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萍艳
通过对本组69例老年肺结核病例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作者:贾晓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对小儿厌食症采取推拿捏脊,同时加服保儿宁颗粒(南京厚生药业)治疗,并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夏林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净化车间是制剂生产质量保证的基础的硬件之一,其设计、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空气的净化级别和质量,从而影响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乔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西方发达国家及中国的老年人群照料成本及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涉及老年照料概念、照料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及照料者负担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作者:刘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手术室是一个为病人施行手术以及进行急救的重要场所,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的内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其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手术室护士都必须了解其危害并掌握其防护措施.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血小板粘附率(PADT)测定试验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之一,国内常采用的犯法有血小板直接计数法(玻珠柱法)和沉降法,由于直接计数法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目前实用的实验室越来越多.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博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0例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11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27%和60.22%,肿瘤分期、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直接影响生存率;手术方式、是否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直接影响生存率.结论 老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改良根治术、CMF方案化疗和口服三苯氧胺片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仍为老年性乳腺癌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章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培养肿瘤科临床急需的护理骨干,提高肿瘤科护士的专业水平,我们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肿瘤专业培训纲要为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用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于伟;余静;张士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用纤溶酶200U,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7.50%,心电图改善率78.12%,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 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郑贯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带锁髓内钉属于中心性弹性内固定,能够防止短缩、旋转,固定牢固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已广泛用于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的复杂骨折,疗效已得到公认.但由于工具及操作的复杂性,在临床上仍出现一些并发症及失败病例.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各类型骨折208例,随访164例,出现并发症6例.现总结其失败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作者:谢振生;王立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泪道阻塞是农村常见多发眼病,既往传统治疗有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泪道挂线,近又有泪道钻切、泪道激光、逆行泪道置管等,疗效不断提高.我科于2006-2008年运用丝裂霉素和金霉素眼药膏,通过泪道灌注治疗泪道阻塞30例,操作简便,不需特殊昂贵医疗器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爱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9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综合疗法,发作期应用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氨茶碱治疗,缓解期肌注人胎盘脂多糖、气雾吸入倍氯米松;对照组45例,发作期用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氨茶碱治疗,缓解期气雾吸入倍氯米松.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对改善喘息、咳嗽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144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69).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共治疗6周.两组治疗前后除观察血压、心率、临床症状外,尚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传伟;王树华;周庆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多,占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唐晓斌;李孝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鼻饲流质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 年我院 155例脑梗死病并予鼻饲流质患者的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低蛋白血症,就诊时意识状况,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体温,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WBS计数,入院血糖,病程中肌酐水平,并行多项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入院血糖,入院体温,病程中血肌酐水平,病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结论 年龄,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入院血糖,入院体温,病程中血肌酐水平,病程中出现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鼻饲流质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
作者:何泽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护理文书作为医疗治疗活动中完整的病历资料的组成部分,其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不仅为医疗活动提供可参照的书面资料,更是具有法律效应的直接文件.作者通过对我院护理记录写作质量的检查,分析护理记录写作中违反科学精神的缺陷,探讨护理记录缺陷的成因与干预对策.提出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产生.
作者:李焕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因意外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哺乳期妇女22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1:1随机选择同期在正常早孕药物流产的220例作为对照组,药物流产方案相同:米非司酮25mg,早上8点及晚上8点,温开水送服,服药前后禁食2h,连服3d;第4d早上8点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流产效果、流产期情况、药物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胚囊排出时间及出血量大,但阴道出血时间、盆腔感染、药物不良反无差异,无因不良反应过重而停药.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哺乳期妊娠早孕是有效和安全的,需要注意掌握适应症,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流产后的管理,必要时早予清宫术.
作者:伏萍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VEGF和TGF-β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对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胃黏膜VEGF、TGF-β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8例患者中经胃镜检查无PHG13例,轻度22例,重度13例.阳性率72.9%.VEGF在重度PHG组与轻度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5.76±1.72,4.65±1.35,4.29±1.30,3.64±1.5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在重度PHG组与轻度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6.72±1.41,5.69±1.24,5.49±1.66,5.27±1.7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和TGF-β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PHG胃黏膜损害的病理过程.
作者:黄蔚;陈岳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10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完全的心电图分析,总结其心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20066.02-2008.10本院收治的10例成人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从病例中发现该病心电图改变呈现多样性和易变性,以心脏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多见.结论 传导阻滞可能与成人发生进行性心内膜纤维化有关.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进行性缺血及随后形成的瘢痕有关,常为致死的原因.
作者:侯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探讨及对策.方法 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普通外科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手术室环境、术野准备、器械消毒、麻醉方式与病例组均匹配的术后未感染普通外科患者作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前、术中、术中因素的差异.结果 6年来我院实施普通外科手术1429例,切口感染感染率3.28%(57/1420),在整个围手术期存在多种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因素年龄大、BMI高、有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术中因素:切口长、手术时间长、非主刀医生缝合;术后因素:住院天数多;与切口长度无关.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术前对老年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准备,治疗合并疾病,尽量实施平诊手术;择期手术尽量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季节;缩短备皮距手术时间.皮下组织厚者,提高手术技巧,皮下放置引流管,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作者:马其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