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厄贝沙坦对SHR肾脏CTGF和LOX-1表达的影响

王绍华;魏敦双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肾, 尿白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8周龄雄性SHR和同龄雄性WKY大鼠为研究对象,SHR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50mg/(kg?d)、灌胃]与对照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测量不同时期(8周、24周)大鼠尾动脉压、肾功能、尿白蛋白(TP)的变化情况,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 16周后,相对于同龄WKY大鼠、SHR治疗组而言,SHR对照组尾动脉压、尿白蛋白均有显著增高(P<0.01,P<0.01),而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意义.经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显示:在24周龄SHR 对照组,其肾脏中CTGF和LOX-1的表达相对于同龄WKY大鼠及SHR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与尿白蛋白的水平成正比(P<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同时使CTGF和LOX-1在肾脏的表达明显减少,说明CTGF和LOX-1可能是慢性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动脉狭窄的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机制

    脑梗死一直被归咎于颅内外大血管或小动脉的堵塞引起的低灌注(hypoperfusion)所致,而脑栓塞(embolism)在上世纪中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低灌注及栓塞被认为有相互独立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区域,而在揭示分水岭梗死的发生机制的过程中,围绕两种机制产生不同的观点,血流低灌注与栓塞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而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更好的解释相关的临床现象.

    作者:郑建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怎样上好第一堂人体生理学课

    在职业学院的学科课程教学中,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初次认识,也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了解与把握,作为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这门课程今后的知识传授,学生理解与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教师怎样上好第一堂生理学课探讨了一些可行的做法,以力求学生喜欢你的课,在新学期终达到教有所成、学有所获的目的.

    作者:韩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高频电针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针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高频电针治疗,同时口服匹多莫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照组采用高频电针治疗.两组均观察6个月内皮损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复发率22%,对照组复发率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D4+、CD4+/CD8+均增高.结论 高频电针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好,可能机制是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作者:白丽珍;郑定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CT血管成像(CTA)研究

    目的 从颅脑血管影像角度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急性进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颅颈CT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患者脑缺血的责任血管多有严重狭窄或闭塞.结论 脑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基础,CTA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评测等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乾;池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健康老年人QT间期和离散度的纵向观察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伴随老龄化QT间期和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区退休老年人4年前后的常规体检,选择健康老年人112例,年龄70~81 岁,平均(75.2±3.6)岁;其中,男性 47 例,女性56 例.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50mm/s,增益 10 mm/mV.分别测量基年和第四年的R-R间期,大QT间期(QTmax),小QT间期(QTmin),并计算QTd= QTmax- QTmin,QTcd=QTcmax- QTcmin.结果 基年与第四年心电图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分别为(369±18)ms、(412.2±22)ms、(33.2±12.5)ms、(34.6±13.2)ms和(372±21)ms、(420±16)ms、(45.1±11.1)ms、(45.8±13.7)ms.二者比较,大QT间期无显著变化(>0.05),而大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有显著变化(<0.05).结论 健康老年人4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存在显著的纵向变化.

    作者:沈琳;胡伟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对护理实习生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调查护理实习生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96名没有在内分泌科实习过的护理实习生,分析他们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164人对糖尿病教育有兴趣(54.4%),198人以后想成为糖尿病教育师(66.9%),159人有兴趣再选修学习<营养学>(53.7%),147人(49.7%)和153人(51.7%)认为操作血糖仪和胰岛素笔很容易,100人(33.8%)没有想到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会有低血糖风险.结论 非内分泌科实习护生掌握的糖尿病知识和糖尿病操作技能不容乐观,带教老师要加以注意.

    作者:贾竹敏;姚兰;梁晓丽;韩慧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85例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80/85)的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以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多见60%(51/85),2型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7.6%(49/85),糖皮质激素12.9%(11/85),免疫抑制剂8.2%(7/85),化疗12.9%(11/85),气管切开或插管5.9%(5/85),其他2.4%(2/85)均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常见诱发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61.2%(52/85)、光滑念珠菌21.2%(18/85)、热带假丝念珠菌9.4%(8/85)、曲霉菌5.9%(5/85)、毛霉菌2.4%(2/85)为主.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24.7%(21/85).结论 合并多种疾病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买迪娜·阿布都瓦衣提;木尼拉·亚尔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七氟醚用于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进展

