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华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待产的产妇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辅助产妇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1、6周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抑郁评分( P<0.05),产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月产妇采用助产士全程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能有效地提高顺产率,降低疼痛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伍咏梅;单菲;陈延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文章对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作用机制、关节软骨结构成分、CPM的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归纳了CPM应用康复治疗的进展及效果,为进一步研究CPM提供参考。
作者:孙青青;笪虎;石清华;周爱萍(综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综述目前国内外血液病患者在入住层流病房期间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提出该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为今后提高血液层流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寻找方向。旨在满足血液层流患者心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作者:秦毅;顾艳荭;朱小玲;孙霞(综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并由专人负责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2%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较低。两组患者的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较好。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4例,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较高。结论临床路径护理为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患者并发症的减少。
作者:冯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采用疼痛较轻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33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均应用腹部注射和上臂注射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交替进行,腹部注射法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上臂注射法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观察腹部和上臂注射干扰素的疼痛程度、局部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腹部和上臂注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腹部垂直皮下注射的疼痛感、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P<0.01)。结论应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病人的依从性,方便病人自行注射,易于被病人接受。
作者:林玲;李燕;高艳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情绪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提供临床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有效应对及心理支持。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 GSES)、焦虑( SAS)、抑郁( SDS)自评量表对92例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第一次调查,焦虑发生率51.19%、第二次38.05%;抑郁第一次64.01%、第二次38.94%;自我效能,第一次高水平26.09%、第二次70.65%;5年生存率达82.61%。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同时加以心理干预,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正确对待疾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廖运先;王志巧;陈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环节质量反馈对提升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不同科室2013年5~7月出院归档电子病历600份,其中间接环节质量反馈后归档的病历300份,直接环节质量反馈后归档的病历300份。将这两组采用不同反馈方式后的病历在书写质量上进行对比。结果间接环节质量反馈的病历的合计缺陷率(48.7%)明显高于直接环节质量反馈病历(12.7%)(P<0.05)。结论直接环节质量反馈组护理病历的书写缺陷明显低于间接反馈组。
作者:王盛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接骨木水煎剂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骨木水煎剂浸泡动静脉内瘘侧肢体,每次30 min,每日两次,共8周。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瘘护理。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疼痛者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接骨木水煎剂可以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的疼痛。
作者:赵小培;程玲;张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KTH整合式社区护理干预对新乡市某社区自愿参与的10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项目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 MUNSH)测量其人口社会学资料和主观幸福感,并测量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正性情感分、正性体验分、总幸福度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负性情感分、负性体验分则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而自责、退避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结论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患者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张会敏;张海洋;黄辉;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对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实习7个月的护理本科生84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人,试验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教学法,由护生主管床位,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要求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护理查房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护生跟着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不具体负责分管床位。评价两组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和患者对护生的评价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责任制护理教学法能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艳;陆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患者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干涩发生率、性交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9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蔡凌;王红桂;陈晓静;宋艺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擦拭法、冲洗法及冲洗擦拭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口腔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观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甲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冲洗与过氧化氢溶液擦拭,乙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丙组患者口腔护理行生理盐水冲洗,统计学对比三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pH值、口腔细菌数与清洁度变化情况,统计各组口臭、口腔炎发生率,P<0.05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组患者口腔pH值较其他两组升高显著( P<0.05),三组患者护理后口腔pH值正常;护理后三组患者口咽部细菌数较护理前均显著减少( P<0.05),护理后三组患者中甲组口咽部细菌数少;甲组口臭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三组口腔炎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所有患者在护理中未发生误吸与意外拔管事件,甲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进行冲洗法与擦拭法联用的口腔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口腔pH值,减少口咽部细菌数,显著改善口腔环境,降低口腔炎发生率,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物换星移,岁月如梭。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临床护理新技术、新进展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尽管当今世界是网络的时代,但面对面交流依然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国际护理学杂志责无旁贷的肩负起纽带的作用,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Norton评分系统是用于评价压力性溃疡危险的工具,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低诺顿量表评分和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年龄65岁以上择期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6例中女性108例,24例具有低诺顿量表评分(≤16)。结果低诺顿量表评分患者与高诺顿量表评分患者比较除了压力性溃疡外,手术后并发症较多(0.7±0.5对0.4±0.2,P<0.05)。回归分析显示低诺顿量表评分与手术后并发症独立相关( P<0.05)。结论除了可预测压力性溃疡危险性外,诺顿量表亦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后并发症预测。
作者: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来院时间、入院后至进入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准确,持续,全面地收集患者病情信息,从而为相应的院前,院内急救工作提供更加客观的参考。
作者: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摄取营养合理的鼻饲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病科需鼻饲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灌注法、滴注法、泵注法三种鼻饲方式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在胃肠道并发症、人体测量及营养指标监测方面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泵注鼻饲方式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灌注法及滴注法( P<0.01)。结论泵注鼻饲更适合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人体生理需求,是摄取营养合理的一种方式。
作者:黄春燕;刘霜梅;吴晓静;周雅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6 min步行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活动耐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活动耐力进行干预。探讨6 min步行对减轻患者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该试验能够明显提高化疗患者6 min步行距离( P<0.05),明显减轻轻疲乏量( P<0.05),有效改善心率、血压等指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6 min步行试验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疲疲法程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玉萍;王云;张作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在低年资护士层级晋升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层级为N2的护士211名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参照本院护理人员临床专业能力晋级进档标准,设为“4站式”,并在考核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评价考核的效果。结果护士学历与各考站及综合成绩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试者科室护士长根据平时工作情况打分高于多站式考核得分(P<0.01),参加考试的94.79%护理人员认为该模式更能真实反映临床工作能力,对于护士层级的界定比较公平。结论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可用于对低年资护士的层级界定,同时提示应加强专科学历护士的综合素质培训。
作者:刘红;高婷婷;房晓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行IAB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质量、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睡眠时间和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IABP后给予合适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任玉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迎;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