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崇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已普遍应用,医院的业务处理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系统.然而,我们在享受现代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系统暗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软硬件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网络瘫痪,将直接影响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严重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因此,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各家医院都在技术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
作者:汪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病历资料例1:患者40岁,住院号20653,因孕2产0孕36+5周,阴道大量流水2小时于2006年11月29日入院.既往1989年人流术1次.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可,体温、血压正常.足月腹,官高:33cm,腹围:95cm,不规律宫缩,宫口未开,先露头浮,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9.0cm,羊水量少,胎心180次/分,胎膜早破试验阳性.
作者:岳立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因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及伤口疼痛等可继发潜在有害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动过速和心律紊乱,特别对原有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我们在拔管前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和异丙酚有效地减轻了气管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并具有镇静作用.
作者:李林;张明科;李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工作的医生首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外症状有一定的警惕性,切忌想当然,应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利用为便捷的诊疗手段,尽早开通血管,尽早挽救濒临坏死心肌,尽早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现在收集了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急诊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5例,对不同病因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尽早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普通患者中鉴别出来,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让患者在短的时间里,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跃辉;李岩松;冯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换药室是外科病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病人术后换药、清创缝合的重要场所,因此换药室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愈后.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对换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谈几点体会:
作者:郑芝雁;林秀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给老年人进行纤支镜检查,已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1].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4月对60~93岁老年患者行纤支镜检查2183例,其中男1490例,女693例.年龄60~70岁1415例,71~80岁678例,80岁以上90例,平均年龄68.9岁.纤支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和风险.临床资料统计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3%,较严重并发症约为0.1%,死亡率约0.01%[2].
作者:魏淑芳;林秀华;郑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昏迷病人不能进食,一般需鼻饲法喂养.因其在插胃管过程中不能配合,常发生插管困难,引发呼吸困难、鼻出血、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胃管一次.频繁插管刺激给病人增加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在传统鼻饲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反跳,医护措施稍有不当,既导致病人死亡,其近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350例中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者40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艳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根据《内经》伏邪理论的思想,总结了古代医家关于伏邪潜伏和发病的机理,提出了伏邪潜伏的发病原因与正气和邪气的状态及其二者相互斗争的趋势有关.提示根据伏邪潜伏的发病机理,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并且提示治疗手段为给邪留有出路,并领邪外出.
作者:李玉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瑞格列奈是餐时服药的非磺脲类胰岛素刺激剂,本文对41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对血糖、血脂等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1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男13例,女28例,年龄31-59(50.1±9.2)岁,病程1月-7年,BMZ均大于25(kg/m2)诊断符合1999年2月WHO诊断标准.
作者:田毓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医院的品牌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如何打造医院品牌的问题被提到新的高度.品牌是以品质为基础的,而医院高品质的服务必须以高素质的品牌队伍为保障.本文就如何发挥公立医院的政治优势建设品牌队伍进行探讨.
作者:王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良性、恶性胸腹水的诊断意义.单一标志物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往往不如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方法 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52例良性胸腹水和48例癌性胸腹水中的肿瘤标志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癌性胸腹水中的CEA均值为199.1阳性率60.6%,CA125均值102.2阳性率36.2%,CA199均值98.2阳性率45.3%,明显高于良性胸腹水,有显著性差异.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9%.结论 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测定可以提高诊断胸腹水的性质.
作者:敖敏高娃;韩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糖尿病病人将达到6000万人.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知识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病人得到严格的血糖控制及预防,从而降低糖尿病病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自2004年5月~2006年8月对56例糖尿病病人开展家庭护理模式研究,使病人及家属受益,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刘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途径[1].应用平衡计分卡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2],通过对上海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的实例研究,在收集资料和绩效分析的过程中,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综合评价的准确方法,结合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阶段性目标,选择定性和定量关键指标,客观地评判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度.
作者:周建元;段蕴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环丙沙星在治疗幽门螺杆菌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胃镜检查中HP阳性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1例.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0.5g bid、甲硝唑0.4g bid、奥美拉唑20mg bid;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1.0g bid、甲硝唑0.4g bid、奥美拉唑20mg bid;疗程均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87%;对照组HP根除率9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环丙沙星三联疗法HP根除率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石贵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防治手段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平凉社区中随机选择4个居委,以其中2个居委的高血压人群作为干预组,另外2个居委的高血压人群作为对照组,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干预活动.结果 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综合防治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是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卞美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应重视并建立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法 根据我国现行有效的生物安全条例、准则和规范的要求,将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结果 使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结论 使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更加有效.
作者:苏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眼外伤的佳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挽救视力.方法 对我科2005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53例(178眼)眼外伤进行回顾、分析、统计.从入院时做好及时、正确的抢救护理到体贴入微的心理常规指导,可以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 .结果 在所有的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能主动配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眼外伤患者及时正确的处置和护理措施的密切配合,能促使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和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发现晶状体植入术后虹膜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法 对30例(32眼)术后虹膜炎反应进行观察,均在术后1-2周内发生急性炎症反应,占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2%,采用散瞳及地塞米松治疗结膜下注射治疗.结果 大部分病例1-2周后炎症消退,2例2个月尽消退,视力恢复.结论 术后前节虹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较晚期并发症,固应及时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姜志宏;张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为了了解本院胆道手术患者胆道感染细菌的特点,药敏情况,为选用廉价,有效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2月到2006年12月间226例普外科行胆道手术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26例手术患者共培养出细菌77株,阳性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施氏假单胞菌、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年龄大于60岁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阳性率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胆道手术患者胆道感染以G-细菌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大于60岁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阳性率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经验性用药应首选头孢类药物和炭青霉烯类药物.
作者:张志佐;李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