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刘莉莉

关键词:胃癌, 围术期,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加强手术配合,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 对32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行临床整体护理.结果 32例患者的切口都1期愈合,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对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交叉配血试验中纤维蛋白原的干扰原因分析和去除方法的探讨

    目的 分析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存在纤维蛋白原干扰的原因,寻找去除的方法.方法 采用细玻璃棒碾压、交叉配血标本恒温孵育等方法,将交叉配血过程中疑似存在纤维蛋白原干扰结果判断的情况进行处理.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基本可以去除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的干扰.结论 应避免使用血浆或部分抗凝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应尽可能采用血清.如存在纤维蛋白原的干扰,可采用上述方法去除.

    作者:王晶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般为不可逆病变,病程长远数年,给患者精神和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通过针对性护理,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田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中医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8名糖尿病足患者,分为采用中西医治疗的实验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85.29%,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晨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初次反应性标本的复检问题

    <献血法>实施以来,本血站采集的血液均来自无偿献血者,<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对初次反应性标本需要进一步复检,目的是减少血液浪费,使献血者的利益得到保护.血液初次检测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初次反应性标本复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去除操作和标本因素的影响,如孔间相互污染、洗板不彻底、标本分离不完全,标本溶血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李燕红;王敏;李志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华容县中医院外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前焦虑、术后排气、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前焦虑发生率、严重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之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形象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雪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对妇科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四川省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196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成功194例,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术后经及时治疗.均痊愈.术后住院2~9d,平均住院4.4d,切口愈合达1级.结论 重视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手术的顺利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成本.

    作者:赵剑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部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对肺部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对肺部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13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中一次活检成功128例,成功率92.8%,113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为81.9%.②113例阳性结果中肺部恶性肿瘤93例,占82.3%;炎性假瘤4例,占3.5%;肺结核8例,占7.1%.其中93例恶性肿瘤病理分型为鳞癌28例,腺癌47例,小细胞分化癌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低分化癌8例,转移肿瘤3例.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出现并发症26例(18.8%),为少量气胸4例(2.9%),术中及术后咯血10例(7.2%),术后胸痛12例(8.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准确率较高,操作简单易行,是较为理想的定位方法,对肺部占位病变的临床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盛景春;付跃波;王立非;金红华;龚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原则

    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2009年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随着人口的高龄化,老年病已成为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自然比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使用更多的药物.但随着老年人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降低,老年人的生理储备能力减弱,且与年龄相关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变化,老年人比年轻人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更为敏感.因此,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掌握正确的临床用药原则,对于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尚秀芝;刘振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例

    维生素K1是临床上常用的解除痉挛[支气管,腹部痉挛]的药物,不良反应少见,尤其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更是少见.在临床上曾遇到2例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报道如下,已引起同行的注意.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湿润烫伤膏配合糜褥子预防压疮的护理

    目的 观察湿润烫伤膏配合糜褥子早期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患者住院后及早给予湿润烫伤膏涂擦皮肤受压部位,配合糜褥子等保护性措施.结果 67例压疮高危患者无1例发生压疮.结论 湿润烫伤膏配合糜褥子对预防压疮高危患者效果显著,早期护理干预是关键.

    作者:艾英雪;程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磁共振对结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目的 评价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14例)、结肠息肉(4例),所有病例检查前一晚禁食,做肠道准备,检查前应用低张药物,2000mL生理盐水灌肠;行MR肠道水成像(MRC)及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同时行快速梯度回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SPAIR)、梯度回波同相位(IP)、反相位(OP)成像、静脉注射钆剂增强扫描.结果 MRC便于发现腔内病灶;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利于观察肿瘤整体形状及瘤体水分子弥散受限程度、及腹腔淋巴结;脂肪抑制及正、反相位成像利于观察肿块细节、肠腔狭窄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便于肿瘤分期;增强扫描可观察肿瘤对肠管周围结构的侵犯、肿瘤血供情况,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论 肠道水成像、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及常规扫描结合对结肠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作者:郑玉巨;贾学军;陈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李莹教授治疗肾性贫血经验总结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文结合李莹教授的治疗经验,深入研究了导致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此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新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照组(3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0.00%,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569,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疗效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段毅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简论P波的消失

    心电图中的P波可以直接反映左右心房的心电活动,又可以间接反映心房的形态改变.窦房结发放的激动先引起心房除极,心电图上先出现的就是P波,在心房激动消失或几乎消失时,或P波被QRS-T波掩盖时心电图上可看不到P波.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心房内依然完成了完整的除极活动而产生了典型的P波,但是该P波又可能与其前发生的各种波形的位置发生重叠,所以经常可以见到某些P波被其前的QRS波及其ST段或T波掩盖.此时从表面上可以见到P波的消失,若由于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等原因使心房内没有任何心电活动,就不会引起有效的心房除极,此时也会造成P波的消失.据相关资料[1-4],将可能引起P波消失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卓;吕玉丹;陈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院前急救工作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影响.方法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应用MEWS系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比其应用前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至回到医院所耗费的急救时间、患方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的变化.结果 急救人页到达现场至回到医院所耗费的急救时间方面,应用前为(14.8±3.3)min,应用后为(14.6士3.5)min,二者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方面由应用前的92.3%明显提高至应用后的99.9%;抢救成功率方面,由应用前的86.7%提高至应用后的97.8%,二者间相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 院前急救中应用MEWS系统进行病情评估不仅不会额外增加急救的时间,而且能客观、准确的评估病情,还能提高院前急救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承辉;阮海林;陈维芊;陆仁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影响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原因等,分析影响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32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患者内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手术操作过程中,影响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外在因素,月确定影响血肿抽吸引流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术后疗效Ⅰ41例;Ⅱ139例;Ⅲ78;Ⅳ43例;Ⅴ16例;死亡9例.治愈好转例数为301例,占92.33%.内在因素分析,当α=0.05时,影响血肿抽吸引流成功率的内在因素有3个独立因素,依次为出血时间、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外在因素主要为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CT成像的清晰度和质量、进针的深度、血肿抽吸量、术中和术后的血压控制均对血肿抽吸引流成功率有影响.结论 结合影响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抽吸引流术成功的关键就是注意患者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就能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袁常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意义.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临床医学也日新月异,解剖教学显得越发重要.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解剖学是实践科学,因此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意义.几年来,我们在探索解剖实验课教学佳模式上,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马永贵;宋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正常成年人海马结构的不对称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海马结构是否存在不对称性.方法 选取65例18~60岁健康成年人,行磁共振扫描,选取显示海马全貌标准矢状面及显示海马头中部斜冠状面,分别测量双侧海马结构面积.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面及矢状面右侧海马结构面积均大于左侧,冠状面差异较矢状面明显,各组冠状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成年人海马结构存在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冠状面,即右侧较左侧粗大.

    作者:徐海滨;徐志鹏;左云海;刘丰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双管式输液器抢救有机磷中毒随时调整所需阿托品的血药浓度

    借助于双管式一次性输液器(专利号:ZL200420012642.5)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所需阿托品的血药浓度,成功抢救患者1例,双管式一次性输液器具有实用、调节灵活方便的优势,还可减少污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佩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临床带教中加强晨晚间护理教学的体会

    目的 纠正护生轻基础护理的观念.方法 改进护理带教方法,加强晨晚间护理带教工作.结果 护生时基础护理的认识提高,临床带教满意率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 在临床带教中加强晨晚间护理教学,不但纠正了护生对护理工作的错误认识,提高临床带教满意率,同时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李燕;陈显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