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对肝癌SMMC7721细胞体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王燕;汪睿

关键词:肝癌细胞, 缺氧, 黏附, 迁移, 缺氧诱导因子-1
摘要:目的 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黏附、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氧化钴诱导SMMC7721细胞缺氧,通过细胞黏附试验、transwell小室方法观察缺氧对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缺氧前后缺氧诱导因子la (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黏附试验显示缺氧后细胞黏附力增强(P < 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缺氧后细胞迁移能力较常氧时明显增加(P < 0.0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缺氧24h HIF-la,VEGF,MMP:蛋白表达均较常氧时增加(P < 0.05).结论 氧化钴诱导缺氧后,SMMC7721细胞黏附、迁移能力增强;HIF-la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MMP2的蛋白表达增加参与了这一生物学行为变化.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利用皮瓣内指神经背侧支与指神经端端或端侧吻合重建感觉,以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为供血的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应用指劝脉背侧支皮支血管健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指的中末节软组织缺损38例42指,将皮瓣内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指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重建皮瓣的感觉,皮瓣成活后即进行感觉康复锻炼.随访6个月-1年,按照感觉检查分级标准把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分成S0-S47级,并按感觉恢复范围分为R< 25% ; R,25%-50%;R350%-75%;R475%-100%,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感觉恢复情况:S1+31指;S3 11指;S2+及以下无.皮瓣感觉恢复范围:R423指 R3 19指.手指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7mm,平均6.5mm,结论重建感觉指动脉背侧皮支血管链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皮瓣的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作者:曹松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有效预防护患纠纷

    1 护患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1 患者的呼唤(需求)护患沟通交流是护理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患者到医院是来寻求帮助的,而护士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全方位帮助的人.研究表明:7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一次,86%患者选择护患沟通交流内容与疾病有关.

    作者:何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特点.方法 89例乳腺小叶上皮内病变标本(低级别LIN 27例,中级别LIN 38例,高级别LIN 2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以正常乳腺组织(22例)和乳腺癌组织(68例)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同时用CD31作为抗体检测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基质的血管密度.结果 在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过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增高,病变级别越高,MMP-9的表达指数越高,中级别和高级别病变MMP-9的表达指数接近浸润性癌.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指数与基质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 在癌前病变的中级别和高级别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指数与微血管密度增高,已经为乳腺癌的发生准备了条件,有可能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小叶癌,MMP-9和基质中的微血管一样,有可能作为治疗和预防的靶点.

    作者:李建华;胡晓宁;杨杨;孔祥楠;曹铭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血液留样标本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质量是血站血液检测工作的基础,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ELISA试验易受标本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提高血液检测结果 ,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笔者根据工作体会,对正确、规范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进行探讨.

    作者:关菌;何秋荣;刘丽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时期牧区州、县鼠疫防治工作策略探讨

    青海鼠疫是以喜马拉雅早獭为主要宿主的甲型传染病.人们通过剥食染疫的早獭等野生动物、动物体蚤叮咬、家犬刁食病死动物发病后再接触传染给主人等方式传播到人间.因牧区草原地域辽阔,虽然防疫部门每年从事鼠疫监测工作,但动物间鼠疫疫情很难做到准确预测预报.因鼠疫是烈性传染病,是一项长期性的防治工作,不可麻痹松懈.

    作者:李秀兰;李家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诊叫号系统在超声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诊叫号系统在超声分诊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电子叫号系统合理的分诊叫号同进时行健康宣教.结果 分诊叫号系统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就诊流程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诊叫号系统在超声分诊中的应用使医院医疗秩序规范化,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增长了患者的健康常识,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李君;夏丽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癌的综合治疗进展

    进辰期胃癌单纯手术预后欠佳,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分期、一般状态选择术前、术中、术后辅助治疗或配以靶向治疗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金京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病理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改革

    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保证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才能圆满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多年来,多数医院病理科带教的基本模式为:以病理教学切片观察为主,同时安排大体标本的观察,有时以病理学录像片、放映幻灯片进行辅导,如时间允许,也可增加病例讨论等.目前,随着显微网络互动实验室的建立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为指导病理切片观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实验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作者:张鸿雁;王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甲地孕酮对晚期癌症厌食-恶病质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地孕酮(MA)对晚期癌症厌食-恶病质患者疗效.方法 将岳阳市第一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住院晚期癌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MA加支持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支持治疗)40例,观察两组食欲、体质量,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食欲改善35例(87.5%)、体质量增加28例(70%),KPS评分增加30例(75%),对照组食欲改善12例(30%)、体质量增加6例(15%)、KPS评分增加5例(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A能显著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厌食症状及恶病质,并能通过改善体质从而获得进一步抗肿瘤治疗的机会.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湛达河;胡建兵;达世俭;翁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临床路径管理是公立医院改革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临床路径管理是改革医疗服务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中直接针对医疗活动和医疗服务的改革,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举措.

