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蓝光毯治疗高胆红血素症的母婴床旁护理

麦肖华

关键词:蓝光毯, 新生儿高胆红血素症, 母婴床旁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母婴同室中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血素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科出生的共97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母婴同室的蓝光毯治疗。观察母婴同室中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结局,蓝光毯照射的不良反应,产后母乳喂养的实施情况,为人母的角色适应情况等。结果黄疸指数恢复正常91.75%,不良反应中皮疹占3.09%、大便次数增多占2.06%、烦躁不安占1.03%。母乳喂养实施占98.96%,母亲角色适应100%,对护士满意度98%。结论床边蓝光毯治疗护理对治疗新生儿高疸红血素症安全有效,利于母乳喂养,母亲角色转换及母婴身体康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手术室对护士的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层流手术室正逐步代替传统手术室,这就为我们手术室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认识,要培养自己“慎独”的精神,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边缘的科学发展,我们必须继续接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

    作者:黄金娣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临床护理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亦称热性惊厥,惊厥发生时体温在38℃以上,发作时间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之间,惊厥出现在发热后12h内,以暂时性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为主要表现(与体温不呈正比),伴有对称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或伴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两便失禁等表现[1]。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发作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因严重脑缺氧而损伤脑组织[2],进而影响智力发育或癫痫发作,若不及时采取止痉措施,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甚或死亡。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及时采取得当的急救和临床护理措施,对于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总结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体会如下。

    作者:卜淑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寻求较好的护理方式。方法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肺炎、压疮。抑郁焦虑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十分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不满意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轮盟;郭永波;邵忠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初探及效果

    静脉输液是导致护患纠纷多的重要环节。我院针对影响门诊输液患者护理安全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作者:苏偏;袁薇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规范、持之以恒的合理用药,是高血压病患者治病的重要环节,可降低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护理、治疗方法和选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我院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进行细致护理,分析探讨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37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7),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本科室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护理进行,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7%,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的19.4%,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针对腹股沟疝手术进行制定与实施,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住院期、大程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是提高本科室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丽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早期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76例重度窒息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患儿38例,B组患儿38例,两组均接受对症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于窒息复苏后2h开始应用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发现,B组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多巴胺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脏器损伤,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rAAV2/1-Acrp30对实验性糖尿病对大鼠肝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rAAV2/1-Acrp30对实验性糖尿病对大鼠肝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高糖喂养4周加上35mg/kg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组、脂联素治疗组、空病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血糖、饮水量、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APN显著下降(P<0.01);与糖尿病对照组及空病毒组相比,治疗组的饮水量、空腹血糖的情况是显著降低(P<0.05),体质量上升(P<0.05),血清TC、TG、LDL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肝脏形态学表明肝细胞结构清晰且完整,肝细胞脂肪变性与炎症细胞浸润呈减少的特点;肝脏APN的表达呈上升特点(P<0.01),肝脏NF-κBp65、IκBα与IL-1β明显降低(P<0.05)。结论 rAAV2/1-Acrp30能够降低血糖与血脂,较好的改善糖尿病大鼠肝脏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

    作者:王静;钟惠菊;周军;李琼;王适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游秀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医用直线加速器射频源的常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保证医院应用直线加速器的安全、无故障、高效率。方法通过多种检查措施,定期检查仪器的运行状况,保证其正常运行。结果通过定期维护,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得到保证。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类非常精密的仪器,经常使用会出现老化现象,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标准会加速老化过程。

    作者:刘天博;张晶;延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日1次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疗程为14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mL,脐周皮下注射,1次/12h,共7d;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常规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支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患者早期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以后逐渐表现出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的典型症状,早期颅脑CT无特异性表现,颅脑MRI可以确诊。结论外伤后小脑后下动脉区脑梗死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颅脑MRI检查可以确诊,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孙淑文;方晓梅;李玉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门诊药房患者用药咨询情况与几点建议

    了解我院门诊药房患者用药咨询情况以及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谈关于用药的几点建议,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与经济性,促进药师自身业务素质与水平的提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完善药房工作。

    作者:朴莲花;全华;俞善姬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血液灌流治疗4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血液灌流治疗4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护理措施。结果4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成功率100%。结论做好血液灌流的护理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海燕;张艳云;邹继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方法为2010年10月至12月120例在我院妇产科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的羊水过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采用静脉补液,对照组不采用静脉补液,检查患者羊水池深度和羊水指数。结果治疗组经过静脉补液的治疗后,在羊水池深度和羊水指数上和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时,传统静脉补液治疗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重新认识,在大多数的胎心监护正常病例中传统静脉补液是没有必要进行的。但在诊断羊水过少时很有必要进行动态的观察,不能只以1次检查结果就判定为临界性羊水过少,而给产妇进行剖宫产。

    作者:侯玉琼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表面抗体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22例分析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58例抗-HBs阳性者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筛查,对检测出HBV DNA的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生化、影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结果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部分患者有慢性肝病的特征,影像学检查13.64%有终末期肝病表现;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者达68.18%;HBV DNA大多(86.36%)在1×102~103IU/mL之间;对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的病例肝组织穿刺活检63%有炎症活动,有纤维化表现者达81.8%。结论隐匿性乙型肝炎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表面抗体(抗-HBs)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是终末期隐匿性肝脏疾病的原因之一。抗-HBs与HBV DNA同时存在是由HBV变异等多因素的结果,应引起关注。

    作者:孙和才;李淑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理性看待阿托品试验

    目的:探讨阿托品试验结果对麻醉工作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个术前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例,在围术期应用阿托品试验过程中,分析其结果对诊断的参考价值及对麻醉中急于处理的指导。结果病例处理过程发现,仅凭阿托品试验作为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是不够的、单一的,必须增加其它检验方法以明确诊断。结论阿托品试验对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不全面,有必要细化。增加检测手段,有利于明确窦性心动过缓的性质、程度,从而选择佳的处理方案,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事件。

    作者:李也牧;张亚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目的: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使临床诊断概率以及临床疗效得到提高。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86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对其临床疗效以及临床诊断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都治疗有效,没有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结论引起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对其疼痛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相关检查相结合进行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作者:徐苹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空腹血糖及其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及其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10例研究对象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5例,对照组仅检测FBG,观察组联合检测FBG和HbA1c,两组患者均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验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阳性率和准确率。结果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1.46%,准确率为84.09%;观察组的阳性率为23.90%,准确率为97.96%,统计分析表明,两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4.04, P<0.05)。观察组的检测方法更可靠。结论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早期发现具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

    作者:杨海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

    妇科腔镜手术的优点表现在无需开腹、少创伤少痛苦、术野清晰、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方面[1],无疑是女性患者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2],可用于宫外孕、子宫肌瘤、畸胎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但是,腹腔镜手术毕竟是一种手术,与普通开腹手术不同,其护理也有不同之处。为此,笔者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临床护理阐述如下,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