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莲;张亚慧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由于手术等多种原因而游离到宫腔以外的组织或器官,而主要是在盆腔内.异位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同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出现周期性增殖、分泌和出血,导致月经来潮时出现以痛经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常伴有月经过多甚至不孕.
作者:何红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准确的检验报告不仅仅取决于仪器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做出合格的检验报告,而其导致的异常结果会给临床诊断提供错误信息,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的不良后果.
作者:居瑞雪;郎晓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本文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 结论 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自评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黎明;王秋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麻醉性镇痛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目的 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法,对2003年~2006年我院住院部11780张麻醉性镇痛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常用麻醉性镇痛药有5种,共3种剂型;所用药物的DUI均小于1,大多数药物DUI在0.4~0.8.结论 麻醉性镇痛药用于镇痛治疗,药物、剂量合理.
作者:朱琰;刘琼 刊期: 2008年第11期
20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纳络酮成功救治地西泮43例,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国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目的: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重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0%(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0%,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1)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2)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晨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密集针灸加温及 TDP(红外线)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疗法.目的:选择软组织损伤腰部以下患者118例,平均病程5.5个月,男性56例,女性62例,分为二组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密集型针灸(碱灸针、银质针 )加温及TDP照射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经典针刺及TDP照射治疗;二组均为腰骶部、髂脊部、臀部、膝腿部患者.结果 观察组经过3-6次治疗,有效率达95%,对照组经7-10次治疗,有效率达63.78%.结论 密集型针灸及TDP(红外线)照射治疗有缓解疼痛,修复损伤组织,其疗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等特点.
作者:罗永雄;申爱群;罗建远;罗青;夏汉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千锤膏和玉红膏不同使用方式对感染伤口治疗的效果.目的 选择伤口感染者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千锤膏和玉红膏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目的 进行换药,中轻度感染单用玉红膏,重度感染合用千锤膏和玉红膏,同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2.65d和25.86d (P<0.01),平均换药次数分别为9.91次和24.32次(P<0.01).结论 采用千锤膏和玉红膏有助于伤口感染的痊愈,尤以重度感染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王建春;张云;李振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产科急症.现将我们对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莫少琼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进行连续监测,是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降糖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用药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血糖监测要抽患者静脉血,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便,一般病人不愿意合作,客观上给连续检测血糖带来一定的困难,现丰我们采用手掌式血糖仪对病人外周微量末梢血进行血糖监测,具有微量、方便、微创等特点,其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糖尿病病人所了解和接受,开展以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凌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目的 选择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对照组30例应用丹参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两组均每日1次,共15天,观察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高桂云;崔静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任脉经神厥穴,艾柱置于新鲜生姜片上,灸3壮,每天灸治1次,12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隔姜灸治任脉之神厥穴,具有温经散寒、补益脾胃、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使用简便,价廉实用,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钟志刚;苏诺;刘毅华;孔燕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目的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其主要症状、心电图的改变. 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朱永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断和治疗目的 .目的:对1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胃镜检查,观察48小时内和48小时后胃镜出血病因阳性检出率;比较内镜下止血和药物止血的再出血率.结果:48小时内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率明显高于48小时后出血的检出率;两者经统计学比较p<0.05.內镜下止血与药物止血的再出血率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可明显提高出血的病因检出率,联合内镜下止血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通过鼻胃管可以早期发现再出血.
作者:张东海;王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应用价值.目的 对49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下肢动脉病变中,糖尿病患者35例,显示血管内中膜增厚、毛糙,腔内粥样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示彩色充盈缺损,阳性率为70%;下肢动脉重度粥样硬化10例,动脉腔内多发性粥样斑块,CDFI示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脉管炎4例,动脉内中膜增厚粗糙、迂曲,CDFI示血流束变细.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疾病的检查,临床证明是无创的检测手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2],已得到临床的肯定.
作者:王兆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目的 选择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计20ml,静脉点滴,14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 丹红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普通治疗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抑制急性脑梗塞后脑组织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缺血半暗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国惠;张保朝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66岁,体重62公斤,拟于腰硬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术前一般情况可,血压20kpa/12kpa, 心率82次/分, Hb98g/L,心肺无异常.取L3-4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 G腰麻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待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推入重比重液2.5ml,其中0.75%布比卡因1.6ml,10%葡萄糖0.9ml,仰卧位控制平面在T10以下.
作者:齐玲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与单纯用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目的 将40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组),记录两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前及后8、16、24、32、40、48、56、64、72小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aO2)、每24小时尿量、恶心呕吐发生率、镇静效果、72小时丙泊酚总用量、停用丙泊酚后清醒时间. 结果 整个观察过程中,各时间点SBP、DBP、HR、R、SaO2、每24小时尿量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P在每组镇静8小时后比镇静前显著下降(P<0.05),SaO2、HR在每组镇静8小时后比镇静前显著升高(P<0.05),见表2.16小时后每组各时间点SBP、DBP、HR、R、SaO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2小时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停用丙泊酚后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用丙泊酚镇静相比,丙泊酚用量仅为后者的25%左右,且患者清醒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对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镇静效果确切而经济.
作者:刘德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中等卫生人才,作为医学基础课的生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五个方面即:一、目标教学;二、综合化教学;三、结合临床教学;四、呼应社会动态;五、教学手段多样化,论述了生理学教学改革措施,用以促进教学.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妊娠者血糖控制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有效治疗措施.目的 回顾性分析65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两组比较母婴并发症.结果 血糖控制不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32.36%,酮症酸中毒(DKA)为20.56%,胎儿宫内窘迫为27.16%.胎膜早破为50.00%,其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应用饮食疗法十人胰岛素治疗十运动锻炼十孕期管理及渠入糖尿病知识教育的综合治疗目的 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妊娠结局.结论 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对减少母婴并发症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何红芬;张灿华;李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