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丽;姚鲜;岳丽平;刘晓兵

关键词:膀胱癌, 健康教育,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UB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教育组从围手术期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患者与家属的个性化教育。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简明SP-36中文版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uality of life,QOL)分别于教育前和教育后两周、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技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χ2=6.824、8.524,P=0.009、0.004);②干预两周后,教育组SAS、SDS评分比较明显好于对照组(t=5.861、7.793,P=0.000、0.000);③术后3个月教育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01)。④术后3个月教育组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患者和家属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产妇哀伤心理现状调查

    目的:对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哀伤情况和心态的转变过程,为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对产科30个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使用改良《围产哀伤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产妇的哀伤程度为(77.77±12.84)分。其中,孕周和年龄对哀伤结果评分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心理过程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特殊的护理。

    作者:冯锦屏;王丽娟;刘正平;卢德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接受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指导需求

    目的:观察接受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护理指导需求及其对患者疾病知识和治疗的影响。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纳入研究。在护士指导前后、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分别采用结构式问卷采集资料,护理指导需求和知识水平确认采用Cronbach's 可靠性测试检验。结果4个时间点的护理指导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P<0.01)。护理指导需求和体重变化、治疗频次之间呈正相关,而与知识水平之间呈负相关。护理指导后患者的知识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14.31比70.06±17.23,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接受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护理指导,根据患者症状制定护理指导计划,可以改善患者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知识水平。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诊断乳腺癌后患者情绪变化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情绪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提供临床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有效应对及心理支持。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 GSES)、焦虑( SAS)、抑郁( SDS)自评量表对92例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第一次调查,焦虑发生率51.19%、第二次38.05%;抑郁第一次64.01%、第二次38.94%;自我效能,第一次高水平26.09%、第二次70.65%;5年生存率达82.61%。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同时加以心理干预,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正确对待疾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廖运先;王志巧;陈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待产的产妇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辅助产妇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1、6周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抑郁评分( P<0.05),产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月产妇采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能有效地提高顺产率,降低疼痛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伍咏梅;单菲;陈延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护理技术“新前沿”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物换星移,岁月如梭。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临床护理新技术、新进展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尽管当今世界是网络的时代,但面对面交流依然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国际护理学杂志责无旁贷的肩负起纽带的作用,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模拟案例演练在产科危重症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的方法。方法对产科护理人员采取小组合作制模式,对危重症案例进行模拟演练,比较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对危急症的理论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经过案例模拟演练,护理人员对产科危重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 P<0.001);评判思维能力比培训前亦有明显提高( P<0.05)。结论模拟案例演练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更能充分发挥产科团队核心救治能力。

    作者:谢晓花;杨延玲;李月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6 min步行试验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6 min步行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活动耐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活动耐力进行干预。探讨6 min步行对减轻患者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该试验能够明显提高化疗患者6 min步行距离( P<0.05),明显减轻轻疲乏量( P<0.05),有效改善心率、血压等指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6 min步行试验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疲疲法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玉萍;王云;张作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在扣眼穿刺隧道塑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 SupercathTM CLS)取代透析专用的16号或17号內瘘穿刺针进行动、静脉內瘘穿刺,帮助患者将穿刺针眼塑型成扣眼。方法选择3例透析患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开始使用穿刺套管针,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穿刺针眼塑型由初V型转U型,扣眼形成。结果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 SupercathTM CLS)避免常规扣眼形成的“三同”偏移现象,不使用“图钉”( BioHoleTM plug),≤35 d将穿刺针眼塑型成扣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套管针( SupercathTM CLS)可帮助扣眼形成的一种新的尝试,在使用中易引起血液回血发生阻塞,留置在内瘘血管预防感染是其重要步骤之一。

