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胡静;雷军

关键词:PICC, 神经外科重症, 应用,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PICC 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在我科92 例重症患者中应用PICC 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92 例患者(含高血压脑出血42 例,重型颅脑损伤50 例)中,穿刺部位渗血8 例,穿刺点感染5例,机械性静脉炎2 例,导管堵塞10 例,导管部分脱出2 例,意外拔管1 例.导管维持时间长180d,短10d(患者自动出院).结论 PICC 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围手术期做好术前评估、观察,落实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经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DVT,均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下肢DVT 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发生率.

    作者:袁大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年轻护士素质提高培训及实施效果

    随着国家对护理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逐年提高,我院五年以下护士比率已占38%.要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得到政府、临床、患者、护士的满意,在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1,2].现就我院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倪静玉;徐静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1,2].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高,有的病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也有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合并口腔颌面损伤,易导致误吸而造成窒息,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明显提高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脑外伤患者经开颅减压、清除血肿后,昏迷患者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急需气管切开抢救生命,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68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行气管切开术30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淑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健康管理干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干预的作用.方法 421例年龄>20岁的体检者为观察对象,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咨询,健康资料发放;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平衡饮食,日晒,有氧运动,每天补钙.进行1年自身对比研究,干预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观察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腰椎骨量变化有显著性提高,干预前骨量(0.861±0.123)g/cm2,干预后骨量(0.880±0.130)g/cm2,P值<0.05.结论 以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为主的健康管理干预1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骨密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作者:廖静;马林;周晓梅;林建华;朱可;谭斌;张丽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沟通技巧、预见性护理和运动康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佳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浅议某院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

    目的 探讨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和对策.方法 本文通过笔者工作实际,结合文献资料,对麻醉药品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和建议.结果 文章提出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麻醉药品的购入、出库和使用管理等对策.结论 麻醉药品是特殊管理药品之一,加强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杜绝社会流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开慧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黄酮类化合物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

    目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用化学实验证实并比较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杨酶素、槲皮素、蛇葡萄素对钙调素的拮抗作用.结果 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皆对CaM-PDE激活系统有拮抗作用.结论 表明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钙调素而影响PDE.从以上实验表明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皆为特异的钙调素拮抗剂.

    作者:崔碧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及其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及其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3 月,在我院妇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260 例,对其进行系统的个性化护理.结果 本组260 例产妇,24h 内出现初乳168 例,24 ~ 48h 出现初乳92 例;24h 内排气者150 例,24h 后排气者110 例.出院时检查宫底高度:脐部3cm 以下者216 例,脐部以上者44 例.所有产妇均未出现产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做好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产妇的正常泌乳及机体的早日恢复.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影响手术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灭菌,任何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等都会阻碍灭菌因子的穿透,影响灭菌质量.因此清洗是灭菌工作前极为重要的环节,任何忽视清洗环节的因素都将导致灭菌工作的终失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工作中应注意查找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

    作者:杜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结合专业优势探索建立医学院校学生应急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面对频发的地质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部分生命的挽救在于现场急救措施的得当.而目前我国国民包括大学生的防灾意识不强,高校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应急减灾的教育体系,也未在医学生中开设应急减灾的相关课程,导致医学生在应急自救与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国应建立起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尤其是建立全民长期应急教育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赵应征;鲁翠涛;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联系数在不同地区卫生监督质量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国内学者赵克勤先生1989年提出的基于联系数的集对分析[1]是一种从宏观和微观,从同、异、反角度研究不确定性系统中集对普遍联系的一种新途径.作为卫生监督质量的评价,必须采用多指标体系来进行.卫生监督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很多,作者应用基于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分类等级标准下的集对分析,对不同地区反映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为奖优罚劣、提高卫生监督质量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邱昭君;孙爱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性.方法 通过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后,对比眼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和开展后住院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医师、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无纠纷投诉发生.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提升住院患者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理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穿孔的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穿孔是普通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症.由于二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临床实践中极易造成误诊.二者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对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趋于保守,认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引流、规则切除或胆道切除并不能减少其病死率.事实上,这种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来说,争取早期手术是良好预后的关键所在.因此,临床实践中,对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穿孔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有关资料,将二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作者:刘伟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上好医学生理学实验课的一点体会

    实验课是医学生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教学也是医学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理学实验课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对于医学生来讲,基础实验教学更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如何上好一节生理实验课并且获得好的实验效果,让学生既可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通过基础实验的操作,训练学生的手技,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呢?下面本人谈谈在自身实验工作经验中得到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用药致成人纵隔淋巴结暂时性肿大2例

    利福平(RFP)对结核分支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目前治疗肺结核的一种较好的抗痨药物.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之出现各种不同的副作用者也随之相应增多.异烟肼(INH)发明于1952年,使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近60年的使用过程中,虽然有的患者所感染的结核分支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但绝大多数医师仍认为它是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药.2008年~2010年期间,白城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以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用药治疗141例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发生成人纵隔淋巴结暂时性肿大2例.为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军;胡俊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和预防血压波动措施问题的探讨

    麻醉期间,患者的血压变化是常见的现象之一.麻醉手术过程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几乎无法避免.若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生理允许范围(基础血压的±30%内),其结果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能致死.因此,麻醉期间如何维持患者血压相对稳定,将血压调控在生理允许范围内,是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处理的关键.这就涉及到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预防血压波动问题,本文你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50 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0 例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无1 例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术后随访7 ~ 12 个月,治愈43 例,有效4 例,总有效率为94.0%.且患者治疗后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结论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创伤小、疗效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卫东;张翠绿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8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时间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中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时间护理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糖尿病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运动疗法、健康教育、饮食治疗等多方管理.结果 时间护理组的糖尿病患者的原有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视网膜病、高血压冠心病、肾病、酮症酸中毒、周围病变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5.71%、66.67%、75%、100%、75%、85.71%;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包括低血糖1 例,视网膜病1 例,高血压冠心1 例,肾病1 例,周围病变2 例.结论 时间护理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原有并发症,避免出现新的并发症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应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李绍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方法 选取100 例不孕患者月经干净后3~7d 行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75 例(已妊娠40 例)占75%,显效15 例占15%,好转12 例占12%,无效3 例占3%.结论 本观察表明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彩霞;姚瑶;张利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改良吞咽造影检查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3 例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吞咽造影检查,比较对吞咽障碍和误吸的检出率.使用SPSS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洼田饮水试验检出吞咽障碍和误吸为22 例(34.92%)和11 例(17.46%),吞咽造影检出34 例(53.97%)和23 例(36.51%).经χ2 检验,吞咽造影对吞咽困难和误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洼田饮水试验 (P< 0.05).结论 吞咽造影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优良检查方法,其评估价值优于洼田饮水试验.

    作者:张百祥;王秀玲;华何柳;邓开盛;何毅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