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甲腔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吴仪;刘思良;吴学军

关键词:胆脂瘤型中耳炎, 乳突根治术, 耳甲腔成形术
摘要:目的 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在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实施了乳突根治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并进行理论,手术及疗效分析.结果 经术后随访2~10年,无耳道狭窄,一次性干耳,无因耳部感染致耳廓畸形,无胆脂瘤复发,也无因耳道口扩大后受外界刺激致耳鸣、眩晕等症状.结论 耳甲腔成形术方法简便,疗效好,解决了乳突根治术后一些不利结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l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社会学及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设计,参考Mofisky-Green(MG)测评表进行CPAT评判.结果 320例高血压患者CPAT佳95例,占29.7%,CPAT差70.3%(225/320).影响CPAT的因素:年龄大、月收入少、服药种类次数多、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差、全或部分自费支付医疗费、医患关系一般(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CPAT差,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应根据影响因素不同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冠脉狭窄程度与血尿酸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通过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的血尿酸值,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狭窄的支数分为1、2、3支病变,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尿素的方差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组血尿酸值为(302.18±75.17)μmol/L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74.46±72.945)μmol/ L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8);1、2、3支病变的尿酸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尿酸增高与是否患冠心病(CHD)相关,而与冠心病组的血管狭窄支数无明显相关,血尿酸增高可能是CHD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作者:李彦;吴迪;王明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9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综合疗法,发作期应用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氨茶碱治疗,缓解期肌注人胎盘脂多糖、气雾吸入倍氯米松;对照组45例,发作期用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氨茶碱治疗,缓解期气雾吸入倍氯米松.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对改善喘息、咳嗽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用纤溶酶200U,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7.50%,心电图改善率78.12%,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 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郑贯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对策

    从发明的橡皮管止血带以来止血带经历了数次改进过程,由胶膜带到手动空气止血带直至现在电脑气压、止血带等各种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以及为患者静脉穿刺抽血输液,止血带越来越发挥了其显著的功能.

    作者:刘芳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胰岛素对腹部伤口液化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对腹部伤口液化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剖宫产术后确诊为腹部伤口液化的48例患者分成二组.治疗组28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创口充分暴露、清创、置抗菌素纱条引流治疗.结果 两组治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病人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部伤口脂肪液化早期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伤口局部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住院天数.

    作者:周文湘;杨宝华;彭晓鹰;苏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治疗期处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症,是严重的急危重症,紧急治疗期处理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牟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莫西沙星联合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重症肺炎47例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科47例重症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滴莫西沙星0.4qd及舒巴坦-头孢哌酮2gbid进行治疗,10-14d为1个疗程.结果 47例患者痊愈3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1.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重症肺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烁;王奕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哮喘的综合管理与防治

    本文通过对118例哮喘患儿的管理(或)教育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相关的药物使用方法,并得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根据GZNA方案,将哮喘患儿分期分级,制定相应的个体长期管理阶梯式治疗方案.从首次明确诊断开始规范治疗,连续用药≤3月36例,3~6个月18例,6~12个月16例,>12月8例,发作期间断用药5例,失访35例.在随访的83例中,临床控制率59.04%(49/83),显效率19.28%(16/83),好转率13.25%(11/83),无效8.43%(7/83),总有效率91.68%(76/83).哮喘是慢性气道病态反应性炎症,它明显影响着个人、家庭及社会.虽然不能完全被治愈,但适当的管理往往能控制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国内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哮喘高危状态患者,平时用药很不正规,缺乏管理.国外学者指出医生有责任帮助患儿及家庭寻求一种自我监测病情,自我处理的佳途径.而我们的管理教育正是帮助患儿寻求一种自我监测病情、自我处理的较好方法.本文根据哮喘管理的七个目标教育患儿及家长重视哮喘的防治,不仅在哮喘发作期需要治疗,缓解期也需合理用药,只有坚持长期地治疗,才能达到不发作的目的 .在本文管理的患儿中,总有效率为91.68%,虽然未作对照比较,但患儿家长满意度很高.在随访轻、中度患儿中,绝大多数经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甚至无发作,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对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这提示GZNA方案对哮喘的治疗、管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基层应大力提倡推广应用.

