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择期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低诺顿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付淑红

关键词:诺顿量表评分, 老年, 手术后并发症, 预测, 髋关节置换
摘要:目的: Norton评分系统是用于评价压力性溃疡危险的工具,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低诺顿量表评分和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年龄65岁以上择期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6例中女性108例,24例具有低诺顿量表评分(≤16)。结果低诺顿量表评分患者与高诺顿量表评分患者比较除了压力性溃疡外,手术后并发症较多(0.7±0.5对0.4±0.2,P<0.05)。回归分析显示低诺顿量表评分与手术后并发症独立相关( P<0.05)。结论除了可预测压力性溃疡危险性外,诺顿量表亦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后并发症预测。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责任制护理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实习7个月的护理本科生84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人,试验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教学法,由护生主管床位,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要求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护理查房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护生跟着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不具体负责分管床位。评价两组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责任制护理教学法能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艳;陆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本科护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本科护生心理压力水平及心理弹性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压力问卷、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 CD-RISC)对75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压力平均值为(66.8±39)分,条目均分为(0.98±0.57)分,主要压力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前程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男生压力得分大于女生(P<0.05);心理弹性平均值为(34.35±15.6)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女生平均得分大于男生,一年级学生得分较高(P<0.05);压力得分与心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学习压力是本科护生的主要压力源,护生的心理弹性力较弱,教育者应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其心理弹性能力,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

    作者:林志智;胡蓉芳;邓影倩;戴群珊;吴占澄;陈梅儒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在烧伤瘢痕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后广泛瘢痕增生患者63例。每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上肢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静脉穿刺效果、平均穿刺次数、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为1.06次,一次成功率为94%(59/63),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无并发症,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大面积烧伤后存在广泛瘢痕增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杰;杨乾;李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层流病房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现状

    综述目前国内外血液病患者在入住层流病房期间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提出该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为今后提高血液层流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寻找方向。旨在满足血液层流患者心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作者:秦毅;顾艳荭;朱小玲;孙霞(综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模拟案例演练在产科危重症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的方法。方法对产科护理人员采取小组合作制模式,对危重症案例进行模拟演练,比较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对危急症的理论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经过案例模拟演练,护理人员对产科危重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 P<0.001);评判思维能力比培训前亦有明显提高( P<0.05)。结论模拟案例演练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更能充分发挥产科团队核心救治能力。

    作者:谢晓花;杨延玲;李月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持续被动运动应用于关节软骨损伤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作用机制、关节软骨结构成分、CPM的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归纳了CPM应用康复治疗的进展及效果,为进一步研究CPM提供参考。

    作者:孙青青;笪虎;石清华;周爱萍(综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产妇哀伤心理现状调查

    目的:对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哀伤情况和心态的转变过程,为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对产科30个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使用改良《围产哀伤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产妇的哀伤程度为(77.77±12.84)分。其中,孕周和年龄对哀伤结果评分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心理过程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特殊的护理。

    作者:冯锦屏;王丽娟;刘正平;卢德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护理技术“新前沿”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物换星移,岁月如梭。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临床护理新技术、新进展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尽管当今世界是网络的时代,但面对面交流依然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国际护理学杂志责无旁贷的肩负起纽带的作用,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两种环节质量反馈方式对提高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环节质量反馈对提升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不同科室2013年5~7月出院归档电子病历600份,其中间接环节质量反馈后归档的病历300份,直接环节质量反馈后归档的病历300份。将这两组采用不同反馈方式后的病历在书写质量上进行对比。结果间接环节质量反馈的病历的合计缺陷率(48.7%)明显高于直接环节质量反馈病历(12.7%)(P<0.05)。结论直接环节质量反馈组护理病历的书写缺陷明显低于间接反馈组。

    作者:王盛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结肠透析患者中药灌肠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结肠透析患者中药灌肠的保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03名老年慢性肾脏病行结肠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个人资料、结肠透析相关资料和灌肠相关资料,同时抽取50名非老年结肠透析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老年结肠透析患者灌肠保留时间平均(56.99±26.91)min,灌肠保留时间短于对照组(93.58±37.31)min,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灌肠保留时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灌肠体位和有无腹泻、灌肠后卧床休息。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关注老年结肠透析患者灌肠保留时间的各种影响因子,以优的卫生资源应用到不同需求的患者中。

    作者:汤嘉敏;林燕群;李红艳;黄丽秋;张云芳;江燕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便秘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期间分别定时测定两组患者排便前后的呼吸、心率变化,观察记录开始排便时间、大便形态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开始排便时间及大便形态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两组患者排便后呼吸频率、脉搏次数均较排便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排便前后呼吸频率、脉搏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便秘,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王金环;张盼盼;韩晓庆;王红阳;葛晓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B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A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两组评分差距越来多大。在认知功能恢复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时间。较之于B组,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更短(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李忠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迎;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脑动脉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监护

    1临床资料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开展脑动脉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20例,患者年龄38~70岁,平均(52±3)岁,造影结果显示颈动脉病变12例,颅内动脉血管狭窄、闭塞6例,共计18例进行支架置入手术,其余102例中,68例所见病变小于50%,34例未见异常。均进行支架置入手术。

    作者:迟永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待产的产妇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辅助产妇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1、6周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抑郁评分( P<0.05),产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月产妇采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能有效地提高顺产率,降低疼痛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伍咏梅;单菲;陈延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鼻饲方式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需求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摄取营养合理的鼻饲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病科需鼻饲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灌注法、滴注法、泵注法三种鼻饲方式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在胃肠道并发症、人体测量及营养指标监测方面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泵注鼻饲方式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灌注法及滴注法( P<0.01)。结论泵注鼻饲更适合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人体生理需求,是摄取营养合理的一种方式。

    作者:黄春燕;刘霜梅;吴晓静;周雅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在扣眼穿刺隧道塑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 SupercathTM CLS)取代透析专用的16号或17号內瘘穿刺针进行动、静脉內瘘穿刺,帮助患者将穿刺针眼塑型成扣眼。方法选择3例透析患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开始使用穿刺套管针,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穿刺针眼塑型由初V型转U型,扣眼形成。结果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 SupercathTM CLS)避免常规扣眼形成的“三同”偏移现象,不使用“图钉”( BioHoleTM plug),≤35 d将穿刺针眼塑型成扣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 SupercathTM CLS)可帮助扣眼形成的一种新的尝试,在使用中易引起血液回血发生阻塞,留置在内瘘血管预防感染是其重要步骤之一。

    作者:许梅芳;刘永红;谷学梅;张建霞;康玉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强化心理支持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支持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8例,在综合治疗且出血病情基本控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在心理护理上实施强化心理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以及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强化心理支持有助于更好改善患者情绪,从而降低患者住院观察期间的风险,改善病情和预后。

    作者:卢俊红;王秀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规范化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未实行规范化培训时所接收的88265件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为对照组,抽选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实行规范化培训后接收的91344件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为观察组,并观察两组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观察两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不合格率。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月考总成绩有明显提高,观察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使工作人员学习并掌握了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清洗、包装、灭菌方法,提高了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清洗、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作者:刘伟;冯莉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患者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干涩发生率、性交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9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蔡凌;王红桂;陈晓静;宋艺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