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腹腔灌洗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刘翠莲;张亚慧

关键词:胰腺炎、腹腔灌洗及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及护理, 重sever acate Pancreatitis
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性腹腔灌洗与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机理,观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优势.目的 SAP患者共56例,分成2组,持续腹腔灌洗组(30例)和CRRT组(26例),在解痉、镇痛、禁食、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等基础上,持续腹腔灌洗组和CRRT组分别采用持续性腹腔灌洗和CRRT治疗.结果 两治疗均有效,均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且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能降低血中SCT、BUN UA水平,对降低SGPT和总胆红素作用不确切,其治疗前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性腹腔灌洗及CRRT均为抢救SAP的有效措施,均能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但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治疗方式和护理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本文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 结论 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自评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黎明;王秋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青年卒中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加强了对青年卒中的研究.文章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生化特性及其与青年卒中的关系方面阐述了高同型半胱氨血症是青年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梅毒7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目的: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重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0%(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0%,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1)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2)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晨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硬皮病骨质改变CR表现(附6例报告)

    目的 分析硬皮病骨质改变的CR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目的 对6例硬皮病患者摄手(足)正斜位片,结合文献及临床分析其表现. 结果 6例硬皮病患者CR表现包括:普遍骨质疏松,指(趾)端骨质吸收、变尖,并发关节脱位. 结论 CR是显示硬皮病骨质改变的经济、有效的目的,对该病的临床及CR表现需提高认识,以免误诊.

    作者:钟燕宁;徐雷刚;魏长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宫外孕2例误诊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诊治并不困难.因此临床医师会时有麻痹大意,造成误诊.正确及时的诊治,会减轻患者痛苦.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增加患者的痛苦.

    作者:吕铁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们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atable angina,U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向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3例高龄大肠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23例高龄大肠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体会.目的 23例中术前诊断为肠炎11例,便秘性不全肠梗阻7例,阑尾炎并穿孔3例,结肠癌并穿孔2例.通过检查及手术证实为大肠癌穿孔,其中根治性切除术15例,姑息性切除4例.单纯造瘘2例,二期姑息切除2例.结果 痊愈15例,好转7例,肠瘘及肺内严重感染死亡1例.结论 高龄大肠癌具有病程长,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全面仔细的检查,及早确诊及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作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密集型针灸加TDP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60例比较

    目的:观察密集针灸加温及 TDP(红外线)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疗法.目的:选择软组织损伤腰部以下患者118例,平均病程5.5个月,男性56例,女性62例,分为二组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密集型针灸(碱灸针、银质针 )加温及TDP照射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经典针刺及TDP照射治疗;二组均为腰骶部、髂脊部、臀部、膝腿部患者.结果 观察组经过3-6次治疗,有效率达95%,对照组经7-10次治疗,有效率达63.78%.结论 密集型针灸及TDP(红外线)照射治疗有缓解疼痛,修复损伤组织,其疗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等特点.

    作者:罗永雄;申爱群;罗建远;罗青;夏汉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创伤骨折中约占百分之三到五.多有间接暴力引起,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他系统并发症,对于该类损伤的护理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程度,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作者:郑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持续腹腔灌洗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分析持续性腹腔灌洗与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机理,观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优势.目的 SAP患者共56例,分成2组,持续腹腔灌洗组(30例)和CRRT组(26例),在解痉、镇痛、禁食、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等基础上,持续腹腔灌洗组和CRRT组分别采用持续性腹腔灌洗和CRRT治疗.结果 两治疗均有效,均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且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能降低血中SCT、BUN UA水平,对降低SGPT和总胆红素作用不确切,其治疗前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性腹腔灌洗及CRRT均为抢救SAP的有效措施,均能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但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治疗方式和护理对策.

    作者:刘翠莲;张亚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三级医院如何发挥医药护人员作用,提高ADR报告数量与质量

    通过总结我院5年来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如何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提高报告质量方面,发挥全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不仅增加报告数量,同时也提高报告质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建立与人员的培训,使全院医药护人员感到人人有责,有义务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加强业务学习,有效地开展临床用药监护护士参加ADR监测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许多工作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观察有无ADR发生,认真填写ADR报告表,4.3通过几年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护士在这项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通过ADR信息资料,进一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对机体的危害,在提高自身临床用药监护水平的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章六滨;赵启春;孙宏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麻醉的处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具有手术方式简单,微创伤、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现已成为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典术式.

    作者:郑明理;刘继军;胡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生脉方出自<内外伤辨感论>,为益气复脉著名方剂.近年,生脉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作如下报道.

    作者:李秀玲;郭曙军;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78例学生疥疮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疥疮的有效治疗目的.目的1%丙体六六六霜涂搽颈部以下全身皮肤1次,24小时后洗澡更换衣物,并对污染衣物消毒;疥疮结节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加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1周1次.结果 78例患者经1-2个疗程全部治愈.结论 1%丙体六六六霜治疗疥疮效果良好,强的松龙加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疥疮结节效果良好.

    作者:陈玉;余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 4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d,每日一次,观察3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血尿素氮、肌酐、尿酸、钠、钾及尿蛋白定量等指数作对比分析.结果: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血尿素氮、肌酐下降显著(P<0.05).而心率、尿酸、钠、钾等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洪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生儿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发病原因,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早发型以经阴道生产有关,多表现为严重黄疸,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及休克,预后较差.晚发型男性占优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易并发化脑,如果治疗及时预后较好.早发型与晚发型ESBLs 菌感染比例近似.结论 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快,并发症严重,抗生素耐药率高,治疗较困难,治疗首选药敏试验敏感的碳青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

    作者:陶娜;杜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糖尿病病人血糖连续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进行连续监测,是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降糖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用药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血糖监测要抽患者静脉血,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便,一般病人不愿意合作,客观上给连续检测血糖带来一定的困难,现丰我们采用手掌式血糖仪对病人外周微量末梢血进行血糖监测,具有微量、方便、微创等特点,其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糖尿病病人所了解和接受,开展以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凌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26例青少年意外妊娠原因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对性行为和人工流产的态避孕知识水平、避孕状况及需求.目的 采用调查和访谈的目的 ,对126名15-21岁要求终止妊娠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及访谈.结果 调查对象对性及避孕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掌握程度较浅,且存在认识误区.近50%的调查对象此次妊娠前未采取过避孕措施,避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避孕目的 使用不当.所有对象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对学生进行性、避孕及生殖健康等知识宣教.结论 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人工流产的现状应给予重视,建议学校给学生提供性及避孕知识教育,使之能从正规渠道获得系统、科学的知识,从而减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

    作者:王翠梅;韩咏梅;张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

    目的 观察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目的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 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 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较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申永涛;陈丽萍;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目的 观察以中医辨证论治目的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目的 50例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于发作和缓解期及所属中医证型不同分别给予相应中药治疗.结果 显效14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无加重病例.总有效率86%.结论 辨证分型论治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

    作者:王鸿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