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芬
1 声像图表现1.1 肝脏轮廓形态变化肝硬化早期肝脏肿大,但形态正常,表面尚平滑.后期肝脏各径线测值显著小于正常.部分病例随病程进展显示肝右叶明显萎缩,左叶轻微萎缩或有肿大倾向.门脉性肝硬化肝表面呈锯齿状改变,坏死后性肝硬化表面显示粗大的结节,当其直径>3mm时肝表面出现明显凸凹不平,在腹壁和肝之间存在腹水时而更易见到,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缘变钝.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试验检查是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所采用的试验诊断方法应简便、快捷,所选择的试验诊断指标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由于DIC的几个发展时相实际上是连续和交错存在的,加之因原发病的差别使机体代偿情况不一,故常导致实验诊断结果变异较大,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且对某些指标应作必要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显坤;关荣春;李亚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访60例接受PKP治疗的惠者,通过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康复训练、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对患者疼痛、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疼痛缓解4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不明显2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成功率96.67%.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规范化护理对PKP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董红侠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采供血机构的各业务工作环节始终离不开血液,献血者中HIV,HBV、HCV的感染率较高,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尤为重要,应有针对性解决血液医源性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适合采供血机构业务各环节的操作程序、血液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作者:郭翠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补肾活血饮(生黄芪、葛根、当归、玄参、怀牛膝、水蛭、地龙、全蝎、丹参、川芎、桂枝,生山楂、甘草、赤芍、鸡血蘑、六路通)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组在西洛他唑片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疾病的3个阶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6.7%、87.5%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1.7%、54.2%和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活血饮能起到补肾益气、通络活血的功效,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志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积累内镜诊断及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48例患者内镜下取异物的方法.结果 148例中共有145例经内镜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3例因异物尖锐端嵌顿等原因,未取出,成功率98%.结论 应用内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当的准确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硫酸氨基葡萄糖凝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建立了酸碱度、卫生学、定性鉴别、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硫酸氨基葡萄糖凝胶的pH为6.3~6.5,卫生学检查符合规定,定性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2.32%(n=5).结论 制订的质量标准可以控制硫酸氨基葡萄糖凝胶的质量.
作者:洪育萍;王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中年人群致死疾病谱,指导这部分人群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443名中年住院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中年患者死亡病因中,以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多见,以恶性肿瘤为突出,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肝癌、胃肠道肿瘤及肺癌.结论 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中年人群的自我检病意识、改变生活方式等方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降低中年人群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春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1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1.1 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主要描述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超声特征,胆管细胞性肝癌和混合性肝癌声像学表现与HCC基本一致.
作者:汪晓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含残留蛋白质含量.方法 以残留蛋白质为检测目标,采用透析法获取生脉注射液不同制备工艺中间体中大分子杂质,Bradford法测定各大分子杂质中残留蛋白质含量,结合SDS-PAGE电泳分析各残留蛋白质分子质量.结果 在0~8 μg线性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标准品回归方程为:Y=0.0474X-0.003(r=0.9974);不同工艺对提取液中残留蛋白的影响较大,红参不同工艺提取液含残留蛋白浓度较高,分别为399、353μg/mL;麦冬、五味子提取液残留蛋白含量相对较低;经对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各不同工艺提取液中间体含蛋白质分子质量主要集中于6~11万.结论 生脉注射液中间体提取工艺工程中可能有蛋白质残留,应加强残留蛋白质检测及生脉注射液的工艺改进;Bradford法结合SDS-PAGE电泳分析生脉注射液中的残留蛋白质,快速、准确、敏感性及检测结果均较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科学数据参考.
作者:肖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通过3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老年人席汉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如下.1 病例资料1.1 例1患者女性,74岁,因腹胀、纳差2个月,以肝硬化腹水收入院.
作者:王义丽;赵伟国;陈尔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共刺激分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B7-CD28共刺激分子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B7-CD28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迟小伟;刘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先天性缺牙惠者经正畸治疗后修复的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特点.方法 患者19例,男性12人,女性7人,年龄12~19岁.缺失数目1~6颗,错牙表现为牙列间隙分布不均、牙错位、牙扭转、牙轴不正、深覆()、反()等.对每位患者经正畸后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咬()正常,修复体自然美观,疗效满意.结论 正畸配合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可以为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口腔功能,保护基矛健康和增加美观效果.
作者:陈霞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10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预防并发症的系统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3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虽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仍存在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体质量<2500g,胎龄<35周,随机分为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及对照组(单纯予间歇鼻胃管喂养)各34例.干预组在鼻胃管喂养间歇期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8~10min/次,8~10次/d.同时给予全身抚触3次/d,每次15min.对照组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两组不足热量给予部分肠外营养.观察胃残留,喂养不耐受情况.肠道营养达418.4kJ(kd·d)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4d时头围,身高增长情况,平均住院日.结果 干预组胃残留、喂养不耐受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生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头围、身高增长、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非营养吸吮联合抚触,能更好地促使胃肠激素的分泌,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还能加快吸吮反射的成熟,加快体格生长,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庄泽吟;申星;林景明;李女好;高雅珊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溆浦县中医院确诊的1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腹组)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两组相比(P均<0.01)有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术后镇痛次数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且(P均<0.01)有显著差异,两组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戴英健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诊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方法 对105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89.6%(94/105),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期子宫内膜改变27例(占25.7%),单纯性增生59例(占56.2%),复杂性增生10例(占10.5%),不典型增生8例(占7.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6例(占8.6%);子宫内膜癌5例(占1.9%).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年龄和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是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
作者:宁林莹;张雄;邓小燕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96例食管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和4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96例食管癌中brash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4%和25%,4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分别为D2S123(12.5%)、BAT-26(18.8%)、D17S261(10.4%)、D17S799(8.3%),hmsh3、hmsh6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多为分化不良的癌,而与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是除LOH致癌途径以外的又一新的致癌途径.
作者:李斌;袁宁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8例.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9例,未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注射液偶见皮肤搔痒、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有明显的退热、止咳、祛痰作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王铁琼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t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IS)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翟翠荣;李殿玲;陈丽莉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