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高血压诊疗体会

田东华

关键词:老年人, 高血压, 诊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的诊疗特点,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降低高血压对老年患者的危害.方法选择本社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降压药物,观察4周,每周2次测量患者血压,取平均值,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血压≤140/90mmHg为显效,血压降低15~20mm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为无效.结论老年性高血压规范治疗后,血压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整形外科咨询护士培训模式探讨

    探讨整形外科咨询护士的新型培训模式.自2005年初实行至今,护士的能力得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门诊量均增加,科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处于轻度高凝状态,随着孕周的增加该状态也呈持续性增强,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有利于胎儿娩出后达到快速止血.妊娠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妊娠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检测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两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过基础胰岛素治疗、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2~4u,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34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25~0.75g,剂量根据血糖调整.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晨间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夜间或凌晨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血糖的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方法.

    作者:谢文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将90例吉林省桦甸市中医院门诊和疗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和对照组(牵引组)进行治疗,每组45例.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和95.56%,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和71.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组能够有效的改善或者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应临床症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丽哲;龚庆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作用强的抗生素,碱性可增强其抗菌作用;本类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毒素以及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药物.氨基糖苷类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范围大、强而持久.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治疗指数狭窄,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部分毒性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也是限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原因[1,2].

    作者:陈颖;黄雄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静脉滴注头孢吡肟后饮酒致双硫仑反应1例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护理方法.方法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吸氧、地塞米松抗过敏及营养心肌、活血治疗,3h后症状好转,无其他异常现象.结论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减少或杜绝双硫仑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美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彩超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95例,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范围、栓塞程度,深浅静脉管壁、管径及周围结构,彩色血流变化及静脉瓣的功能.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95例,112条病肢,下肢静脉完全栓塞35例,不完全栓塞60例,少部分再通38例,大部分再通57例.结论彩超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阻塞程度及治疗后再通情况可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可作为下肢不明原因肿胀的首选检查方法.因此,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总结了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9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探讨彩超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英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奥曲肽合用中药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加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奥曲肽静滴联合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对照组单纯采用奥曲肽静滴治疗,观察7d,观察指标为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56例,好转2例,无效2例(转入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44例,好转8例,无效8例(转入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6.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改善起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加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奥曲肽,并且手术率明显低于单纯奥曲肽组.

    作者:袁志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辨别宫颈糜烂的假象与治疗

    宫颈糜烂也是一种很狡猾的妇科疾病,很多女性朋友对于宫颈糜烂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被很多宫颈糜烂的假象迷惑.怎样辨别宫颈糜烂的假象呢?我院就多年临床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辨别宫颈糜烂的假象.1 宫颈光滑就代表宫颈健康在人们心中宫颈糜烂就是指宫颈烂的有痕迹的情况,宫颈光滑就代表宫颈健康.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宫颈光滑与宫颈健康状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涉及7个品种,不良反应发生在身体各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头痛及失眠等症状,多数不良反应转归良好.结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患者体质,合理用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莉丽;田艳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探讨骨科病房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人们介绍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指导,使其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能力,是护理工作的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当今世界所瞩目的问题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的主要课题.老年人骨折后多会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绪反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是骨科护理中的重点.

    作者:张志英;于爱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急性腹痛的发病机制、与急腹症的鉴别要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对16例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6例患者确诊并经抢救治疗后急性腹痛症状好转,酮症消失.结论以急性腹痛起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时与外科急腹症难以鉴别,临床医师应加强对DKA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认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孔德桐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危重患者的护理

    由于危重患者病情危重而且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故需严密的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护士不仅要有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以有效预防并发症,达到佳的康复状态,从而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孙凤英;李智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血液报废原因.方法对2010年本站报废血液情况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确认报废血液共计7021袋,主要原因为ALT升高、中重度脂肪血、凝块和絮状物,HBsAg+、血袋破损、血量不足等问题.结论供血单位正确管理使用血液,可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张继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做好术前学习、培训、观摩手术,病情评估,掌握病情,熟练掌握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正确处理,对10例双向格林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5±2.2)d,观察组为(15.1±1.9)d(P<0.01),腔静脉综合征的对照组发生率为57.1%(5/7),干预组30%(3/10)(P<0.05);低氧血症对照组71.4%(5/7),干预组40%(4/10)(P<0.05);胸腔积液对照组42.9%(3/7),干预组40%(4/10)(P>0.05);病死率对照组14.3%,干预组0(P<0.05).结论采用早期干预的护理方法可减少双向格林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对患者顺利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李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标准大骨瓣切口开颅,清除血肿或减压,对关颅困难者选择性切除部分膨出非功能区脑叶后关颅.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中,单侧大骨瓣减压8例;双侧开颅26例,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伤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恢复良好7例;轻残4例,中残3例,重残1例,术后植物生存1例;死亡18例.结论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弥漫性脑肿胀,手术中处理正确,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作者:张巍峰;魏社鹏;张燕飞;丁侃;孙志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27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病变,所有细胞阳性病例均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结果阳性病例检出278例,占总数的5.1%.其中ASC为181例占3.3%,LSIL为63例占1.2%,HSIL为32例占0.6%,SCC为2例占0.04%.TCT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的符合率较高,LSIL为41/63,HSIL为24/32,SCC为2/2.结论液基细胞学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标本质量和宫颈异常细胞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不同口腔护理液在糖皮质激素吸入患者中的效果比较研究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优良环境,因此口腔卫生对预防疾病及促进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1].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强,且口腔能分泌适量的唾液,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不易出现感染.然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反复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吸入等原因,易出现口腔感染.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口腔护理液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有效的预防口腔感染的方法.

    作者:郭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家庭NPPV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家庭NPPV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并接受鼻(面)罩NPPV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动脉血(PaCO2≥55mmHg),出院后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NPPV)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动脉血气、肺功能、6MWD、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1年后实验组PaO2、PaCO2、6MWD、SGRQ评分、每年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分别为(63.8±4.3)mmHg、(49.6±4.8)mmHg、(213±32)m、(45.8±5.5)分、(2.8±0.5)次/年、(1.1±0.3)次/年,与对照组(56.5±3.5)mmHg、(58.9±3.7)mmHg、(156±27)m、(56.4±5.4)分、(4.9±0.5)次/年、(3.0±0.3)次/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内实验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NPPV能明显改善缓解期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是治疗重度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高松凤;周宁;刘本洪;张德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益肾化湿通淋法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通淋法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配合中药益肾化湿通淋汤治疗.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益肾化湿通淋汤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立超;李平;李燕;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