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马琴;王琼;杨玉琼;贾仙琼

关键词:化疗, 静脉类, 护理
摘要: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但由于大多数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浓度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可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硬化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良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本院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子宫良性病变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205例,了解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05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均达到了肿瘤缩小、月经减少、痛经减轻、子宫保留的满意效果.结论 子宫良性病变介入治疗时应严格作好术前准备工作,严密观察和处理术后不良反应,并认真做好术后随访工作.

    作者:王琼;李力;唐晓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进展

    剖宫产术后,由于宫缩,手术刺激、切口疼痛、麻醉药应用等诸多因素,致使胃肠功能受抑制,从而产生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以腹部胀满、胃脘疼痛、腹痛腹胀、便秘等为主要症状.

    作者:邱海燕;蒋红梅;王贤华;文霞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好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1].

    作者:杨爱慧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本文介绍58例70岁以上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结合老年人存在的合并症多,生理机能减退和对疾病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适当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完善的麻醉机心肺功能监测,精细简洁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秋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要通过激励手段,尽力调动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管理目标.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更好的优质服务于病人.方法 对本科室32名护理人员从2006年1~12月(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到2007年1~12月(实施激励法管理),进行五项护理质量标准比较.结果 激励法优于传统管理模式.结论 管理者以现代激励理论为基础,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充分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队伍有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适应新形式下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雪莹;管健;候晓燕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皮试液临床配制注意事项

    针对临床用药中对皮试液配制存在不规范问题,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皮试液配制中药物和溶媒的选择、皮试液浓度等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以减少过敏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胡丽辉;杨晓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CT灌注成像在肾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及结果 在CT灌注病例中,对13例肾癌及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肾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分布特征、血流量(BF)及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有显著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肾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李水连;王耿;张雄彪;余水全;肖格林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提高尿液检验质量

    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是受检者无害化检查方法,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病手段.

    作者:薛俊太;邓翠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8例以及健康人40例(对照组)的hs-CRP及cTnl、CK、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 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为(2.0±0.5)mg/L、(3.8±0.4)mg/L、(8.5±1.4)mg/L、(15.8±3.7)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而cTnl仅在UAP组和AMI组显著升高,CK和CK-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韩明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滑动平均法在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趋势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TSA)中的滑动平均法,以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率为例,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推测,并运用SSE及RSE值较小的2期滑动平均法,推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作者:丁凡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关注产科及产前诊断

    产科及产前诊断的领域,由于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世界卫生的指标,成为政府和产科大夫共同关注的前沿,重点在以下范围.

    作者:李力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片;对照组用铝碳酸镁片、维U颠茄胶囊、甲硝唑片.均7d为1疗程,服药3疗程内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HP转阴率90%;对照组治愈率为47.37%,HP转阴率为46.67%.两组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联疗法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作者:黄君群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徒手扩张阴道与向下按压会阴体结合保护会阴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徒手扩张阴道与向下按压会阴体相结合保护会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初产妇共160例,徒手扩张阴道与向下按压会阴体相结合保护会阴为观察组,常规向上内方托压会阴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会阴裂伤及行会阴切开术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I°会阴裂伤比对照组增加,但会阴未裂伤和侧切率均低于比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Ⅱ°、Ⅲ°裂伤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评估产妇胎儿情况,应用徒手扩张阴道与向下按压会阴相结合保护会阴能有效降低会阴切开率,但不能完全取代会阴切开手术.

    作者:龚利兰;蒋红梅;王贤华;石玉琦;刘世玲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新型阴道冲洗机的临床应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妇女的调查表明:中国41%的成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症.已婚女性发病率达70%,且80%的已婚育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30%的中年女性患有子宫肌瘤;不洁性行为感染的性病传播速度更为惊人.

    作者:江灿;王琼;唐晓辉;周静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全球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且病死率高,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暴发,因此,对MRSA的医院感染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曾琼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软肝补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

    采用中药软肝补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2例肝硬化腹水均为本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作者:李文权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重视利用癌症病人的正性心理特征

    我们通过对癌症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他们在心理反应中既暴露出消极的一面负性心理特征,又蕴含着积极的一面正性心理特征,而后者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正性心理特征属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它的持续和加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重视并加以发掘利用癌症病人的正性心理,激发癌症病人的生存欲望,巩固眷念心理,增强拼搏意志,延长期待心理,有助于减轻癌症病人身心痛苦,使病情缓解和改善,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

    作者:刘燕玲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5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目的 总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5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0例孕妇分娩492人次,48人次治疗好转后出院,治疗后复发住院2次以上62人次,剖宫产458例,顺产34例.共有固生儿死亡6例,其中宫内死胎2例.结论 保肝、减轻瘙痒症状.改善胎盘循环仍是目前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方法.重视心理护理、做好各项监护、注意用药反应、加强基础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国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杨玉琼;蒋红梅;郑英如;易萍;俞丽丽;李力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构建和谐医院 共建和谐社会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氛围之中,努力构建和谐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目标.

    作者:李金;李祖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脑血管疾病的高压氧康复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指一切由缺血或出血引起的短暂或持久的局部脑损伤,同时或单独有一支或多支脑血管的基础病变的疾病,是一种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常见病,为中老年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陈丽娟;蒋燕 刊期: 2008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