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CD在后循环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张涛;齐秀慧

关键词: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后循环缺血, 患者,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后循环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仪器采用ORA9900北京欧瑞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2例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脑CT为对照组,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整理、分析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CT对8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脑CT.结论 后循环缺血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对其进行的及时治疗和预后,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如何提高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调整课程开设时间提高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张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右归丸加减法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平均积分、骨密度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升高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矿含量,改善其生命质量,显示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的效应,为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确切的临床用药.

    作者:梁启明;许小志;潘国铨;曾文磊;方耀忠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54例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与护理,重点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关护理.结果 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关键.

    作者:许志英;刘玉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89例胃癌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总结分析

    目的 对胃癌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及操作要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的89 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吻合口瘘1 例,切口感染3 例,肠梗阻1 例.上述病例经治疗,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 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梁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安全输血的护理过程管理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急救的重要方法,而安全输血是使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临床输血过程中,要保证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护理人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吉林省白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供血单位,除了供给医疗单位安全血源外,也对市内几家大型医院安全输血做了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他们共同特点是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细化过程管理.近3年来,我市临床输血共4650人次,未出现一起输血不良反应和差错.现将几家医院输血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以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郑丽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索拉非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索拉非尼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的生物靶向抗肿瘤新药,具有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目前,美国FDA 已经批准索拉非尼用于肾癌和肝癌的临床治疗,现就索拉非尼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下综述.

    作者:王玉兰;林挺岩;陈湘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应用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来对胎儿宫内安危进行评价的方法.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FM)已成为目前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

    作者:李利莉;孙振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马钱子中毒及中毒解救与预防研究进展

    马钱子药理作用多样,但其剧毒特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对前人有关马钱子毒性报道进行综述,概括了马钱子中毒的解救及预防措施,供研究者及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温小丽;曾浩涛;钟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夜间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脱落率降低到低,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夜间发生的12例拔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无拔管现象发生.结论 夜间导致拔管的原因有管道固定不当、患者自行拔管、活动不当、对患者评估不足等,我们采取妥善固定、加强健康教育、适当约束肢体、严格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掌握拔管时间、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等有效的减少了脱落率的发生,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杨玲;齐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的 探讨目前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药品说明书中的问题进行归纳、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结论 科学、严谨、规范的药品说明书需要制药企业、药品监管部门、药品使用单位共同关注.

    作者:袁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NF -κ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NF -κB 的(CA)基因多态性与2 型糖尿病(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了140 例T2DM 组和100例健康对照组(CON)NF -κB 的(C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结果 1、A4 、A5、A7、A8、A9 、A10 为中国汉族人常见等位基因;A9可能为参与T2DM 发病的基因,而A5 可能为避免发生T2DM 的基因.2、发现40 种基因型,正常人群以基因型A4/A5 及A5/A5 为主;T2DM患者以A4/A9 基因型为主.结论 NF -κB 基因在T2DM的易感性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A9(132bp)可能为其致病基因,A5(124bp)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作者:邹伏英;王友莲;何丹;张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食物中毒概述

    1 食物中毒的概念目前对食物中毒尚无确切定义,但是,根据发病过程和性质,可定义为食物中毒是因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1].正常情况下,食物并不具有毒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食物会有毒.这是因为这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霉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所污染,还有可能就是食物本身含有有毒成分.

    作者:宋奎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epticus,ST)是一种以癫痫性抽搐为特征的状态,它是指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全身性发作,在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回复.部分性发作一次持续30min以上成为癫痫持续状态.

    作者:许金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果糖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果糖与精液参数、精浆生化的相关性,了解精浆果糖在男性不育症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三附院生殖中心男科2009 年1 月至2011 年3 月,资料完整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分析、精浆生化记录616 份,建立Excel 数据库,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精浆果糖与精液参数和精浆生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精浆果糖0.87~3.95g/L 设为正常组,< 0.87g/L 设为异常组,比较两组之间的精液参数、精浆生化的差异性.结果 ①精浆果糖与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参数、精浆生化、精浆弹性蛋白酶无明显相关性(P > 0.05).②按精浆果糖水平分组比较:当精浆果糖降低时,精液量、精子浓度、pH 值也明显降低,异常组年龄明显大于正常组(P < 0.05);精液白细胞、精液液化时间、A 级精子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不动精子百分率、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浆弹性蛋白酶、精浆锌、精浆α -糖苷酶、精浆酸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①精浆果糖和精子的活动能力关系不密切;②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囊腺的分泌能力逐渐下降;③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果糖、精液量、精液pH 值、精子浓度同时明显降低,可作为射精管梗阻的诊断标准.

    作者:杨险峰;郭良慧;孙琳;马奎;王祖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目的 综述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优良备选方案和应用思路.方法 以近年国内外关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各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结果 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不同,其进展和预后差别很大,治疗方案多样.结论 2 型糖尿病治疗方法和药物各有优缺点,开发新型降糖药物将给患者带来更大福音.

    作者:马珊珊;张爱琴;娄晓璐;曹保媛;靳芳;崔香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注射隆乳术后不良16例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国内临床应用十余年,因其方法简单、痛苦小、短期效果好、不留瘢痕而风行一时,但随着并发症的不断出现,要求处置的患者逐年增加,我院本科近6年来收治此类患者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自飞;刘洪涛;李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分层培训在手术室护士继续教育的实施与体会

    为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外科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从而全面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室应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我科于2009年初实施了新护士、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三个层次的培训,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良,年度问卷调查中护士的自我评价、同事间评价、医师评价、患者满意度均大幅度上升,2010年45%的护士通过了重庆市专科护士资格考试,数名理论、操作能手脱颖而出,多次在县级和市级的竞赛中获奖.

    作者:刘明秀;王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颅内肿瘤患者术后ICU监护及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手术术后在ICU病房监护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56例收入ICU病房经过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吸氧,机械通气等处理,预防性的监测,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等方面的观察.结果 56例患者当中,恢复良好者49例,2例死亡,5例伤残.结论 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合理的进行吸氧,机械通气,高压氧治疗,镇静等处理,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定疆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支架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支架外固定+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 对64例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清创腓骨钢构内固定,胫骨超踝关节支架外固定.结果 64例均获随访,平均12~16个月,根据Helfer制定标准,优21例,良31例,可10例,差2例.结论 支架外固定+有限内固定不失为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家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体会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100例,ASAⅠ~Ⅲ级,年龄65~85岁,术后行PCEA,采用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患者自控镇痛剂量0.5mL/次.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所有老年患者48h镇痛效果满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轻,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行PCEA,镇痛效果确切,适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镇痛.

    作者:徐应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