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李瑞英

关键词:川崎病,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39例患儿在病程中出现的症状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35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用于术后催醒致急性肺水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体质量45kg,因反复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伴打喷嚏4~5个月于2011年3月9日入院.入院诊断:双侧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本次入院检查:BP 120/80mmHg 、HR 80次/分、RR18次/分,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正常,心脏各听诊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血常规:WBC 15×109/L,中性细胞比率86.3%,淋巴细胞比率10.6%,血糖6.77mmol/L,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

    作者:罗花梅;郜芬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性高血压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的诊疗特点,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降低高血压对老年患者的危害.方法选择本社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降压药物,观察4周,每周2次测量患者血压,取平均值,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血压≤140/90mmHg为显效,血压降低15~20mm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为无效.结论老年性高血压规范治疗后,血压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田东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危重患者的护理

    由于危重患者病情危重而且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故需严密的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护士不仅要有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以有效预防并发症,达到佳的康复状态,从而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孙凤英;李智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肿瘤幸存者双向转诊模式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诊治技术的进步,肿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肿瘤幸存者的人数也随之显著增长.2006年WHO已经将肿瘤定义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因此,有必要对肿瘤幸存者实施规范的长期健康计划.长期的健康计划包括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肿瘤监测和随访.长期以来,该项工作往往以大型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为中心展开,然而此项工作更适宜在社区医院开展.

    作者:荀培;张志国;韩磊;王毓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710例化疗患者临床观察及心理护理总结

    目的顺利完成化疗计划,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71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实施化疗过程中临床表现以及心理特征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等进行了探讨,总结患者心理障碍沟通方法的技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良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恶性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的有效保障.

    作者:陈海燕;朱瑞红;卢春燕;谢飞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B超在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中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74例宫内节育器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例宫内节育器异常的患者中,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61例(其中7例合并宫内妊娠),嵌顿12例,穿出子宫1例.结论 B超直接观察节育器所在的位置是否正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每年定期进行B超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毕文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操作方法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简便有效的预冲和回血方法.方法分析总结在我中心所行的28例患者393例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操作方法.结果28例患者393例次的操作中无发生失血、滤器堵塞等现象,且治疗效果好,操作简便.结论此预冲及回血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春苑;冯婉娜;叶晓青;王饶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某市2007至2010年不同人群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曲阜市近四年HIV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操作规程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曲阜市内的HIV监测网络的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将初筛阳性者送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得出结论.对确认阳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形成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市共检测56837人血清样本,检出HTV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0.021%,其中男性为5例,女性7例.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41.7%(5例);其次输血途径为16.7%(2例),有偿供血者、吸毒者、母婴传播者均占8.3%(各1例).结论曲阜市艾滋病流行趋势较为平稳,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主要是外省妇女嫁入曲阜市农村,以及本地女子外出务工返回曲阜市本地的感染者为主,所以需要严密监控外来妇女及外出打工返家的人员的HIV抗体筛查情况.

    作者:颜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采用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及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剖宫产孕妇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妊娠高血压、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不同体位研究人群琪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研究,三组人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分析表明麻醉后6min和10min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 0.05),A组和B组在麻醉后6min和10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C组(P< 0.05),C组人群心率在麻醉后6min和10min明显高于麻醉前、同时间A组和B组水平(P< 0.05).结论采用麻醉前孕妇先保持完全的左侧卧位10min后逐渐转变为平卧位,并在孕妇右侧臀下垫高10cm可以有效地防止麻醉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光存;龙胜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家庭NPPV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家庭NPPV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并接受鼻(面)罩NPPV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动脉血(PaCO2≥55mmHg),出院后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NPPV)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动脉血气、肺功能、6MWD、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1年后实验组PaO2、PaCO2、6MWD、SGRQ评分、每年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分别为(63.8±4.3)mmHg、(49.6±4.8)mmHg、(213±32)m、(45.8±5.5)分、(2.8±0.5)次/年、(1.1±0.3)次/年,与对照组(56.5±3.5)mmHg、(58.9±3.7)mmHg、(156±27)m、(56.4±5.4)分、(4.9±0.5)次/年、(3.0±0.3)次/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内实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NPPV能明显改善缓解期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是治疗重度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高松凤;周宁;刘本洪;张德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与核算

    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指出目前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并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筹集和使用的管理思路和具体建议.

    作者:金绍杰;邢惠芝;李明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作用强的抗生素,碱性可增强其抗菌作用;本类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毒素以及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药物.氨基糖苷类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范围大、强而持久.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治疗指数狭窄,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部分毒性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也是限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原因[1,2].

    作者:陈颖;黄雄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就中药复方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简要概括,同时对我们的指导老师刘绍贵主任药师在分析处理中药不良反应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作者:廖建萍;刘红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探讨骨科病房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人们介绍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指导,使其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能力,是护理工作的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当今世界所瞩目的问题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的主要课题.老年人骨折后多会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是骨科护理中的重点.

    作者:张志英;于爱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茴芥散穴位外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茴芥散穴位外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程.方法将深圳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茴芥散穴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8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 0.05.且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肺功能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茴芥散穴位外敷能明显缓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杨振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如何提高中医院西医护士的中医内涵

    数千年来中医护理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走向科学和规范,学习中医基础、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技能的培训、运用中医理论丰富整体护理、尝试中医护理查房,从而全面提升护士的中医内涵.

    作者:李德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涉及7个品种,不良反应发生在身体各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头痛及失眠等症状,多数不良反应转归良好.结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患者体质,合理用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莉丽;田艳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诊疗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diverticulaJPD)指憩室发生的部位距乳头开口2~3cm内,多属于原发性腔外型憩室,根据憩室与乳头位置、远近关系,分为憩室内乳头、憩室边缘乳头及憩室周围乳头.JPD内镜检查发现率为3.2%~3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JPD的发生发展及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作者:张淑梅;常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黄连不同炮制品的醇溶性浸出物的比较

    目的探讨炮制对黄连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冷浸法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酒制黄连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高,其余炮制品均较生品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有一定影响,这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

    作者:陈红军;刘纪青;熊明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和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亦使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为了使她们顺应时代的需求,为了让她们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树立爱岗敬业、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履行护士神圣的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护理知识和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胜任护理岗位,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过程.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