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41例临床分析

柳远春;张兴平;乔为;宋斌;史永松;徐庆丰;杨波;熊兴富

关键词:手法闭合复位,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 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讨手法闭合复位探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胫骨骨折患者41例,行手法闭合复位结合 MIPPO 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 Johner-Wruhs 关节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的手术指征、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47.2±10.1)min,术中出血量为(58.4±15.7)mL,骨折愈合时间为(4.3±1.2)个月。术后临床疗效:优25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7%。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3.1±0.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5.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 MIPPO 技术是胫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无纸化管理在病理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对信息的管理及实验室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均实现低碳的无纸化管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工作错误。病理分析在诊断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对病理资料的存档及打印均采用手工方法,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很难实现病理资源共享,对于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无纸化管理在病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充分实现病理资源的共享,推动病理学专业向着科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作者:余卫东;蔡育波;刘琼茹;方晓华;杨文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西南某地区HIV感染产妇孕产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原因浅析

    目的:探讨 HIV 感染孕产妇在孕产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因素,为提高 HIV 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及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南某地区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所有 HIV 感染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及《艾滋病毒感染者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登记卡》,对其是否应用抗 HIV 抗病毒药物进行核实,比较孕产期应用及未应用抗病毒药物孕产妇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提供干预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及确认 HIV 感染时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本研究中,提供干预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是否为流动人口及确认 HIV 感染时间可能是影响 HIV 感染孕产妇服药的因素,而孕产妇文化程度可能是确认 HIV 感染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V 感染产妇使用抗病毒药物情况不容乐观,HIV 抗体检测不及时或者不住院分娩是 HIV 感染孕产妇错过抗病毒规范用药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加强育龄妇女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方面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孔金旺;冉隆蓉;黄华敏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复方野菊感冒颗粒的清热止咳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野菊感冒颗粒的清热止咳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进行大鼠酵母发热试验和小鼠氨水致咳试验,观察大鼠的体温、咳嗽起始时间和咳嗽次数。结果复方野菊感冒颗粒可以显著抑制大鼠发热,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并减少咳嗽次数。结论复方野菊感冒颗粒具有明显的清热止咳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娟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3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结果胆囊切除术是引起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发现胆漏,肝、胆管损伤,胆总管断裂,肝外胆道狭窄,根据病情予以不同方法的治疗,经过1~4年的随访,总治疗有效率达93.3%。结论充分重视腹部手术,详细分析病情,提高外科手术技术水平,是防治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俊强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法,为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积累经验。方法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开展电话回访、个性化指导、定期知识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加强护士礼仪规范的培训、专业知识的培训、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护患联系、做好带教工作等多种方法和措施应对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结果强化了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是传授知识,满足患者健康需要的手段之一,在神经内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了护患关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了疗效。

    作者:甘晓锋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并根据其规律特点实施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月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涉及使用的药物种类、器官以及具体临床表现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门诊内科以及急诊内科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种以及超过3种的用药多,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为皮肤以及附件损害,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24h 内,转归效果良好。结论医院在对患者实施给药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并确保所使用的药物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严美善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2009-2012年度某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度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种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我院麻醉药品使用较平稳,各年度DDDs 居前几位的是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及芬太尼透皮贴剂。结论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尚有少部分非肿瘤科医师在用法用量上使用不规范,应加强对这部分医师的培训。

    作者:杨荣荣;袁如彩;王福贵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与正常临产孕妇的对照试验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引产成功率以及其与自然临产孕妇相比分娩结局有无差异。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实行计划分娩的89例宫颈 Bishop 评分<6分的足月妊娠初产妇,实行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配合静滴缩宫素或人工破膜引产的临床经过和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一时期随机抽取自然临产的89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放置双球囊导管能完成促宫颈成熟率89.89%,阴道分娩率79.78%,无围生期死亡,并发症少,与自然临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阴道分娩者的各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球囊导管在计划分娩中的作用是比较安全可靠,值得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苏贞文;刘晓瑛;姜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理盐水稀释液胎盘附着部位点状注射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理盐水稀释液在胎盘附着部位点状注射预防及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6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mL+生理盐水9mL 稀释后,在胎盘附着部位出血点处点状注射,每次注射1mL;对照组1: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mL 肌内注射;对照组2: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mL 宫体注射,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及子宫切除率等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产后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理盐水稀释液在胎盘附着部位局部点状注射系预防及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青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房颤的因证施护

