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莲;张亚慧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目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目的 ,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练习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 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廖希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预防目的 .目的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氯胺酮0.5mg/kg, B组氯胺酮1.5mg/kg, C组0.9/%生理盐水5ml,每组1/3剂量在推注雷米芬太尼前给予,余下2/3剂量加入雷米芬太尼混合输注.记录全麻开始前5min(T1)、给药后1 min(T2)、给药后30 min(T3)、术毕停药后5min(T4)、拔管后1min(T5)、拔管后20min(T6)各时间点MAP、HR、SPO2,以及病人拔管后1h、3h、6h、12h的VAS视觉模拟评分,T4、T5、T6、1h、3h躁动评分(RS).结果 三组各项指标T1-T6时MAP、HR、SPO2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4、T5、 T6时MAP、HR均高于A、B组(P<0.05).病人苏醒后各时间点VAS视觉模拟评分、躁动评分(RS)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可能与病人疼痛或痛觉高敏有关.氯胺酮超前镇痛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与所用氯胺酮剂量无关,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盛清明;杨静;李华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66岁,体重62公斤,拟于腰硬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术前一般情况可,血压20kpa/12kpa, 心率82次/分, Hb98g/L,心肺无异常.取L3-4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 G腰麻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待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推入重比重液2.5ml,其中0.75%布比卡因1.6ml,10%葡萄糖0.9ml,仰卧位控制平面在T10以下.
作者:齐玲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影像学及手术特征,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方法 对11例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和肺部影像学表现及手术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上以反复肺部感染为特点.病变位于双下肺叶后和(或)内基底段.病变表现以囊性,实变,支气管扩张为主.手术中均见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行肺叶切除术.结论 对双下肺叶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咯血病人,应想到肺隔离症的可能,行强化胸部CT和动态扫描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处理异常血管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李作涛;曹望凯;韩秀娟;王述波;韩其正;郝长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灌注的细心观察与护理. 目的 对45例患者用不同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45例患者随访34例患者痊愈,9例好转, 2例术后8~11个月复发,复发率4.4%. 结论 正确的灌注目的 和细致的观察是确保膀胱药物灌注疗效发挥、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全面和良好的健康教育与护理能增强病人治病的信心,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作者:王美清;崔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生脉方出自<内外伤辨感论>,为益气复脉著名方剂.近年,生脉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作如下报道.
作者:李秀玲;郭曙军;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癌书后刀口感染受血糖变化影响的情况.目的:100例肺癌手术病人术前测血糖术后每3天测血糖一次,术前高者,术前术后均作处理,单纯术后高者不作处理.结果:术前血糖高者应用胰岛素控制后,刀口无感染.术后血糖高者感染17例 .结论:术后高血糖是造成刀口感染原因之一,对肺癌术后血糖高者应注意预防与治疗.
作者:李同源;高岩;王述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粘度是血液的重要力学性质,是衡量血液流变性的指标,也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液粘度对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和在临床的诊断上均具有重要意义.血粘度的测定目的 主要有两种:毛细管法和旋转法.两者测定的原理和理论依据各不相同.毛细管法操作比较便捷,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很多,不宜控制,所以误差较大;旋转法设备操作较复杂,但影响结果的因素可控制,测定结果较准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作者:宋大卫;贾维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999年我院购进一台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200全自动血凝仪,该仪器以其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的特点为临床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为抗凝溶栓治疗的实验检测以及一些特殊检查前的凝血功能检测带来了极大方便.
作者:马立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腹部肿块伴黑便半月入院.4个月前曾因黑便至外院就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倂出血.
作者:钟兴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经我院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1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115例,超声诊断96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48%. 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定有较高特异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桂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通过总结我院5年来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如何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提高报告质量方面,发挥全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不仅增加报告数量,同时也提高报告质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建立与人员的培训,使全院医药护人员感到人人有责,有义务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加强业务学习,有效地开展临床用药监护护士参加ADR监测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许多工作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观察有无ADR发生,认真填写ADR报告表,4.3通过几年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护士在这项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通过ADR信息资料,进一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对机体的危害,在提高自身临床用药监护水平的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章六滨;赵启春;孙宏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6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后的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阎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在未经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目的:2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未经化疗的IV期NSCLC患者,予以吉非替尼单药250mg/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或因严重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2月后评价疗效与毒副反应,并随访1年生存率.结果 客观有效率为26%,疾病控制率为61%;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皮疹、乏力、腹泻和肝功能异常.无间质性肺病(ILD)发生.1年生存率为58%.结论 研究证实了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晚期NSCLC有效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周顺新;张海平;刘丹政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TCD对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检测价值.目的 利用TCD检测因急性脑卒中就诊的神经梅毒患者(检查组,25例)颅内血管情况,了解血管狭窄及闭塞率以及血管顺应性指标,并与同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史的非梅毒性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 检查组25例检出16例共20条血管狭窄或闭塞,对照组30例检出20例共24条血管狭窄或闭塞,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代表血管顺应性指标(频谱形态和PI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CD在诊断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方面无特异性,但在无明显动脉硬化表现而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作者:刘红英;陈惠灵;罗伟良;何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四肢骨折为临床常见创伤,发病率高,复合伤严重,往往危及病人生命,其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因此,除了急诊抢救患者生命外,对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杨新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目的 及治疗.目的 对9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部损伤的简便可靠手段,结合x光、B超及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在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确诊率,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苏朝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持续性腹腔灌洗与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机理,观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优势.目的 SAP患者共56例,分成2组,持续腹腔灌洗组(30例)和CRRT组(26例),在解痉、镇痛、禁食、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等基础上,持续腹腔灌洗组和CRRT组分别采用持续性腹腔灌洗和CRRT治疗.结果 两治疗均有效,均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且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能降低血中SCT、BUN UA水平,对降低SGPT和总胆红素作用不确切,其治疗前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性腹腔灌洗及CRRT均为抢救SAP的有效措施,均能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但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治疗方式和护理对策.
作者:刘翠莲;张亚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发病原因,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早发型以经阴道生产有关,多表现为严重黄疸,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及休克,预后较差.晚发型男性占优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易并发化脑,如果治疗及时预后较好.早发型与晚发型ESBLs 菌感染比例近似.结论 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发展快,并发症严重,抗生素耐药率高,治疗较困难,治疗首选药敏试验敏感的碳青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
作者:陶娜;杜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难治性支气管胸膜瘘、脓胸胸廓成形术中联合应用肩胛骨部分切除及肌瓣填塞术的治疗效果.目的 在全麻下肩胛骨部分切除,游历冈下肌、前锯肌及部分背阔肌、肋间肌、经肋床填充脓腔,封盖瘘口并加压包扎,压破消灭脓腔而达到治愈目的 . 结果无再次感染,无手术死亡,均一次性愈合.结论 胸廓成形术中联合应用肩胛骨部分切除及肌瓣填塞术治疗难治性(胸顶部)支气管胸膜瘘、脓胸是安全有效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合理的设计操作及术后管理是本手术的成功保证.
作者:玄光哲;金日;车成日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