    七氟醚是吸入麻醉药品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其血气系数较小,诱导和清除迅速,临床使用不影响术后苏醒和恢复;对呼吸道刺激小,容易被患者接受;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具有肺保护作用并且对肺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现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

    作者:王伟芝;罗艳华;张涣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不同肺部基础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回顾性分析奉新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肺部基础疾病分为3个组,慢性支气管炎组(40例)、支气管哮喘组(40例)和肺结核(40例),分析比较3个组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气胸分型和治疗转归,并进行卡方的统计学检验.结果 3组的人数、性别、病程等经调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3组之间具有可比性.3组在发病诱因和治疗和治疗转归上,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χ2=0.37、0.42,P>0.05),在主要临床表现、气胸分型上,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89,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因为有不同的肺部基础疾病而并发不同类型的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但是作为自发性气胸的诱因又与肺部基础疾病关系不大,也没有发现与治疗和转归有明确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斌;彭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例口服避孕药致静脉血栓栓塞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与评价

    对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期收集到的2例口服避孕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口服避孕药品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朱向珺;申素琪;李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2009年6月到2011年3月期间的160例急性阑尾炎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出院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综合费用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6.3±6.1)min和(42.7±8.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进食时间、出院时间和并发症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综合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伤口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基;宁球;周卓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到广西医科大学东院急诊科急诊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218例,进行评分分组并测定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值,比较不同评分分组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SIRS 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中,随着SIRS评分升高,PLT和Fg逐渐减少(P<0.01),PT、APTT和DD逐渐延长和增加(P<0.01);SIRS 患者评分与PLT 和Fg含量呈负相关,与PT、APTT和DD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IRS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凝血纤溶系统活化指标PLT、PT、APTT、Fg、DD 均可作为反映SIRS 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在SIRS评分基础上结合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动态检测,从而更好地进行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

    作者:李峥;邹鑫森;李其斌;林起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儿急性中毒临床探讨

    急性中毒是小儿所发急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本文以医院年度小儿急性中毒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在防范和救治小儿急性中毒方面,家长要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对孩子的看护,而对大的孩子,则需要加强心理的教育,防患小儿中毒于未然.而在医院救治方面,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洗胃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毒治疗.

    作者:郭丽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肺炎的疗效-成本分析

    目的 对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莫西沙星治疗慢支(慢性支气管炎)并肺炎进行疗效-成本分析.方法 选择慢支并肺炎患者189例,随机分成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96例,莫西沙星对照组93例,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5%,治疗组经济性更佳.结论 在治疗慢支并肺炎中,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效价比高,是较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智华;宋一波;陈春杰;罗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讨和实践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已探讨实践了十几年,如何把成本核算管理作为企业一种强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成功地运用在医疗服务和管理中,是医院管理者和经营者不断持续改进的任务和研讨的课题.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只有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国情、院情的需要,通过运用经济管理手段,保证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可持续全面发展.

    作者:王素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食管癌的护理体会

    对11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术中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内放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污染小;患者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施蓓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泌尿系病变的部位、原因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能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使之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就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崇耀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纳米微粒靶向治疗脑癌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进入新时期,纳米技术、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日趋成熟.由纳米技术与现代药物学结合形成的载药纳米微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体系.本文通过检索大量相关文献,对纳米粒和靶向制剂在脑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孙丹丹;闫雪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对SHR肾脏CTGF和LOX-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8周龄雄性SHR和同龄雄性WKY大鼠为研究对象,SHR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50mg/(kg?d)、灌胃]与对照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测量不同时期(8周、24周)大鼠尾动脉压、肾功能、尿白蛋白(TP)的变化情况,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 16周后,相对于同龄WKY大鼠、SHR治疗组而言,SHR对照组尾动脉压、尿白蛋白均有显著增高(P<0.01,P<0.01),而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意义.经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显示:在24周龄SHR 对照组,其肾脏中CTGF和LOX-1的表达相对于同龄WKY大鼠及SHR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与尿白蛋白的水平成正比(P<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同时使CTGF和LOX-1在肾脏的表达明显减少,说明CTGF和LOX-1可能是慢性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绍华;魏敦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症救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农药中毒事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全球问题,特别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本文回顾了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台征(IM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分级标准、鉴别诊断、临床治疗,指出目前IMS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血液灌流等对症支持综合治疗,但是疗效仍不尽如人意,且AOPP主要发生在广大的农村,缺乏血滤机,采取换血疗法救治IMS可能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适宜推广.

    作者:俞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