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赵志刚;张会峰

关键词:血脂异常, 胆囊胆固醇结石, 心脑血管事件, 微量白蛋白尿, 多囊卵巢综合, 糖调节受损, 高尿酸血症, 血压,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死亡, 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 社会经济, 疾病状态, 患者, 超重肥胖, 代谢异常, 脂肪肝, 危险性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涉及多种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病紧密联系的疾病状态,其中以肥胖(超重)、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四项为突出,曾被称为死亡四重奏,患者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MS患者还易患其他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胆囊胆固醇结石、哮喘、失眠以及某种癌症.实际上MS是多种威胁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微量白蛋白尿等的综合.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笔者拟对近年有关M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颈动脉超声的关系以及CAG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结果 三支病变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高危险因素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低危险因素组(P<0.05);三支病变组IMT与斑块指数(PI)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筛查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作者:张玉胜;董秀凤;刘福艳;张秀洲;王鑫;李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艾滋病(AIDS)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目前全球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数正在快度递增.我国艾滋病的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感染者已达85万,HIV的检测已列入患者常规检查项目[1].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血液、体液等暴露出现在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特别是手术人员中的频率很高.有学者报道在2292例手术中受血液暴露者就有238例[2].住院患者经手术和(或)输血等手段,使血液暴露后出现的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HIV等感染的血传播性疾病,不仅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也时常会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将针对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王萍;高玉华;杨晓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

    低血糖(hypoglycemia)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导致患者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或缺血的情况下,或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即便未达到2.8 mmol/L以下,也可出现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而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下,血糖虽然低于2.8 mmol/L,患者脑及其他器官已受到损害,仍可无低血糖症状.

    作者:刘建萍;张卫;谢清珍;汪玉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类白血病型肾综合征出血热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类白血病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类白血病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历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类白血病型HFRS占10.7%,与我院同期无类白血病型患者相比,临床上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临床表现重,②肾损害重,③重型、危重型多,④并发症多,⑤病死率高.结论 HARS患者出现类白血病型反应,多属于病情凶险,预后不良,也是作为其重型及危重型的诊断依据之一.

    作者:白留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的基本措施.只有将饮食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调配合理,才能与药物治疗发挥协同作用,良好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刘建萍;张卫;汪玉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112例临床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紧急的危重症,在急诊科尤为常见,如不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可迅速出现不可逆性脑死亡.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部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12例,心肺复苏成功20例,脑复苏成功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益华;关小宏;胡爱民;罗南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综合心理调试对白大衣高血压84例疗效观察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 WCH)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需要正确对待,适当处理.现对84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心理调试,临床效果观察如下.

    作者:徐青华;任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技术在保健门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用普鲁泊福或伍用小剂量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保健门诊胃镜检查100例,随机分为A组(n=50):普鲁泊福异丙酚1~2 mg/kg静注;B组(n=50):芬太尼0.05 mg、异丙酚1~2 mg/kg静注.观察BP、HR、RR 、SpO2值,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异丙酚的用量,待苏醒后询问检查中有无知晓、有无痛苦记忆,随访检查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A、B两组SBP分别下降19.2%和20.1%,插胃镜时SpO2 轻度下降,检查中呼吸循环平稳;两组检查中均无知晓、苏醒后无痛苦记忆;两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查后恶心发生率高于A组(20%VS 2%,P<0.01),检查后B组5例(10%)呕吐,A组无一例呕吐.结论 单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安全、无痛、舒适,适用于保健门诊胃镜检查.

    作者:柴小青;方才;沈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 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 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 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吴维;荚卫萍;历月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参芎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芎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30例给予抗生素、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祛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芎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注,疗程10~14 d.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8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改善明显(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 参芎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肺循环阻力.

