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误治体会

刘春云;庄林;王林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铜代谢异常引起的铜蓄积于多个器官的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少数几种可用药物控制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误治,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其家人情况作一总结.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 调查门诊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情况,并予分组治疗,了解其临床结局.方法 产科门诊产检孕产妇予筛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病68例.分两组:观察组30例;治疗组38例,予口服甲硝唑200mg,tid,7d,同时取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9.75%,早产、胎膜早破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P<0.05),新生几高胆红素血症亦显著高于治疗和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口服甲硝唑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已有较多文献报道.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骶管内注药配合中药阳离子导入加银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获较满意效果.

    作者:于天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59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农垦牡丹江分局地区15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特征,以利于更好的防治手足口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农垦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5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显示①该病5岁以下年龄发病率高,占77.99%.②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病例均出现口腔、手、足皮疹,其次为食欲不振、发热等.④轻型病例较多111例,占69.81%,重型病例主要并发心肌炎、脑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危重者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良效.结论 早发现,早隔离,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郭坤;刘宇环;杨清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析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应该被忽视.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可能有: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肾脏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

    作者:于会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整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的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措施和一般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整体化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经过整体化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积极有效的整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罗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临床处理分析

    目的 总结外伤性肝脾破裂的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5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治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49例,转上级医院1例,死亡1例.结论 基层医院应重视外伤性肝脾破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书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分娩中可吸收线用于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用于会阴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 采纳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结果 切口愈合率达99%.结论 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并皮内缝合皮肤不拆线是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作者:王春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结肠封闭式顺行灌洗Ⅰ期切除吻合57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行结肠封闭式顺行灌洗Ⅰ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1年至2010年间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住院患者57例,术中均实施结肠封闭式顺行灌洗,Ⅰ期肿瘤切除吻合率为100%.结果 57例术中行结肠封闭式顺行灌洗根治性切除Ⅰ期吻合,均I期愈合,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术中结肠封闭式顺行灌洗可作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I期切除吻合的理想方法.

    作者:彭艺;徐国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湘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ICM合并HF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26)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血小板P选择素及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1-1)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注物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注物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ICM合并HF患者的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黎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温通活血利水汤治疗肠粘连32例

    运用自拟温通活血利水汤治疗肠粘连32例.结果 治愈2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本方集温阳、理气,活血、利水于一体,攻补兼施,松解粘连,效果显著.

    作者:梁占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统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总结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作参考.方法 通过对铁岭市423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的特点,统计分析.结果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过敏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耳聋等,多数不良反应可治愈,对原患者疾病无影响,个别不良反应遣成较严重后果.结论 胃肠道反应多发;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静脉滴注时应注意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高度警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作者:隋玲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谈基层手术室易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对策

    目的 使手术室护士掌握手术室易发生的意外及对策,达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的.方法 对从事基层手术室护理工作12年来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基层手术室常见的意外有:患者意外;麻醉意外;手术医师操作意外;手术室护士操作意外;职业暴露;仪器、设备意外;水、电、火等意外.对策:建立应对意外的紧急联络网;健全各种意外应急制度及程序,完善各种不良事件及意外的登记;患者意外的对策;麻醉意外的对策;手术医师操作意外的对策;手术室护士操作意外的对篆;职业暴露的对策;仪器设备意外的对策;水、电、火等意外的对策.结论 基层手术室工作节奏快、人员密集、急诊手术多、设备差、人员配备不合理、各个支持部门配合差等,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基层手术室护士熟悉并掌握各种容易发生的意外及对策,对发生的各种意外进行恰当的处置、补救,大限度的减小意外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伤害,起到保障患者安全及职业者安全作用.

    作者:徐建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扁桃体摘除术后继发性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体会

    探讨扁桃体摘除术后继发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体会,报道唐河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自1993至2005年共收治3例应激性溃疡的患者的治疗体会,及时观察处理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并发症的重要性,避免给患者造成误诊误治.

    作者:常建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某院门诊电子处方的错误种类及改进建议

    目的 抽查2010年10、11月份门诊电子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不规范及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减少或杜绝类似错误发生.结果 共抽查处方28942张,合格处方25469张,不合格处方有3473张,处方合格率为88%.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诊断与用药不符、用药适宜性等.

    作者:周燕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心理护理

    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的电子治疗仪器.应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以模拟心脏的冲动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起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心脏起搏器的结构更加精密,功能日益完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从而使心脏起搏技术在心脏病学中占有独特的治疗地位.

    作者:赵桂琴;李秀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干预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实施健康教育对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广州市萝岗区九佛医院门诊高脂血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由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实施健康教育对高脂血症患者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作者:胡爱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综述

    医学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人体生老病死的机制,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规律,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以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它是综合的学科,必须吸收或利用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使之不断提高和发展.而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各项成果、课题当然与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

    作者:魏红娟;任尚申;于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静脉留置针在急救,小儿治疗上保留和操作技术.结果 为每一位患者在输液中减轻了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结论 在医疗用品不断更新的年代,静脉留置针做为安全的穿刺工具,临床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有良好的优越性,柔软不易损伤血管,提高疗效,减少穿刺带来痛苦,从留置针开始启用至今,在临床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为长期输液穿刺减轻痛苦,也为急救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作者:朱海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谈如何加强口腔医师与口腔技师的沟通

    随着口腔科修复手段的改进和新型修复材料的出现,口腔医师和技师的合作日趋密切.与之相应的,口腔医师和技师地沟通也应该得到加强和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口腔医师和技师却由于沟通不畅,导致修复体制作失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口腔医师和技师的沟通.

    作者:彭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抗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感颗柱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观察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抗感颗柱及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照组20例予利巴韦林气雾剂,其他基础对症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92.5%,二者皆明显优于对照组(45%、75%),均P<0.01.结论 抗感颗枉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胡红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