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责任制护理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

王艳;陆云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 护理本科生, 临床决策能力
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实习7个月的护理本科生84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人,试验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教学法,由护生主管床位,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要求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护理查房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护生跟着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不具体负责分管床位。评价两组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责任制护理教学法能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乳腺癌后患者情绪变化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情绪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提供临床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有效应对及心理支持。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 GSES)、焦虑( SAS)、抑郁( SDS)自评量表对92例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第一次调查,焦虑发生率51.19%、第二次38.05%;抑郁第一次64.01%、第二次38.94%;自我效能,第一次高水平26.09%、第二次70.65%;5年生存率达82.61%。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同时加以心理干预,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正确对待疾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廖运先;王志巧;陈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行IAB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质量、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睡眠时间和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IABP后给予合适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任玉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患儿家长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患儿家长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9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i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的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通过焦虑调查问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均较高,且没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提高了DDH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程度,有助于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凤辉;冷佳俐;刘欣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维护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患者维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5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者并发症发生、健康教育达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维护,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侯钦丽;周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33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

    目的:通过对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采用疼痛较轻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33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均应用腹部注射和上臂注射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交替进行,腹部注射法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上臂注射法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观察腹部和上臂注射干扰素的疼痛程度、局部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腹部和上臂注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腹部垂直皮下注射的疼痛感、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P<0.01)。结论应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病人的依从性,方便病人自行注射,易于被病人接受。

    作者:林玲;李燕;高艳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鼻饲方式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需求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摄取营养合理的鼻饲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病科需鼻饲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灌注法、滴注法、泵注法三种鼻饲方式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在胃肠道并发症、人体测量及营养指标监测方面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泵注鼻饲方式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灌注法及滴注法( P<0.01)。结论泵注鼻饲更适合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人体生理需求,是摄取营养合理的一种方式。

    作者:黄春燕;刘霜梅;吴晓静;周雅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脑动脉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监护

    1临床资料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开展脑动脉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20例,患者年龄38~70岁,平均(52±3)岁,造影结果显示颈动脉病变12例,颅内动脉血管狭窄、闭塞6例,共计18例进行支架置入手术,其余102例中,68例所见病变小于50%,34例未见异常。均进行支架置入手术。

    作者:迟永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两种环节质量反馈方式对提高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环节质量反馈对提升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不同科室2013年5~7月出院归档电子病历600份,其中间接环节质量反馈后归档的病历300份,直接环节质量反馈后归档的病历300份。将这两组采用不同反馈方式后的病历在书写质量上进行对比。结果间接环节质量反馈的病历的合计缺陷率(48.7%)明显高于直接环节质量反馈病历(12.7%)(P<0.05)。结论直接环节质量反馈组护理病历的书写缺陷明显低于间接反馈组。

    作者:王盛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6 min步行试验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6 min步行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活动耐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活动耐力进行干预。探讨6 min步行对减轻患者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该试验能够明显提高化疗患者6 min步行距离( P<0.05),明显减轻轻疲乏量( P<0.05),有效改善心率、血压等指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6 min步行试验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疲疲法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玉萍;王云;张作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模拟案例演练在产科危重症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的方法。方法对产科护理人员采取小组合作制模式,对危重症案例进行模拟演练,比较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对危急症的理论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经过案例模拟演练,护理人员对产科危重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 P<0.001);评判思维能力比培训前亦有明显提高( P<0.05)。结论模拟案例演练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更能充分发挥产科团队核心救治能力。

    作者:谢晓花;杨延玲;李月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在烧伤瘢痕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后广泛瘢痕增生患者63例。每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上肢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静脉穿刺效果、平均穿刺次数、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为1.06次,一次成功率为94%(59/63),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无并发症,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大面积烧伤后存在广泛瘢痕增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杰;杨乾;李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择期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低诺顿量表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Norton评分系统是用于评价压力性溃疡危险的工具,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低诺顿量表评分和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年龄65岁以上择期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6例中女性108例,24例具有低诺顿量表评分(≤16)。结果低诺顿量表评分患者与高诺顿量表评分患者比较除了压力性溃疡外,手术后并发症较多(0.7±0.5对0.4±0.2,P<0.05)。回归分析显示低诺顿量表评分与手术后并发症独立相关( P<0.05)。结论除了可预测压力性溃疡危险性外,诺顿量表亦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后并发症预测。

    作者: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层流病房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现状

    综述目前国内外血液病患者在入住层流病房期间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提出该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为今后提高血液层流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寻找方向。旨在满足血液层流患者心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作者:秦毅;顾艳荭;朱小玲;孙霞(综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持续被动运动应用于关节软骨损伤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章对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作用机制、关节软骨结构成分、CPM的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归纳了CPM应用康复治疗的进展及效果,为进一步研究CPM提供参考。

    作者:孙青青;笪虎;石清华;周爱萍(综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PDCA模式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PDCA模式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PDCA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第二天、第三天、1个月视力恢复≥0.3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PDCA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喜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UB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教育组从围手术期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患者与家属的个性化教育。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简明SP-36中文版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uality of life,QOL)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两周、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技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χ2=6.824、8.524,P=0.009、0.004);②干预两周后,教育组SAS、SDS评分比较明显好于对照组(t=5.861、7.793,P=0.000、0.000);③术后3个月教育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01)。④术后3个月教育组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患者和家属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姚鲜;岳丽平;刘晓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12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1名)和观察组(62名),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的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率及护理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23%/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26);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培训、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4.63±2.47)/(7.22±4.13),(14.01±2.05)/(9.04±2.79),(14.05±1.64)/(8.26±3.15),(13.90±2.33)/(9.00±2.84),(13.74±3.19)/(8.91±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5,10.663,9.920,7.671,7.802,P均<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P=0.002)。结论通过实施循证医学模式,规范了手术室流程控制,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临床路径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并由专人负责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2%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较低。两组患者的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较好。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4例,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较高。结论临床路径护理为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患者并发症的减少。

    作者:冯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KTH整合式社区护理干预对新乡市某社区自愿参与的10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项目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 MUNSH)测量其人口社会学资料和主观幸福感,并测量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正性情感分、正性体验分、总幸福度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负性情感分、负性体验分则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而自责、退避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结论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患者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张会敏;张海洋;黄辉;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渐进式护理在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渐进式护理在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酒精性肝硬化合并戒断综合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渐进式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戒酒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饮酒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Help量表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渐进式护理对于酒精性肝硬化伴戒断综合征患者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更多地考虑到了患者的现实困难,给予了更大程度的人性化护理,具有更高的可执行性,能更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黄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