    作者:伍伟锋;赵劲民;唐卫中;吴易;石昌荆;张立民;曾自三;刘祖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就诊患者分为对照组(病耳80例)和治疗组(病耳9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病耳63 (70.0%)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病耳36 (45.0%)例,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毛爱军;王雪玲;李公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前列腺汽化电切的术中、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所收治的通过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术中、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手术操作早期出现4例发生术中出血过多,导致手术视野不清晰,从而转为开放式手术.11例在48h后,出现了膀胱痉挛现象导致出血量增大,行电切镜止血.出现5例在顺利出院第5天发生排便出血现象,另出现1例患者在顺利出院第8天因工作劳累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大,此6例患者均通过电切镜止血.有17例在出院后的2-10d后发生血尿现象,将三腔尿管气囊置入膀胱腔内进行压迫止血.结论 通过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中、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多在早期,一些容易造成出血的内科疾病,如高血压与糖尿病,在手术前必须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并及时处理.如此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的前提.

    作者:董超雄;李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基层医院如何留住护理人才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留住护理人才.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所进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进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采取岗前培训、三基训练、法制教育、定期与不定期考试考查相结合.均参加医院年终统一考试,85分合格.结果 实验组中职业满意率为77%,高于对照组的27%,流失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45%,成绩合格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4%,结论对基层医院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三基训练,法制教育,有益于基层医院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何天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上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2008年至2010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RE的患者152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结果 老年组RE内镜检出率(3.48%)明显高于非老年RE (2.01%),典型症状反酸、烧灼感的发生率老年组RE组显著低于非老年RE组,而非典型症状上腹不适、咳嗽、支气管炎均高于非老年RE组.结论 高龄老年RE具有内镜检出率高,食管炎症程度重,典型症状发生率低,非典型症状发生率高等特点.

    作者:王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丰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丰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从而督促医疗机构提高消毒质量.方法 对丰县医疗机构2008年至2010年检测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0年对丰县各级医疗机构共采样检测3972件,合格3524件,平均合格率为88.72%;其中2010检测合格率(92.33%)明显高于2008年(86.94%)和2009年(87.0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检测合格率以县级高为95.12%,个体诊所低为84.85%;不同检测项目中以无菌医疗用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高为100%,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低为77.71.结论 丰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还有待巩固和提高,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

    作者:路颖;袁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持续治疗与间断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老年人ISH 49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持续治疗组,B组为间断治疗组.结果 经过3-15年治疗后,随访对比观察两个治疗组,A组平均收缩压(134±10.3) mmHg,舒张压(67±7.6) mmHg,脉压(63±11.6) mmHg,B组平均收缩压(179±12.9) mmHg,舒张压(53±7.2) mmHg,脉压(98±13.4) mmHg,两组统计学分析t (u)>1.96,P<0.05,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A组与B组用药后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发病率经统计学分析t (u)>1.96,P < 0.05,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人ISH间断治疗组脉压值、靶器官损害、心脑血管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持续治疗组.

    作者:张春华;刘彦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胫骨平台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骨折或者塌陷,挤压或者撞击均可成因,在医学理论上属于胫骨近端关节骨折,可引起膝关节严重活动障碍.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有环状组合固定器联用、内外固定合用、螺钉接骨板固定、关节镜辅助等,其受限方向是伤口切开度、复位手段、固定方法三个方面,近年来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越来越明显,以其明显的优势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法,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如下.

    作者:覃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INS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鸡西市人民医院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有效的系统化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密切观察、积极抢救和精心有效护理,能及时发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做出抢救措施,达到佳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痊愈,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志者生存质量.

    作者:姜桂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强化难免压疮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难免压疮的管理方法,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为保证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1例难免压疮的患者采用评估-申报-会诊-采取措施-再评估的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结果 申报难免压疮的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 强化难免压疮的管理,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避免患者发生压疮的安全保证.

    作者:张晓秋;杨清玲;王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原牧区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体会

    高原牧区毋婴同室,按需哺乳,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同时也给产科医师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毋婴同室后新生儿一出生就和母亲在一起,此时,身体各系统功能尚不健全,生活能力相对较差,抵抗力低下.加之高原缺氧,容易发病,作为产科医师,要有其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治疗技术,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新生儿的细微变化,现将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树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