    作者:卢萍;孙红;徐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排便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方法,使产妇产后正常排便,减少便秘机率.方法 将106例产妇随机分53例为健康教育干预组,53例为观察组,干预组给予饮食,活动,心理等指导.结果 干预组产妇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健康教育方法,使产妇产后正常排便,减轻痛苦,有利于产后康复.

    作者:刘芳芳;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平均随访半年.结果 治愈63例(95.4%),好转3例(4.6%).术后远近斜视度差均≤10Δ.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术前需根据视远、视近斜视角及AC/A的不同采取不同术式.

    作者:陈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0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 通过10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完全的心电图分析,总结其心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20066.02-2008.10本院收治的10例成人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从病例中发现该病心电图改变呈现多样性和易变性,以心脏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多见.结论 传导阻滞可能与成人发生进行性心内膜纤维化有关.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进行性缺血及随后形成的瘢痕有关,常为致死的原因.

    作者:侯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90﹪左右.孕妇通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一半以上的GDM患者空腹血糖也保持正常.

    作者:宫振霞;陆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循环式心理健康教育对肝硬化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环式心理教育对肝硬化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3例肝硬化病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环式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研究组病人生活质量四方面功能评分及病人自我评价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循环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黎丹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417例新生儿G-6-PD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简称G6PD)缺乏症的筛查,了解玉林G6PD缺乏情况.方法 1417例新生儿抗凝血各50ul加入1ml蒸馏水中使其充分溶血,用G6PD /6PGD比值法{硝基四唑氮蓝(NBT)试验}测定.结果 2008年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G6PD缺乏症总发生率为11.86% (168/1417);男婴927例, 男性G6PD缺乏发生率占男性受检人数的15.3% (142/927),其中中度缺乏54例,占5.82% (54/927),重度缺乏88例,占9.50% (88/927);女婴490例,女性G6PD缺乏发生率占女婴受检人数的5.31% (26/490),其中中度缺乏23例,占4.70% (23/490),重度缺乏3例,占0.61% (3/490).结论 广西玉林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2008年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为11.86%,男婴G6PD缺乏率明显多于女婴,男性重度缺乏比中度缺乏的多见,女性多为中度缺乏.

    作者:邱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某院2008年度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多,占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唐晓斌;李孝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索他洛尔改变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治疗组52例慢性房颤患者服药前与服药14天后的心电图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以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52例对比.结果 治疗组服药14天后,QT、QTc均较治疗前延长(P< 0.05),但QTd和QTcd较服药前缩短(P<0.01).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服药前后对比,前者QT、QTc、QTd、QTcd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 索他洛尔使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间期和QTc延长,而使QTd、QTcd适度缩短,这与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有关.

    作者:肖红;吴兰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探讨

    目的 探讨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因意外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哺乳期妇女22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1:1随机选择同期在正常早孕药物流产的220例作为对照组,药物流产方案相同:米非司酮25mg,早上8点及晚上8点,温开水送服,服药前后禁食2h,连服3d;第4d早上8点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流产效果、流产期情况、药物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胚囊排出时间及出血量大,但阴道出血时间、盆腔感染、药物不良反无差异,无因不良反应过重而停药.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哺乳期妊娠早孕是有效和安全的,需要注意掌握适应症,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流产后的管理,必要时早予清宫术.

    作者:伏萍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铺床法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整体护理思维,探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铺床法教学中的实效性.方法 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授课,实验班采取小群体综合实践模式教学.结果 实验班护生的规范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评估能力与对照班比较有显著提高.结论 小群体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陈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在未产妇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 明确米索前列醇在未产妇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者为观察组共162例,未应用米索前列醇者为对照组共118例,记录术中宫颈松弛度、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时间并进行分析.结论 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以减轻未产妇人工流产手术的痛苦及手术难度,减少出血及术后感染,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连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