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茵栀黄颗粒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120例疗效观察

秦洁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 小儿, 病理性黄疸,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小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 年5 月至2011 年6 月就诊于我院的120 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蓝光照射、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茵栀黄颗粒3g 日3 次,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1 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51例(85.0%),有效8 例(13.3%),无效1 例(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显效16 例(26.7%),有效20 例(33.3%),无效24 例(40.0%),总有效率60.0%.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治疗黄疸有明显疗效,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体质量指数(BMI)< 24 的正常组、24 ≤ BMI < 28 的超重组、BMI ≥ 28 的肥胖组之间的相关性,为做好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以2010 年某国企员工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67 人次为例.根据超声波诊断依据,将确诊为脂肪肝的人群与体质量指数为正常的(< 24)、体质量指数为超重的(≥ 24)、体质量指数为肥胖的( ≥ 28) 的三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的检出率是随着体质量增加而增加的,在1067 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检出率为35.05 %.其中肥胖检出率为15.79%,肥胖组脂肪肝的检出率为86.31%; 超重检出率为33.93%,超重脂肪肝的检出率为51.38%;正常组检出率为 50.28%,正常组脂肪肝的检出率8.01%.结论 体质量指数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因素,控制体质量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吕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数字化成像在体层摄影中的应用分析

    人体体层摄影的X线检查在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目前,即便是在大型医院也不能完全被CT扫描所取代,在基层医院更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成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使体层摄影更为快捷方便.本文研究数字化成像在体层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虹;程志亮;卑贵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微机网络化管理中心药房医嘱规范的重要性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微机网络化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无纸化办公在每一个地方都得到迅速发展.为提高医药管理水平,微机网络管理中心有着重要作用.应用微机技术对药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药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微机网络化是必不可少的.微机网络化管理中心药房医嘱目的 是通过应用微机网络化管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作者:姜玉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肝苏胶囊的提取工艺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肝苏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不同的煎煮时间、不同的加水倍数及不同的煎煮次数进行考察,优化提取工艺;用Diamonds C18 柱(250 mm×4.6mm,5μm),测定波长370nm,流动相为甲醇-0.2% 磷酸溶液(45:55),采用HPLC 法,以槲皮素为其含量测量指标筛选出佳提取工艺.结果 采用第一次加入药材量12 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药材量8 倍量的水煎煮1h 的提取工艺,样品中槲皮素含量较高,且提取工艺较优化.结论 该制剂采用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药材量12 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药材量8倍量的水煎煮1h 的提取工艺,经济实用.

    作者:罗红;魏双元;税丕先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康复新联合核黄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口服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4 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73例和对照组151 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口服及外用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康复新口服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口腔粘膜溃疡消失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肖小鹏;黄郁波;黄涛;周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罗红霉素、葡萄糖酸锌片口服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治疗痤疮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葡萄糖酸锌片口服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米诺环素胶囊组)30 例和观察组(罗红霉素、葡萄糖酸锌片口服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治疗组)40 例.结果 观察组治疗痤疮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红霉素、葡萄糖酸锌片口服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韦克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与防治

    腹部切口的脂肪液化问题,在近几年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中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原因,以及临床分析和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肖丽婵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为探讨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发生意外伤.本文对18 例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各种意外伤的发生,为住院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肖雅萍;廖慧秀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左手控制技术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要点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2000 年3 月至2009 年3 月36 例采用左手控制技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和同期24 例常规手术组患者相比较.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6.3±15)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9±24)min(P =0.035).平均出血量观察组为(180±45)mL,对照组为(191±41)mL(P =0.035).清扫淋巴结数观察组结肠旁、血管中间、血管根部分别是(5.9±3.8)、(2.7±3.2)、(1.8±2.1),总数为(10.4±7.6);对照组分别是(6.3±2.1)、(2.9±2.5)、(1.7±1.6),总数为(10.7±4.6) (P =0.05).观察组无脾脏损伤病例,对照组2 例患者出现脾脏损伤.观察组5 年生存率为75.8%,对照组为64.3% (P =0.043).观察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0.6%、79.3%、55.2%.对照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1.8 %、73.7%、44.5%.结论 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更符合肿瘤手术原则,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增加生存率.

    作者:任莹坤;韩广森;赵玉洲;王刚成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合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除有效降压外,还具有心肾保护作用,可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尤其适合于合并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合理应用ACEI治疗肾内科疾病.

    作者:陈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控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

    目的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控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09 年起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从细节处对新生儿科的各项工作加强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医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率逐步降低,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结论 在新生儿科日常管理中,重视并加强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管晓芸;孙健龙;张仁仙;汤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干扰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干扰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 年8 月至2009 年5 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肿瘤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中晚期肝癌的47 例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23 例和治疗组24 例,治疗组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干扰素的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治疗组的患者1 年内均未见肝内复发,存活时间长,存活期> 1 年以上的占62.5%,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内复发的人数有5 例,存活期大于1年以上的占21.7%,两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用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干扰素治疗中晚期肝癌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蔡植华;郑乃莹;王碧荣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行技术治疗,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其中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瘘术3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9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14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贮袋炎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适时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梁霁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机制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从无症状到黑朦、晕厥、胸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不尽相同.很多青年患者往往平时无症状或首发症状就是猝死.已发现至少有25 种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加深对其分子遗传学的认识有利于促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行了总结.

    作者:何仗群;匡泽民;易光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谈医学生参与式教育研究

    医学生参与式教育研究是现代医学院教育的研究方向之一,提高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医学生的技能,结合一系列的现代教育工具,医学生参与式教育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优势.

    作者:王晓芳;连亚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7株星形奴卡菌耐药性及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 7 株星形奴卡菌耐药性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08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于本院检查出的7 株星形奴卡菌为研究对象,将其检出部位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 株星形奴卡菌分别由痰液、腹水、引流液及穿刺液检出,而耐药性前5 位为青霉素、氟哌酸、红霉素、多黏菌素B 及丁胺卡那,耐药率均达到50% 以上,高于其他药物,P 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星形奴卡菌多分布于痰液中,且以青霉素、氟哌酸、红霉素等耐药性较强,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高永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谈带教新时代检验实习生体会

    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过程,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1].实习生在检验科的实习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对实习生而言,实习既是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接触社会,强化服务意识的关键时期[2].

    作者:张敏;阮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减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对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很强,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就会造成患者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主动预防护理纠纷.

    作者:将倩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腹股沟嵌顿疝平片无张力修补21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性腹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21 例行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安全顺利,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选择好病例,对没有肠坏死的嵌顿疝一期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价格低廉,复发率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吴龙欣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浅谈脑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和康复治疗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脑出血发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以及缺乏可明显改善预后的有效治疗措施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临床实践中,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核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