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艳;吴官保
膜样痛经,以其行经腹痛,直至子宫内膜呈大块或整个腔型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始缓而得名.常发生在月经初期或初期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末孕妇女,膜样痛经的记载,李经伟、孙学威主编的<中医基础丛书>(<妇科秘方>)一书.
作者:陈冬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
作者:赵爱萍;王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卒中病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卒中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上出现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失语、偏身麻木等症状.
作者:闫庆旭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的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及神经功能障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作者:吴丽红;王志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利益.方法 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本院质控小组按标准对30份出院病历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对护理文书实施监控和采取改进措施,以保障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虞华;储小红;储兰芳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患者分为单纯针刺组(60例),针刺牵引组(60例)、单纯牵引组(60例).结果 针刺牵引组、单纯针刺组优良率分别为91.67%、85.00%,优于单纯牵引组的58.33%(P<0.01);针刺牵引组的第1疗程痊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针刺加牵引治疗本病效果好,疗程短.
作者:卢文秀;樊丽;贺彦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身体状况和脏器功能制定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中医辩证分析调整机体功能.结果 分别根据情况采用AO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种手术方法.术前55例合并内科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患为常见.术后除1例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诱发心力衰竭加重而致死亡外,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术口感染、下肢血管栓塞、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常见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 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A组)和石膏外固定(B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结合临床经验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 67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余所有病例均在闭合复位后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32例置入克氏针有限固定.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Dierk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及X线片测量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解剖复位A组11例、B组39例,近解剖复位A组9例、B组8例.康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线片测量A组较满意.结论 应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器固定,避免了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的不足,利于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张斌;吴红富;刘登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门诊药房发药交代的质量.方法 总结在门诊药房发药的经验,提出如何更好地完成发药交代工作.结果 与结论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业务素质,准确地向患者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中获得药师给予的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和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封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蠲痹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中药蠲痹饮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痛.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蠲痹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梅香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上胸段食管癌患者,不开胸,经颈-胸骨部分劈开路径,行食管摘除或食管内翻拔脱、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结合本院1989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2例合并有较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70岁以上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食管癌长度<3cm,无外侵/外侵不重),采取经颈-胸骨部分劈开路径,行食管摘除或食管内翻拔脱、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对其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全组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声音嘶哑2例(出院半年内自行恢复),心血管并发症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局部换药治愈).全组无胃排空功能障碍.3年后失访3例(按3年内死亡计算),1年生存率9/12,3年生存率5/11,5年生存率3/11.结论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常合并心肺疾患,增加了开胸手术的风险,使得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那些合并有较重心肺疾患,肿瘤不大或外侵不明显的上胸段食管癌高龄患者,我们认为:不开胸,经颈一胸骨部分劈开路径,行食管摘除或内翻拔脱、胃一食管颈部吻合术是一种较好的外科治疗选择.
作者:马洪飚;罗锋;宋小元;余欣;王睿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华蟾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d后观察疗效、KPS评分和毒副反应.结果 临床获益率治疗组为33.33%,对照组为21.21%;KPS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2%,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少且轻微.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对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较好.
作者:陈红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观察其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 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周凤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拟行择期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分为术后静脉镇痛组(PCIA组,56例)和术后未使用PCIA组(对照组,64例).分别在术前ld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各测验项目术后值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术前值的20%判定该项目出现术后功能恶化;一个患者术后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出现功能恶化判定该患者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107例患者完成了手术前后神经精神功能测验.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PCIA组32.7%(16/49),对照组为25.9%(15/5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有29.0%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但PCIA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中义;许琴晴;杨学权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本院纯中药制剂夜合健脑片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夜合健脑片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佐匹克隆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显效率为53.3%,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夜合健脑片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好,并且可以减少佐匹克隆用量,减轻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更高.
作者:张健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电针加远红外线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26例患者采用电针加远红外线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愈率65%.显效:27%.有效:8%.总有效率:100%.结论 电针加远红外线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邵国萍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3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尿滁留患者施行膀胱造瘘术,做好心理护理,造瘘管的护理,切口处的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丛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降低卒中致残率、致死率.同时减少中风的发病诱因,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魏春玲;顾兆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清心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清心饮加减方,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5.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心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心肌,改善临床症状的功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王保奇;焦红娟;程志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复发性口疮系口腔粘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因其发病原因不明,有具复发性,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抗生素、维生素等治疗愈不理想.笔者自2006年至2008年8月运用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法,选<伤寒论>乌梅丸治疗复发性口疮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晖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