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枝;卢瑞存
根据调查和统计,峨眉山已有145 种药用植物濒危,4 种已绝种,濒危药用植物已占峨眉山药用植物种类的9% 以上.由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峨眉山自然生态环境,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和致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作者:秦运潭;王书林;王金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消化道肿瘤手术中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院中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50例需要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进入手术室之后各阶段的血压和心率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和清醒质量进行记录,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查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监测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结果统计发现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没有发生术中知晓的病例,各阶段的记录结果显示插管即刻、切皮时、拨管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清醒质量和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平稳效果良好,利于人体血流的稳定,降低全身应急反应,提高围麻期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宝洲;曾金祥;刘录城;李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应从营造氛围、交接班、基础护理、用药、语言交流、护士仪表、重点护理环节、入院、出院九个方面入手,做好细节管理,提升护理品质.
作者:陈芳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无肝素透析中如何及时发现凝血先兆及预防凝血现象的发生.方法 观察20例无肝素透析患者,透中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预防凝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发现凝血及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现1例静脉壶严重挂血提前下机,其余均顺利完成透析.结论 透析中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无肝素透析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政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冷沉淀的检测指标主要是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Fbg),临床上主要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导致的出血、外科大手术及大出血的治疗,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差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CA-50 和CA-510是希森美康公司CA系列的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依据散色光加百分比(去本底)原理,可快速对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进行相关检测.为了更好地对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和Fbg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对这两种型号血凝仪检测凝血因子Ⅷ和Fbg的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来祝檩;郭超群;李运琴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手术体位风险,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以达到杜绝或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方法 通过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HFMEA),找出及矫正失效因子,确定体位安置的事先风险指数,有针对性的采取规避措施,保证患者安全.结果 采用HFMEA进行手术体位风险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2010年我科与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有效降低手术体位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董美丽;于兰贞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辛伐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6 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治疗及饮食控制,观察时间为6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血脂降低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颈动脉斑块IMT 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 < 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辛伐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谢荣宇;孙新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总结167 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经验.方法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围术期的情况变化,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措施、及早有效地处理并发症.结果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167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显效124 例,有效36 例,无效7 例,有效率达95.81%.结论 通过护理手段可以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成功率,使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师工作的开展.
作者:吕红燕 刊期: 2011年第32期
1 概述药物性肝病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者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物性肝病.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表现有肝细胞坏死、胆子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在所有的药物反应中药物性肝损伤占10%~15%,这是一个很值得临床医师重视的问题,医师必须有正确的用药知识,熟悉所用的药物性能和毒性,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对原发肝病者和老人儿童更应谨慎考虑,用药期间,应定期化验肝功能,作为药学工作者,我们要做到能够指导正确的临床用药.
作者:苑百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档案达标复查是巩固取得成果,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档案达标复查,有利于促进医院档案建设,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共享.通过达标复查,对医院档案工作进行一次大检阅,使档案管理工作保持国家二级的标准.加强医院档案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
作者:邓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将治疗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与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65例(63.11%),总有效率95.15%;对照组显效43例(41.74%),总有效率71.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戈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验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以我院2009 年2 月至2011 年2 月实施护理干预的8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随着急救医学了进步,愈来愈多危重患者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而达到时康复.但总有部分危重患者难以回转,终因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而进入临终状态,意味着死亡.在患者即将告别亲人,结束人生的后日子里,不仅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心理和行为上反应复杂.临终患者及其家属都比较痛苦,更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临终关怀).
作者:姚葆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其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其分为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肺功能和心功能的异常[1].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占肺心病病因的80%~90%.重度呼吸衰竭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产生肺性脑病,病死率达35%~75%.而其高发季节为冬春季,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改善本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作用重大.本文中我们就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红;张艳;张启臻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建立车前子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车前子总多酚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车前子总多酚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6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作者:于启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妊娠合并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会引起各种轻重不一的并发症,对母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可导致流产、早产胎位异常等,使难产率及手术产率明显增加,重者可威胁母婴的生命.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作者:邵军;王淑婷;杜长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80 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后前房出血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9 例患者采取必要的制动休息,配合止血及活血化瘀中西医治疗,及正确体位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除1 例出院后2d,前房再次少量出血外,其余均在出院前治愈,无1 例复发.患者有29 眼(70.7%)出院时视力达0.5 以上.结论 手术前做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是预防术后前房出血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有利于出血的吸收及视力的提高.
作者:李桂荣;吴学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透明隔腔的脑CT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00 例,精神病患者,男7200 例,女4800 例,年龄16~67 岁,平均(30±7)岁,其中精神分裂症8000 例,其他精神病4000 例,对照组无神经精神症状者300 例,其中男200 例,女100例,年龄16~60 岁,平均(32±3)岁,进行颅脑CT 扫描.结果 脑CT 扫描发现透明隔腔114 例,其中精神分裂症者有103 例,其他精神病者有11 例,对照组未发现透明隔腔.结论 透明隔腔易被CT 检查发现,尚未引起重视,在精神分裂症者中透明隔腔发现率为1.28%(103/8000),较其他神经精神病者0.27%(11/4000)高,而在无神经精神症状对照组中未发现透明隔腔,两组存在明显差别,P < 0.01 有统计学意义,CT 发现透明隔腔,意味着透明隔作为边缘系统神经环路重要结构受到影响,与其联系神经纤维可能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是一种异常形态改变,透明隔腔在精神分裂症者中高发现率,提示,透明隔腔是其脑结构异常而致精神症状原因之一,而非正的变异.
作者:詹庆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在我院2003至2010年已收治的肝肿瘤患者中,一部分采取术后化疗,大部分为晚期癌瘤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病情发现的早晚、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及治疗措施等因素,但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受到应有的重视.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处于不同阶段的恶性肿瘤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李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解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解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能克服验证性实验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的不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及爱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发挥教学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作者:易卉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