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蔚;陈岳祥
目的 为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26例儿童情绪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情绪障碍以学龄儿童发病多见,尤以青春期占优势,85%以上的患儿有明显的性格、人格基础,学习压力过重,青春期的困惑等为常见诱因,家庭环境不良也是原因之一.95%以上的患儿均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效果好.结论 从小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情感习惯,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和扶育,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
作者:易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观察舒血宁与复方丹参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粘滞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治疗后14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比复方丹参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陈玉芳;王慧萍;杨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从发明的橡皮管止血带以来止血带经历了数次改进过程,由胶膜带到手动空气止血带直至现在电脑气压、止血带等各种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以及为患者静脉穿刺抽血输液,止血带越来越发挥了其显著的功能.
作者:刘芳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式及特点.方法 对66例(71耳)乳突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对术耳愈合情况制定了护理措施.结果 乳突根治术成功率94%,干耳时间3-9周,干耳率为93%,术后半年全部干耳.发生面瘫率为1.5%,再穿孔率1.4%,复诊率98%.讨论通过对乳突根治术患者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突根治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惠兰;李么琴;梁小敏;熊志云;陈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为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确保病人就医安全,加强手术室的监控与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 分析手术室感染的原因从而制定控制对策.结论 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手术室感染,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作者:杨申华;曹淑霞;任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成功率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08年2月我们院前急救5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例(院前已死亡者除外),总结经验.结果 急救成功率98.1%.结论 提高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1、良好状态的院前急救药品及设备;2、高素质的医护人员;3、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急救措施.4、对急性肺水肿第一时间取大静脉给予利尿剂.
作者:王建民;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对118例哮喘患儿的管理(或)教育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相关的药物使用方法,并得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根据GZNA方案,将哮喘患儿分期分级,制定相应的个体长期管理阶梯式治疗方案.从首次明确诊断开始规范治疗,连续用药≤3月36例,3~6个月18例,6~12个月16例,>12月8例,发作期间断用药5例,失访35例.在随访的83例中,临床控制率59.04%(49/83),显效率19.28%(16/83),好转率13.25%(11/83),无效8.43%(7/83),总有效率91.68%(76/83).哮喘是慢性气道病态反应性炎症,它明显影响着个人、家庭及社会.虽然不能完全被治愈,但适当的管理往往能控制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国内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哮喘高危状态患者,平时用药很不正规,缺乏管理.国外学者指出医生有责任帮助患儿及家庭寻求一种自我监测病情,自我处理的佳途径.而我们的管理教育正是帮助患儿寻求一种自我监测病情、自我处理的较好方法.本文根据哮喘管理的七个目标教育患儿及家长重视哮喘的防治,不仅在哮喘发作期需要治疗,缓解期也需合理用药,只有坚持长期地治疗,才能达到不发作的目的 .在本文管理的患儿中,总有效率为91.68%,虽然未作对照比较,但患儿家长满意度很高.在随访轻、中度患儿中,绝大多数经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甚至无发作,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对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这提示GZNA方案对哮喘的治疗、管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基层应大力提倡推广应用.
作者:卢萍;孙红;徐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净化车间是制剂生产质量保证的基础的硬件之一,其设计、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空气的净化级别和质量,从而影响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乔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因意外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哺乳期妇女22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1:1随机选择同期在正常早孕药物流产的220例作为对照组,药物流产方案相同:米非司酮25mg,早上8点及晚上8点,温开水送服,服药前后禁食2h,连服3d;第4d早上8点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流产效果、流产期情况、药物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胚囊排出时间及出血量大,但阴道出血时间、盆腔感染、药物不良反无差异,无因不良反应过重而停药.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哺乳期妊娠早孕是有效和安全的,需要注意掌握适应症,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流产后的管理,必要时早予清宫术.
作者:伏萍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l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社会学及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设计,参考Mofisky-Green(MG)测评表进行CPAT评判.结果 320例高血压患者CPAT佳95例,占29.7%,CPAT差70.3%(225/320).影响CPAT的因素:年龄大、月收入少、服药种类次数多、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差、全或部分自费支付医疗费、医患关系一般(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CPAT差,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应根据影响因素不同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校的社会定位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一般是不计成本的,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资财使用者不要求取得经济上的回报,传统上不核算成本,也不计算盈亏,这就使得核算教育成本的必要性大大减少,高校的会计也不要求进行成本的核算.
作者:李长旭;耿秀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某,女, 46 岁,因右上后牙疼痛后导致拔除,拔牙创不愈合并且出现鼻腔漏水7天于2008 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刘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49例,分别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糖在术前、术中、术后较使用前明显的降低(P<0.01).两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用量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SII与MSII相比,明显缩短待手术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作者:高明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阿托品依赖现象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年12月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中发生阿托品依赖现象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阿托品依赖现象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6~48岁,平均(34.9±12.5)岁;阿托品化量平均(2384.9±212.5)mg,维持阿托品治疗时间5~13d,平均(6.3±2.5)d;主要表临床表现为M-受体兴奋症状;发生阿托品依赖经过减少用药剂量和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后好转出院.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阿托品依赖现象比较常见,阿托品的使用应灵活掌握,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剂量,防止阿托品依赖发生,对出现阿托品依赖者应逐渐减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直至停用阿托品,避免减量过快.
作者:堵安;吴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运用整体护理思维,探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铺床法教学中的实效性.方法 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授课,实验班采取小群体综合实践模式教学.结果 实验班护生的规范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评估能力与对照班比较有显著提高.结论 小群体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陈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对小儿厌食症采取推拿捏脊,同时加服保儿宁颗粒(南京厚生药业)治疗,并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夏林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梗死是围手术期严重而并不多见的并发症.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脑梗死在围术期的发生率已有增加.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包括老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1].
作者:杜文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多,占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唐晓斌;李孝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症的合并症,机体在应激态下,可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代偿性反应,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缺氧缺血致胃黏膜损伤;同时胃酸分泌增多,氢离子反向弥散,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细胞,造成应激性胃黏膜溃疡、糜烂、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及便血.本文从抑制胃酸分泌、止血及保护胃黏膜的角度,分别综述了多种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但很贵临床所见出血几乎都发生在Treitz韧带的近端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很少来自空肠上段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
作者:赵全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肱骨髁间骨折中,应用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观察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结果 术后对所有经治病例进行随访6-18个月,根据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 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 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文会龙;夏荣华;黄小斐;胡辉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