    作者:许梅芳;刘永红;谷学梅;张建霞;康玉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服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营造护理团队团结协助的氛围和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本科室人员自发参与管理的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口服自备药管理,6个月为活动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成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每轮结束进行总结和成果推广。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开展,使患者服药正确率、服药时间准确率及对自备药的用法和副作用知晓率显著高于开展前。结论品管圈活动对自备药的管理是可行的,不仅能提高患者用药准确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沈美芳;唐娜娜;徐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患者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干涩发生率、性交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9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蔡凌;王红桂;陈晓静;宋艺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行IAB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质量、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睡眠时间和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IABP后给予合适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任玉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自然分娩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A组)40例,对照组( B组)40例。结果 A组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B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自然分娩成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自然分娩成功率和满意率、相关知识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自然分娩成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母婴安全。

    作者:谢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33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

    目的:通过对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采用疼痛较轻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33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均应用腹部注射和上臂注射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交替进行,腹部注射法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上臂注射法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观察腹部和上臂注射干扰素的疼痛程度、局部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腹部和上臂注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腹部垂直皮下注射的疼痛感、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P<0.01)。结论应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病人的依从性,方便病人自行注射,易于被病人接受。

    作者:林玲;李燕;高艳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在低年资护士层级晋升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在低年资护士层级晋升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层级为N2的护士211名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参照本院护理人员临床专业能力晋级进档标准,设为“4站式”,并在考核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评价考核的效果。结果护士学历与各考站及综合成绩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试者科室护士长根据平时工作情况打分高于多站式考核得分(P<0.01),参加考试的94.79%护理人员认为该模式更能真实反映临床工作能力,对于护士层级的界定比较公平。结论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可用于对低年资护士的层级界定,同时提示应加强专科学历护士的综合素质培训。

    作者:刘红;高婷婷;房晓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授权教育在新开管腹膜透析患者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新开管腹膜透析患者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新开管腹膜透析患者50人,随机分为授权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了幻灯片讲课、模具演示、相关理论讲授、模具练习及考核五个步骤进行培训。授权教育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授权教育的方法,即明确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定计划﹑评价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定期复诊人数﹑发生腹膜炎人数﹑腹膜透析知识掌握、饮食干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培训天数﹑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腹膜透析知识测试成绩﹑定时复诊人数﹑饮食干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应用授权教育培训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人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采用授权教育对本腹膜透析中心新开管患者进行培训,能帮助患者发现和发展自身潜在的能力,从而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其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梁望群;钱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强化心理支持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支持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8例,在综合治疗且出血病情基本控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在心理护理上实施强化心理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以及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强化心理支持有助于更好改善患者情绪,从而降低患者住院观察期间的风险,改善病情和预后。

    作者:卢俊红;王秀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喉癌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对照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对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MCMQ)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并对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抑郁评分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在应对方式中面对、回避两项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改变了喉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很好地改善了喉癌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综合护理干预让患者学会了积极、正确的应对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应对方式,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作者:何开莲;李泉清;龙霖;赵莉;邓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来院时间、入院后至进入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准确,持续,全面地收集患者病情信息,从而为相应的院前,院内急救工作提供更加客观的参考。

    作者: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12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1名)和观察组(62名),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的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率及护理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23%/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26);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培训、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4.63±2.47)/(7.22±4.13),(14.01±2.05)/(9.04±2.79),(14.05±1.64)/(8.26±3.15),(13.90±2.33)/(9.00±2.84),(13.74±3.19)/(8.91±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5,10.663,9.920,7.671,7.802,P均<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P=0.002)。结论通过实施循证医学模式,规范了手术室流程控制,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本科护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本科护生心理压力水平及心理弹性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压力问卷、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 CD-RISC)对75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压力平均值为(66.8±39)分,条目均分为(0.98±0.57)分,主要压力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前程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男生压力得分大于女生(P<0.05);心理弹性平均值为(34.35±15.6)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女生平均得分大于男生,一年级学生得分较高(P<0.05);压力得分与心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学习压力是本科护生的主要压力源,护生的心理弹性力较弱,教育者应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其心理弹性能力,有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

    作者:林志智;胡蓉芳;邓影倩;戴群珊;吴占澄;陈梅儒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