:崔丽娟;马宝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目的:综述我国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研究。方法查阅文献,对药品供应链管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药品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药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充实与发展。结论通过对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药品供应链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曾智;杨悦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对于择期剖宫产术预防盆腹腔粘连作用。方法选择两次剖宫产都在我院妇产科且资料完整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对再次剖宫产时盆腹腔粘连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5例,占5%,以轻度粘连为主。对照组盆腹腔粘连为15例,占15%。其中轻度粘连为10例,重度粘连5例,观察组轻度、重度粘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有显著效果。

    作者:秦春娟;杨燕萍;陈雪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手术配合方法和体会。方法对8例采取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加强术前访视、和术中配合,观察手术配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及手术配合,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结论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中手术中的充分细致的手术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耿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内皮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损害肾脏,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或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是一层连续覆盖整个血管腔的扁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功能,在保持全身血管张力、降低内皮通透性、维持机体促凝血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及减少黏附分子表达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出现损伤,其合成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乱,引起功能障碍,可累及人体多个脏器,研究发现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改变、蛋白尿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是DN始动因素和病理生理基础[2]。

    作者:徐贵华;袁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决明子抗衰老系列实验Ⅰ:决明子体外抗氧化与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

    目的:在氧化应激假说的指导下,本文对决明子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测定,为探究决明子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溶媒,采用加热回流法制备决明子提取液。用DPPH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滴定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抑制胰脂肪酶能力,并比较。结果决明子不同溶媒提取液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一定生药浓度范围内,决明子无水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比75%乙醇溶液提取液、85%乙醇溶液提取液、水提取液强;但抑制胰脂肪酶能力以水提取物强,相当于阳性对照药奥利司他的水平。结论不同溶媒决明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为探究决明子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吴宿慧;马永洁;蒋娜;李寒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46例鼻咽癌放射性皮炎应用奥克喷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奥克喷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奥克喷外喷放疗野皮肤,观察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2,P<0.001)。结论奥克喷对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彩萍;李淑珍;张钦华;邓金笑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对预防护士针刺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全院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对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干预。方法2012年每季度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汇总全院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统计、分析、比较每季度发生的人群分布特点、发生的根本原因、发生的时间段,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全院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后,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全院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能有效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杨钊群;张良智;苏冰莲;谢月霞;刘容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医辩证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头痛的临床体会

    头痛中医归属“脑风”、“头风”等范畴,多与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犯清窍失养有关;现代医学指血管神经性头痛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所伴随的症状。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引起,表现为持续性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患者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患者如果情绪不好、睡眠不佳或思虑过度均能引起病情的发生发展,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笔者从2003~2013年3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寻求一条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十年间按照中医辩证运用头痛Ⅰ、Ⅱ、Ⅲ、Ⅳ号口服,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头痛60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君敖;赵晓琴;屈历涛;庞克光;朱少卿;魏富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医院改革药品采购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为医院通过改革传统药品采购模式降低药品供应运行成本提供参考。结合我院通过将药品采购模式实行统一配送降低药品供应运行成本的实践,探讨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如何通过对药品采购模式的改革,来降低医院药品供应的运行成本。只要运行得当,统一配送药品采购模式能有效降低医院药品供应的运行成本。

    作者:刘庆洪;田雪萍;季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无菌检查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取本品,加适量0.9%无菌氯化钠溶液溶解并制成约2mg/mL溶液,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分次冲洗(每膜不少于700mL),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作为细菌检查培养基,以含0.7%酵母浸粉的改良马丁培养基为真菌培养基,以白色念珠菌为阳性对照菌。结果试验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细菌均在48h生长良好,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均在72h生长良好。结论按以上无菌检查方法检查,本品的抑菌活性可以消除或忽略,方法可行。

    作者:陈国旗;孙德伟;易大为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2例,分成A、B组。A组50例,B组42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医治和辛伐他汀治疗。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较好,但瑞舒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沈洪贵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临床上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动脉血pH值、PaO2升高,HR降低,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血气分析和心率改善情况皆不如实验组乐观。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有更好的效果,所以BiPAP呼吸机治疗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海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状态冠心病患者护理的价值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72例伴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干预措施。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的SAS、SD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性下降;观察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伴抑郁焦虑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段姬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维生素B1在促进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维生素B1在促进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11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遵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组)55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维生素B1组)5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肠鸣音恢复率及排气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肠鸣音恢复率及排气率均高于对照组,而>48h的肠鸣音恢复率及排气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生素B1在促进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较佳,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曹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配合200例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术中配合要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乳化术的2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眼均未发生眼部并发症,术后第1天视力大于0.5有38眼(19%),术后1周视力>0.5有102眼(51%),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或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1.0者60眼(30%)。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优点,完善的手术护理和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眼的康复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徐烈英;游华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护理质控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护理质控小组的开展,对儿科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室开展护理质控小组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规范护士护理行为,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儿科护士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并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促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卢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