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卫生院从2003至2008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56例,本组病例年龄18~69岁,男42例,女114例,轻度96例,中度37例,重度23例.经口服中毒147例,经皮肤吸收中毒9例,有机磷农药多数是乐果、甲胺磷,敌敌畏,治疗长13d,短2h,转院5例,死亡2例.现将诊治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宗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综述注射用阿奇霉素临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根据近年来的文献,介绍阿奇霉素抗菌机制、抗菌谱和耐药性、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分布、代谢排泄、临床疗效、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简要介绍.结果 阿奇霉素属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中安全、有效.
作者:岳天辉;张玉钧;张亚臣;丁赓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食管癌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连续10d,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心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食管癌手术后风险,加快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志军;郭启祥;林建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中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均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汽化电切术,术后留置导尿管5d,常规抗感染1周,1周后开始用化疗药作膀胱灌注.术中无膀胱穿孔,术后无尿失禁、膀胱颈狭窄等并发症,22例随访18个月~4年,平均(2.8±0.8)年,17例治愈,好转4例,复发1例.结论 膀胱镜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可靠方法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 .
作者:苏必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产后访视是妇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视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促进宝宝健康成长,有利于母亲康复.本文总结了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400例,分别于产后7、14、28d进行家访.家访中常见护理问题有母亲育儿知识缺乏,保暖过度引起发热(体温>37.5℃),溢奶、脐炎;以及新生儿黄疸、腹泻,缸臀、脓包疮、鹅口疮、先天性肌性斜颈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新生儿解剖特点,新生儿期特殊生理表现,指导家长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新生儿疾病发生.因此,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对提高母婴保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翠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在西药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40例,用西药方法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作者:焦德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开胸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为了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现将开胸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杨雪飞;庞靖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成功转运新生儿的技巧.方法 对转运的100例为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成功转运新生儿会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提高治愈好转率.结论 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对危重新生儿实行有效的转运,能够有效的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及时抢救,减少病死平和自残率,改善预后.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对新生儿转运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开展转运业务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大设备的投入建设一个规范、完善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
作者:郭力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反复自然流产是指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文章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多个方面阐述了反复自然流产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湘姣;尤昭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肠炎,其病因尚未确定.以腹痛、腹泻、血便、发热为主要表现,因病变部位、肠管的范围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轻重不一,又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故早期易误诊.
作者:刘中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均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治疗AECOPD,作用显著,疗效可靠.
作者:马祥春;李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肱骨干中端及中下段骨折Ⅰ期植骨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后效果分析.方法 对27例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Ⅰ期植骨,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41岁,闭合20例,开放7例.结果 27例肱骨干骨折Ⅰ期植骨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6~40个月),27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0~30周),肩关节功能被Neer评定法评价优良率100%.结论 对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横形、短斜形及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植骨,可大大减少了骨折不愈合的概率,加快了骨折愈合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作者:孔令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并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在穿刺点上方皮肤沿静脉走向涂抹,对照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63±1.15)d;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05±1.08)d.两组静脉炎发生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并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林华瑶;王秋杏;黄志民;王惠莹;蚁泽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在当前全球结核病疫情不断恶化的情形下,对传染源的发现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是控制结核病蔓延和防止耐药结核患者产生的有效的途径,而发现传染源的主要的检查方法是痰涂片查到抗酸杆菌.
作者:姜正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介绍临时性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操作步骤、临床应用,以及早管保养中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处置.
作者:刘同芬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和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方法 将69例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分别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B组厄贝沙坦150mg口服1次/d;C组联用丹红注射液和厄贝沙坦,三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血压:治疗后B、C两组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C组下降优于A、B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和厄贝沙坦治疗DN有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功效.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本文从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阐述了医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杜宝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情况.方法 2007年6月21日至2007年12月21日出院的20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结论 仍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作者:金顺爱;金文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利用中西药联合即丹红注射液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静脉滴注,加用硝酸甘油15m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15mg/d静脉滴注.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每周查心电图3次,查血脂1次.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明显(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硝酸甘油联用增加心肌血流,改善缺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
作者:刘国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在医护工作中,由一系列锐器(如针头、安瓿、碎片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职业性损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工作过程中严重的心理压力.正确地认识职业性锐器伤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显得日益重要.
作者:迟明美;迟慧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