    作者:潘殿柱;刘忠;刘宇;郭莹;李永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

    目的 通过测定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它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关系. 方法根据NCEP ATPⅢ标准,对其中国内腰围增大切点加以修改,诊断MS患者158例(MS组),非MS患者100例(对照组),两组均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糖、BMI、尿酸、HOMA-IR,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MS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与尿酸(r=0.537,P=0.001)、TG(r=0.152,P=0.023)相关.结论 MS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IMT与尿酸相关,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萍;齐春萍;叶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天麻蜜环菌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天麻蜜环菌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基础治疗,疗程21 d;治疗组加用复方天麻蜜环菌片,疗程21 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流动力学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复方天麻蜜环菌片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王新强;尹继君;孟范文;彭玉华;林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与饮食控制为糖尿病治疗的两个基本措施.合理有序的运动治疗能配合其他治疗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者:杨欣;朱德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卧床不起老年患者94例和非卧床不起老年患者121例,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自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结果 病例组焦虑总标准分(51.87±8.31)、抑郁总分(12.53±6.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55±10.06和7.05±4.71,P<0.01);病例组SAS量表显示的20项症状中常见的8项症状依次为: 睡眠障碍、不幸预测、乏力、尿频、静坐不能、呼吸困难、多汗、焦虑;两组GDS量表的烦躁不安、退缩/冷漠/活力、绝望、忧虑、激惹、认知损害等6项因子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伴发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多见,症状多不典型.

    作者:刘岁丰;蹇在金;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浙江温岭市婚前保健工作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婚前保健工作现状,探讨新思路,新对策,促进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方法 对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的婚前医学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10月1日前5年结婚96 998人次,婚检94 855人次,婚检率为97.79%,疾病检出率为16.23%;2003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结婚36 130人次,婚检799人次,婚检率为2.21%,疾病检出率为19.40%.结论 目前婚前保健工作形势严峻,必须加强多方面的婚前保健宣传工作,增强婚检对象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及婚前保健工作质量.

    作者:刘芬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脂相关指标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肝素抗凝、方法选择等因素对血脂指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⑴随机抽样体检者130人,采血后离心分离血浆(肝素抗凝)和血清.按试剂盒方法(直接法),分别测定两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并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性分析.⑵随机抽样心血管患者320人,按直接法测定血清TG,TC,LDL-C,HDLC,ApoA,ApoB等指标.将患者分为TG<1.5 mmol/L(n=170),1.5≤TG<2.5 mmol/L(n=96),2.5≤TG<3.5 mmol/L(n=29),3.5≤TG<4.5 mmol/L(n=10),TG≥4.5 mmol/L(n=15)等5组,根据Friedewald、Planella公式,分别计算两组的LDL-C值,并与直接法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 ⑴血浆、血清测定指标中,TG分别为2.63±2.03 mmol/L,2.56±2.06 mmol/L,P<0.05;TC,LDL-C,HDLC,ApoA,ApoB相互比较,P>0.05.⑵Friedewald公式所得的5组LDL-C值与直接法比较,P<0.01;Planella公式所得的5组LDL-C值与直接法比较,P>0.1,P<0.01,P<0.002,P<0.01,P>0.05.结论 直接法测定TC,LDL-C,HDLC,ApoA,ApoB时,可用肝素抗凝的血浆替代血清,但直接法测定TG及公式法计算LDL-C时不能替代;Friedewald、Planella公式计算LDL-C误差较大,TG<1.5 mmol/L时可采用Planella公式,TG>1.5 mmol/L时建议采用直接法.

    作者:谭健苗;蒋保瑞;易光辉;陈倩;周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不论男女,其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70岁达高峰,也有中、青年发病而延续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1].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开展健康教育,激发人们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与促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汉瑞娟;桂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allo-HSCT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血象,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功能状态,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临床统计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体温>38 ℃;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肺部CT除曲霉菌感染有典型表现外一般无特殊改变.患者多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及发生慢性GVHD,加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真菌感染率增加.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对于allo-HSCT后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治疗真菌同时可给予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

    作者:童娟;刘会兰;孙自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调节及与糖尿病的关系

    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是胰岛素敏感的靶组织主要的胞膜转运蛋白,它的表达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涉及肌肉和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大量研究已证明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其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指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致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转位障碍.因此对GLUT4的研究成为目前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曹永红;王长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西藏地区干部脂肪肝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西藏干部患脂肪肝的情况,探讨西藏地区脂肪肝的患病因素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696名干部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检出率与民族(χ2=12.401)、性别(χ2=10.420)、年龄(χ2=30.526)之间有关(P<0.05).脂肪肝组、非脂肪肝组在血压、血尿酸升高、超重和肥胖、谷丙转氨酶升高、血糖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即:海拔>3800米和3650米两组)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藏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藏族明显高于汉族,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的检出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有明显的伴随关系,它们都是影响西藏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闫敏;马永红;陈勇;关志峰;杨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北京医院 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