    目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围绕房颤患者主症给予因证施护。方法根据房颤患者所表现出的常见症状采取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法及特色治疗护理。结果患者的常见症状明显改善,对中医护理技术方法能够接受,并对特色治疗护理能够部分掌握。结论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一定严密观察病情,正确判断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多做中医保健养生方面的宣教,使患者对疾病了解,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了解,更好的配合治疗。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浅谈某院临床药学的工作体会

    目的:交流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经验。方法介绍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经验。结果临床药师应认真做好临床药学的各项工作,主动深入临床,积极参与查房和会诊,配合医师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308例肾活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明确肾活检的临床价值,提高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肾活检病例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类型、尿检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表现为无症状尿检异常(AUA)、肾炎综合征(NiS)、肾病综合征(NS)、急性肾衰竭(ARF)、慢性肾衰竭(CRF)的比例分别是18.8%、25.2%、42.8%、7.2%、6.0%,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分别是3.4%、44.8%、25.9%、6.9%、19.0%,PGN 与 SGN 在表现为 AUA、NiS、NS、CRF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表现为ARF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GN 表现为单纯血尿、少量蛋白尿、中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的比例分别为5.6%、27.2%、29.2%、38.0%,而 SGN 分别是3.4%、20.7%、41.4%、34.5%,PGN 与 SGN 在血尿、蛋白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方面 PGN以 NS 常见,SGN 以 NiS 常见,尿检方面 PGN 中以大量蛋白尿常见,SGN 中以中量蛋白尿常见。

    作者:林克宣;刘冠贤;吴勇;黄成文;石咏军;李幼奇;钟伟强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浊度计法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溶液的澄清度

    目的:建立浊度计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溶液澄清度的方法。方法应用浊度计测定溶液澄清度,溶液澄清度与浊度计测定值呈良好的线性,R2=0.9902;测定结果重复性较好,RSD 为1.5%(n=6)。结果采用目视比浊法及浊度计法对三个生产企业3个规格共140批样品进行对比测定,二者结果一致。结论采用浊度计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溶液澄清度,方法简便、准确,可消除人为误差,方法可行。

    作者:陈国旗;刘杨;姜雯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高龄患者进行预防措施,及功能锻炼护理、肺部感染护理、泌尿系统感染护理等护理对策。结果本组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高龄患者,经过有效系统的预防以及护理后,延缓了病情,降低了病死率,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效果良好。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高龄患者进行合适的预防及护理工作,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结果证明,预防措施有效,护理对策可行。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5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头痛2例、口腔溃疡1例;对照组头痛3例。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春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鼻内镜下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附98例报道)

    目的:探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方法1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8例,对照组单纯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鼻息肉摘除术,实验组采用鼻内镜下复合手术(鼻内镜下鼻窦开放鼻息肉摘除并鼻中隔矫正和(或)双下甲射频消融骨折转位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82.65%,P<0.05。结论鼻内镜下复合手术对患者产生的伤害小,矫正了鼻腔的异常结构,恢复了正常生理功能,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的复发概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雄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Z350纳米复合树脂在前牙间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 Z350纳米复合树脂在前牙间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117例(158颗牙)前牙牙间隙不超过6mm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 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随访2年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17例前牙间隙患者经 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后,疗效为优92例,良17例,差8例,疗效优良率为93.2%。其中5例患者治疗后因咬硬物导致修复失败,3例患者因牙周疾病导致修复失败。结论采用 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间隙临床疗效好,符合外观美容的要求,患者可接受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尤静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复发及转移,但肿瘤多药耐药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化疗的疗效及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在接触某种化疗药物之后,对其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似的化疗药物也产生交叉抗药性的一种肿瘤治疗进程中出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已表现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潜力,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越发得到关注。本文将综述一下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广泛机制,并以胃癌为例进行较详细阐述,后提出一些中药抗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新思路。

    作者:汤庆丰;季青;周文超;邱艳艳;殷佩浩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41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手法闭合复位探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胫骨骨折患者41例,行手法闭合复位结合 MIPPO 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 Johner-Wruhs 关节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的手术指征、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47.2±10.1)min,术中出血量为(58.4±15.7)mL,骨折愈合时间为(4.3±1.2)个月。术后临床疗效:优25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7%。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3.1±0.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5.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 MIPPO 技术是胫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柳远春;张兴平;乔为;宋斌;史永松;徐庆丰;杨波;熊兴富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对照组进行静注丙种球蛋白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血浆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靠安全,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志辉;翁钦永;叶钦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