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年至2006年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海玲;应易高;罗艳蓉

关键词:耐药监测, 临床分离病原菌,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茵种类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从临床分离到的7343株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茵种及药敏试验,根据DNCCLS标准判断结果,用PEMS3.1软件包分析.结果 4年中排在前七位的均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萝、鲍曼不动杆菌、绿脓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绿脓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由1%升高36%,6%~43%之间.氟喹喏酮类对常见细菌的药敏率在2%~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明显上升(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34%~52%,逐年上升(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茵在29%~24%在,逐年下降(P>0.0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药敏率在63%~95%之间(P>0.05).结论 规范的细菌耐药,陛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治疗十分必要.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耳带状疱疹诊断与治疗

    耳带状疱疹又称Ramsay-Hunt综合征,为病毒感染所致,多发生于春秋季节,成年人多见.我科于2003年至2004年春秋两季共诊治10例,并进行随访,介绍如下.

    作者:段英侠;邹连贵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其预防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切除范围广泛,手术操作复杂,所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60%.其中严重和常见的是胰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一个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其病死率在20%以上.

    作者:聂忍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IT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愈来愈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有关专家指出,医院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吴天赐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如何提高《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吸收知识、掌握知识程度.本文从充分利用教材、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学生主体性3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姚洁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作者:姜素琴;卢秀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12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的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年龄、性剐、肝硬化病因、SBP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细茵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肝功能、血常规,腹水常规、B超,Child-pugh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肝硬化病因以HBV感染为主(83.2%)男性居多,同期住院患者中合并SBP者为21.6%,其中医院内感染率16.8%,腹水培养致病菌阳性率14%,以单菌株G杆菌为多数(66.7%).药敏试验提示耐药率超过50%的依次为青霉素、氨曲南,氧氟沙星.与对照组比较Child C级例数明显增多(P<0.05);腹水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值有降低的趋势(P=0.089).末梢血WBC计数及Child分级、血清BUN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SBP多为单菌株、G-杆菌感染,青霉素及奎诺酮类耐药.Child C级、低ALB血症水平与SBP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序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BD留置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用BD套管留置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方法 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患者用20G或24G静脉BD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置针在臂丛神经鞘内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所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 用BD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外科手术及其术后镇痛中操作方便,效果满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秀兰;黄志雄;詹如富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3年后IDD各项技术指标调查

    铁岭市是碘缺乏病严重流行区,经多年防治,于2000年实现了消除碘乏病阶段目标,2005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为进一步掌握病情消长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消除碘缺乏病的运行机制,我们于2008年7月对碘缺乏病各项监测指标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军;杨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几种疗法比较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由于骨折线的位置,患者的年龄、损伤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亦不一样,我科自1993至2006年对19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疗法,其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龙隆;冯晓琴;胡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以ITS序列和花粉粒形态区分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

    作者测定了两种形态十分近似的生药益母草与细叶益母草的核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两者的花粉粒形态,结合二者可准确区分益母草与细叶益母草.

    作者:张国梅;徐腾田;雅琴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引入循证医学模式创新医院管理评审机制

    目的 拓展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形成新的医院循证管理模式.方法 运用并拓展循证医学理念,融入医院管理.结果 形成循证医院管理模式.结论 把循证管理模式融入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新的医院管理评审机制.

    作者:韩桔苹;马金生;高克毅;尤军伟;马春晓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中医药治疗疳积的研究进展

    疳积是积滞和疳证的总称,为中医儿科四大症(痘、麻、惊、疳)之一.我国传统中医对疳积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医对疳积的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对疳积的各种治疗方法,以为临床研究和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赵君英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有趋于年轻化特点,尤以白领办公室人员长时期伏案,长时间电脑操作等人群、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

    作者:陈发康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盐酸纳络酮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常见病,当大剂量乙醇摄人人体,抑制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延髓的基本生命中枢时,患者会失去知觉进入昏睡期,甚至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对急性乙醇中毒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几年来我们在工作应用纳络酮治疗危重中毒患者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莉;邬占慧;张咪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中医学对感冒的认识与治疗

    感冒俗称伤风,是风邪挟杂他邪侵犯人体肌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反应.这种病症病因复杂,夹邪不同,体质不同,则治疗亦不同.但是,分类仍以风寒和风热2类为主.所以,临床治疗时,应该首先分清风寒风热的性质,再辨夹邪,后辨禀赋之各异,辨证论治,方能达到治疗之目的.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碧兰糊剂根管充填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碧兰糊剂在根管治疗中,根管充填的疗效.方法 门诊就诊完整的85例,112颗患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在根管充填时选择碧兰糊剂进行充填.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对112颗惠牙根充结果表明,基本上全部治愈,仅有2例无效,治愈率在98%.结论 碧兰糊剂适应证宽,根充凝固后不易被吸收,易去掉.特别对根充术后疼痛的缓解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高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院校离退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院校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离退休后因心理变化和对新的生活条件的不适应而影响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将我学院离退休人员心理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青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血液分析仪不能代替镜检

    白细胞三分类及五分类的血液计数分析仪已在国内迅速普及.它不但能降低劳动速度,且能提供血液学检查全面而有价值的资料.它有分析速度快、测定结果准确和精密度高等优点,但再先进的仪器也需要人的调整、效正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

    作者:庞艳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胃、十二指肠镜联合x线置入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十二指肠恶性狭窄1例

    患者,女,77岁.2007年2月25日因纳差、恶心、呕吐伴皮肤巩膜黄染在我院就诊,入院后经CT、MRCP以及肿瘤免疫指标(糖类抗原19-9(CAl9-9):>500U/mL)等检查诊断为: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于2007年3月2日,因胰头癌无法分离,遂行月日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中见网膜、十二指肠与肝面粘连,胆总管增粗,胰头体部明显增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胆总管、十二指肠壁已有明显浸润节结,数量较多,大小不等.

    作者:白顺滟;肖思洁;申泓;孟庆弟;吴俊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中西结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或合并脊髓不全损伤之体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容易损伤脊髓,使双下肢功能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我院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或伴脊髓不全损伤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龙隆;周油山;冯晓琴;胡敏;卢建新;刘青松;林佳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